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体会 >> 学习心得 内容页

党政机关公文写作基本知识.ppt

一、公文写作的特征公文写作的对象是公务活动,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中产生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的工具。其特征:(1)由法定作者制发,具有法定的权威性:(2)具有法定的现实执行效用;(3)具有规范的体式;(4)必须履行法定的生效程序。二、党政机关公文的种类及类型2012年4月16日施行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细则》规定的公文种类,共15种。主要是:(三)命令(令);(四)公报(五)公告(六)通告;(七)意见(八)通知;(九)通报;(十)报告;(十一)请示;(十二)批复;(十三)提案:(十四)函;(十五)纪要文种适用范围:(一)决议。适用于大会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暑、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则撤消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三)命令(令)。使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实施重大强制性举措、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四)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则重大事项。(五)公告。适用于向国外外宣布重要事项或则法定事项;(六)通告。适用于公布各有关方面应该遵循或则周知的事项;(七)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看法和处理办法。

(八)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则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九)通报适用于嘉奖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十)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寻问(十一)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十二)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十三)提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会议或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十四)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互相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恳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十五)大会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大会情况和议定事项。三、党政机关公文体式为易于管理,提升公文的质量,使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国家对公文的格式作过多次规定和变革,使公文格式不断改进,便利了文书处理,增强了工作效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2年4月16日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细则》规定,“公文通常由份号、密级和保密年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

”除此而外,像公文份数序号、印发份数、翻印机关、翻印时间。份数等也是公文格式的重要内容。公文格式是由公文的组成部份(要素)及其在公文中的位置、文字规范、书写等构成的法定体式,也是公文外观规范化、标准化、区别其他文体的明显标志。能直接辨识公文种类、处理要求,有利于公文的归档、立卷与检索。二指格式,即公文结构与公文各组成部份的文字符号在载体排列上的规定方式。公文的拟制必须遵守规范化的体式,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公文的法定效力和机关的权威性,也是为了实现公文工作标准化,提升工作效率。2公文格式公文写作与其他文体写作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公文格式的规范性。这些规范性机关公文写作,既彰显在公文的内容上,也彰显在公文处理的程式化、程序化和文面构成的相对固定化上我们这儿所说的公文的格式,主要是指公文的文面要求。公文格式,指的是公文外在表现方式的各个组成部份及其各自的位置,也包括公文的用纸、留空等。阐述公文的格式,既可以使公文的写作愈发规范化、标准化,进而提高公文外在方式的美学疗效,也能符合通行惯例,被受文者接受和认同,使受文者愈发确切、快速地了解文书精神,因而大大提升公文代办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工作效率。同时,阐述公文的格式,也是公文这些特殊文体自身的要求。

公文的主体是公务活动,要想愈发顺利地举办好公务活动,假若不指出统一规范,各自为政,自行其是,则根本达不到目的。只有秉持格式的规范,才会事半功倍。公文格式的规范性是其他文体所不具备的。写其他文体,可以任由作者来抒情言志,而公文却不行,撰制公文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撰写时,必须考虑对格式的如下要求:(1)确切规范公文与文学创作最大的区别在于格式的规范性,撰写任何公文,都必须严格遵循公文的格式要求,从语言到内容,从格式到语体均不能自行其是。(2)完整美观格式是公文的店面,一份完整美观的公文,给人以赏心悦目的体会,令阅者能读完全文。否则,公文格式纷乱无序、蓬头垢面,则令人作呕。(3)合理适用公文格式的组成部份较多,这种格式不是每份公文都必须全部具备的,如公文的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要按照公文的须要分别对待,合理使用,如签发人、密级、紧急程度、附件、附注等。公文的作者在写作时,应依据须要合理使用,而不是不分情况,一律把所有格式都安到公文中去。如有些普发性公文,全部标上“绝密”,除了丧失了密级应有的疗效,使应该是机密的公文丧失了应有的“待遇”,并且也使阅文者无所适从。因而,公文的格式在使用时还必须合理、需要、适用。

公文的体式通常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发文机关、发文日期、印章、抄送机关、发文字号、机密级、缓急程序、阅读范围等。文背部分文部份文尾部分1.公文的作者:**的法定作者指依法组建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权和肩负义务的机关或组织。撰写和制发公文不是个人行为,所代表的是机关或组织。因而,它的内容受法律、工作须要和领导人指示的阻碍机关公文写作,其法定作者的制发公文的权力和名义受法律的保护。须要注意的是,在机关中起草公文的工作人员和签发公文的领导人都不能称为公文的作者。2.文头:文头是浅显的说法,强调公文页面的眉首部份。公文的眉首部发包括公文份数序号、秘密等级和保密年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示、发文字号、签发人等项。3.份号:份号,称为公文份数序号。它将同一文稿印制若干份时每份公文的次序编号。如需标示公文份数序号,应用阿拉伯数码顶格标示在版心左上角第1行。4.密级:密级指公文的秘密等级。涉及国家秘密的公文应该注明密级和保密时限,其中机密、机密级公文还应注明份数序号。如需同时标示秘密等级和保密时限,它们之间用“”号隔开。5.紧急程度:紧急程度指对公文送达和代办的时间要求,分特急和急件。紧急程度要顶格标示在版心右上角第2行。

