无论是“山河四省”还是“山河大学”,笑话的背后都是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高校数量和质量分布不均、高等教育供需矛盾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亟待解决。
由于全省考生数量多,省内高校少,加上外省招生名额不足,河南高考被称为“地狱级难度”。
改革固然需要成本,但不改革也会付出代价,不改革的后果甚至可能远大于改革的成本。
“山河大学致力于解救山河四省陷入不公的学生,让大家都能读书。” 在“山河大学”的话题下,有网友留言。
各省高考报名期间,一所名为“山河大学”的虚拟大学在网上走红。 据了解,“山河大学”起源于网友的一个玩笑——来自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省的超过三百万考生,每人缴纳1000元,就可以在四省交界处建设一所综合性大学。 ,面向“山水四省”招生。
这个玩笑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鸣,山河大学的校训、校徽、院系、招生简章很快就被网友设计出来。 一条评论称:“早上看到创意,中午看到方案,下午看到校徽,晚上看到宿舍。”
事实上,高考之后,想象力丰富的网友们发明了很多大学和专业,山河大学只是其中之一。 例如,一位四川网友开玩笑说,自己目前在蜀山大学学习剑术,就业前景广阔,推荐考生报名。 有自称学“炼丹”专业的网友戏称,这个专业需要准备一堆药材,还需要自带炼丹炉。 家庭贫困的考生应慎重考虑。
但与上述例子不同的是,很多人注意到,“山河大学”的出现,隐含着山河四省每一位学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 正如一条评论所说:山河大学诞生的背后,是同一套试卷却高得多的分数线、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经济无法承载的就业岗位。 这看似一个疯狂的想法河南最垃圾的二本学校,却体现了四名拯救学生的悲伤和无奈。
这并不是“山河四省”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 早在今年年初,“山河四省”概念就成为舆论场的流行语。 有人把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省称为“种菜、挖煤、种粮、炼钢四兄弟”。 他们创造了许多黑色幽默的笑话,比如:“四省加起来就够两个‘985’《山河条约,四省互不嘲讽》”。
无论是“山河四省”还是“山河大学”,玩笑背后都是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 有文章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和流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高校数量和质量分布不均、高等教育供需矛盾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今年,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考生超过300万人,约占全国高考的四分之一。 与此不相匹配的是,这四个省份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较少,难以满足考生的需求。 考生人数最多的河南省只有郑州大学一所211大学,没有985大学。 山西省和河北省也是如此。
今年各省高考成绩出炉后,“河南高考”长期居于热搜榜。 一位河南ID网友愤怒地表示,河南考生参加最激烈的竞争,取得最高分,考上最差的大学,这真是公平。 由于全省考生数量多,省内高校少,加上外省招生名额不足,河南高考被称为“地狱级难度”。 河南考生中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只要过一分就可以进二分,超过一分几十分就可以进一分。 河南省考生400分以上和外省考生300分以上可在同一学院就读。
各省高校数量和质量分布不均的现象长期存在,而且受影响的不仅仅是这四个省。 不过,“山河大学”和“山河四省”的诞生,也与四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同样是人口大省、高考大省的广东,截至2023年共有高等院校162所,其中本科院校69所,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近的江苏省,拥有高等院校168所,其中本科层次学校有78所,两省211所大学的数量并不在同一水平上。
但由于广东经济发达,都市圈辐射效应强,提供的就业机会和水平都比较好,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招生差异带来的矛盾。 但河南、山西两省传统产业持续下滑,新兴产业匮乏。 高端金融业、服务业已被京津地区吸纳,但在都市圈中尚未发挥带动作用。 四省工业水平不能满足需要。 年轻人的需求和不满不断积累,最终造就了“山河四省”和“山河大学”。 可以说,经济发展问题是山河大学此次影响力如此之大的深层次原因。
四省的年轻人,了解自己的处境,会寻求答案,会思考是什么造成了他们的困境。 讨论之中,高考录取率再次成为众怒的对象。 为什么? 不仅是河南的考生,山河四省的很多考生都想问:为什么,为什么外省的考生有这么多的录取名额,却要在题海中答题才能获胜?第一行? 机会。
也许有人会说,很多大学的财政拨款都来自地方政府,大学招生对本省考生给予一定的优惠也是可以理解的。 河南、河北等省份优质大学较少,考生竞争激烈。 这也难怪其他省份。
也许有人还会说,山河四省的考生很多,尤其是河南河南最垃圾的二本学校,复读生比例很大。 竞争激烈是正常的。
或许有人还会说,教育资源配置、高考招生名额调整,涉及户籍政策、经济发展、财政制度等多重因素。 一举一动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需谨慎。
确实,山河四省的高考难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谨慎对待。 但这些不应成为维持现状、拒绝改革的理由。 改革固然需要成本,但不改革也会付出代价,不改革的后果甚至可能远大于改革的成本。
现在,山水四省的概念已经被很多人认可,成为文化概念上的想象共同体。 话题下,北京、天津等几个省份往往成为目标。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再进一步,就会导致社会认同的碎片化和地区仇恨。 改革迫在眉睫。
解决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问题至少有两条路:一是调整现有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高校资源丰富的省份可适当增加招收外省学生的数量。 二是增加高等教育机构数量,扩大招生规模。 例如,河南省在《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实施高校扩建计划,增设10所左右本科(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大学。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51.9%提高到60%,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可见,山河四省的教育困境虽然涉及经济、政治等因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但改变也并非不可能。 至少可以通过渐进式改革来缩小各省之间的差距。 。
河南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
事实上,缩小地区间教育差距是维护社会公平的客观要求,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大方向。 7月6日,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就近日出现在网络上的“山河大学”作出回应。 教育部关注“山河大学”。 面对高等教育进入普及阶段的新形势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挑战,教育部将围绕增强国家科技竞争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经济发展重大战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布局结构支持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人口较多省份扩大高等教育资源规模,优化类型结构和区域布局。
多一所本科院校,更多的招生名额,意味着对于中国四省的学生来说,可能多了一万名本科生,多了无数家庭的希望。 因此,改革不能再拖了。 不要让四省的学生问:为什么我们高考和别人差别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