6.发文机关标示:发文机关标示指在文件眉首部份中美制的“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并加文件”。诸如:“机关文件”。7.发文字号:发文字号由机关代字、年份、序号组成。机关代字,指用一到两个汉字表示发文的机关。诸如:“国办发”表示国务院办公厅制发。年份表示制发文件的纪年,应标全称,用六角形括弧“〔〕”括入。诸如:〔2011〕表示文件是2011年制发的。序号表示某年依次制发的文件的号码,不能编虚位,不能加“第”字。联合行文,只标注承办机关发文字号。8.受文机关:受文机关指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9.主送机关:主送机关指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即答复或代办公文事项的机关,应该使用全称或则规范化简称、统称。其坐落标题之下、正文之上,要求左顶格书写。10.抄送机关:抄送机关指除主送机关外应知晓公文的内容其他机关,应该使用全称或是规范通分称、统称。抄送机关书写在主题词下一行,抄送机关如有多个,它们之间要用冒号隔开。四、公文写作方法(一)明晰主旨公文的主旨就是公文作者为了写作目的的须要,通过公文的全部内容所抒发的主要观点、基本主张、政治倾向和新政期求。它是一篇公文的“灵魂”和“统帅”。在写作过中主旨一经确立,即对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布局、语言的运用以及抒发方法等起到阻碍和调控作用。

为此,正确确立主旨,使之合乎要求,是写好公文的关键。主旨”像其他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中心论据一样,是公文的“灵魂”和“统帅”,也同样应当贯串首尾,统摄全文。但公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其主旨有其独到之处.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其特征是:.公文主旨反映的对象是公务活动。公文主旨的抒发方法比较直接公文主旨的提炼:按照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磨炼主旨。从全局出发提炼主旨。要正确、要鲜明、要集中、要新颖、要一致(二)材料打算所谓材料,在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中的含意并不一致,在公文中材料是指作者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搜集、提取以及写入公文中的事实和论点。公文写作离不开材料,它是构成公文的基本要素一。具体地讲,公文材料是指公文作者为了表现公文主旨,从现实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摄入并写入公文中的一系列内容,包括情况、背景、目的、根据、办法、措施、意见、规定、时问、数字等的合称。它是提炼公文主旨的基础和根据。材料对主旨具有阻碍作用。有哪些样的材料,就可以提炼出哪些样的主旨。主旨能够做到正确、鲜明、集中,关键取决于材料的好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离开材料,就形不成公文。据悉,公文主旨的抒发也要根据材料。

公文写作中,要用大量的事实、数字、论据等来实现主旨,而这就必须以材料为根据。总之,公文写作离不了材料,离开材料的公文,就失去了实际意义上的公文资格。1.公文材料的选择(5).系统性2、公文材料的使用材料的意义,本身就具有多义性。一个材料能反映出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意义;写作时,对于材料的多义性应该让其含意具有确定性。要根据公文主旨叙述的须要,选择采用一定的结构形式,梳理安排公文材料。要按照主旨抒发的须要决定材料的数目。公文篇幅有长有短,阻碍它的诱因不在于作者把握材料的数目的多寡,而在于是否切合主旨。(三)、开头和结尾开头是公文正文部份的起点和入笔处。又称编者按,用以激起读者注意,引导阅好的开头,除了是全文思路展开的关键,并且能显示出事物发展的内在脉络,为全划下“基调”开头写好了,能突出主旨,把读者紧紧捉住,又可以对下文的展示起“向”的作用。开头要开门见山,通常都用直叙方式。公文的编者按中要抒发的主要内容是:发这个公文的目的,公文所针对的实际情况,制发该公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公文的指导思想或主要内容。公文开头没有一成不变的写法,因为文种不同,内容不同,作者的修养不同,写法也各不相同。

但无论那一类文种,无论哪些内容,在写开头的时侯,都要考虑紧扣主旨、吸引读者。最常见的公文开头,大致有以下几一开始先讲问题的缘起,即为何要写这篇公文,通常使用“由于……”、‘‘鉴于……”或“随着……”等开头。目的式一开始先说明制做公文的根据,多用“根据”、“遵照”、“按照”等开头,即按照公文要求,遵循上级某指示精神,根据某大会的决定等。时间式一开始先点明某事、某情况的时间。有的是一开始直接写年、月、日,有的则“近日来”、“近来”、“最近”等比较模糊的时间开头,有的则用“……之后”句式一开始先引用公文或领导指示中的一段话作为引子或点明主题。事情式一开头就把风波、情况简明简略地介绍清楚。以上六种开头形式,是仅就通常情况而言的,并不是规定的公式。除此以外,还有各类形式的开头。不论采用哪些方法都要按照内容的须要,只要能服从主旨,引出主旨,吸引读者,就是好的开头。并且就公文的种类而言,不同的公文也有些相应的习惯性的开头。例如请示,通常应首先陈述请示的缘由、理由;通知通常是以“根据……”、“兹定于……”等开头。告示则是先说明发告示的缘由、依据和目的。大会纪要的开头则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即依次写出大会时间、地点、主持者、出席者、列席者,有的座谈会纪要还要写明开会的缘由和目的。批转、批复等多用“引文式开头”。大会简报多是“时间式开头”。调查报告开头使用最多的是先介绍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有的也用议论开头,等等。其实,公文的开头都离不开依据、目的、原因、事件、时间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