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总结学案湘教版 本文关键词:地理环境,浙江,学年,协调发展,人类
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总结学案湘教版 本文简介: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总结教材P87活动思考环境问题按不同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具体如下。教材P88活动探究1.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形式:对矿产资源的开采、不当的灌溉、建筑用地等;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形式: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2.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的关系表现为以下几点:①人口增长导致居住空间减
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总结学案湘教版 本文内容: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章末总结
教材P87
活动思考
环境问题按不同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具体如下。
教材P88
活动探究
1.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形式:对矿产资源的开采、不当的灌溉、建筑用地等;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形式: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
2.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的关系表现为以下几点:①人口增长导致居住空间减小;②人口增长致使人均资源减少;③人口增长加剧环境污染。环境容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环境对污染物的容量是有限的,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时会出现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教材P90~91
活动探究
1.如下图。
2.对照上图可以看出,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两者的比重达63%。鸟类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达60%。
3.渡渡鸟的灭绝启示我们应当保护生物资源。一方面要禁止捕猎野生动物,另一方面要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教材P91
活动探究
该企业造纸生产流程中的分离、漂白、增蓝都会产生水污染;原料切碎会产生噪声污染;蒸煮会产生大气污染等。
教材P92
活动探究
1.当地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是汽车排放的污染物,污染的形式是汽车尾气,污染的程度一般。(根据当地情况回答即可)
2.大气污染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建筑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等。例如,在我国,SO2等气体主要来自煤炭的燃烧。我国降雨酸度由北向南呈逐渐加重趋势。长江以南酸雨已是比较普遍的问题,最严重的是西南和华南。酸雨使土壤、湖泊、河流水质酸化,使水生生态恶化,危害农作物和其他植物生长。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近260多万公顷农田遭受酸雨污染,使粮食作物减产10%左右。仅广东、广西、四川和贵州四省区,因酸雨危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4.5亿元,间接生态效益损失更大。同时,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严重损害古迹、历史建筑、雕刻、装饰以及其他重要文化设施,由此造成的损失难以估计。
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主要有:①使用公共交通工具;②使用无铅汽油;③汽车尾气达标排放;④使用清洁能源;⑤提高燃料的利用率等。
教材P93
活动探究
1.原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施用化肥、农药,一方面可直接进入土壤,造成污染;另一方面,通过污染大气而间接地污染土壤;人类堆放各种固体废弃物,使有毒、有害物质直接进入土壤,造成污染;用被污染的水进行灌溉时也会直接对土壤造成污染。
后果: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被农作物吸收,富集于作物体内,当人食用后,便进入人体,就会危害健康。同时被污染的土壤使得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增加,当人们饮水和食用水生生物时,有害物质进入人体,从而危害健康。
2.土壤中的污染物可以被农作物吸收,并且在农作物体内聚集,从而导致农作物病变和质量下降。
3.人们吃了有农药残留的食物会引起各种疾病,如中枢神经中毒及肝脏损害、致癌、致畸等。
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首先,要控制和消除污染源,这是防止污染的根本措施。具体包括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排放、加强土壤污染区的监测和管理、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增加土壤容量和提高土壤净化能力。其次,对已经污染的土壤,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或控制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使其不能进入食物链。如利用植物吸收去除重金属、施加抑制剂、改变耕作制度、发展绿色环保农业等。
教材P96
活动探究
1.该县的引水工程是“人定胜天”思想的表现,体现了当地人民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辛,敢于与自然抗争的精神。
2.引水工程的成功,使当地的生存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农作物产量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地方经济得到发展。引水工程对本县及其邻县生态环境的副作用,要根据引水量的大小来判断。只要引水量大小适中,利用得当,就不会有副作用。但如果引水量太大,就会使邻县出现缺水现象,本县也会出现土地次生盐碱化等生态问题。
教材P97
活动探究
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人类社会早期、农业社会时期、工业社会时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四个阶段。
2.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例如,18世纪以来先后出现的地理环境决定论、适应论和人地协调论等,就反映了近代人类对人地关系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认识过程。
3.工业社会时期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在方式、范围、强度上都远远超过了农业社会时期。原始的刀耕火种,对自然景观有所破坏,但由于这种迁移农业的生产方式落后,作用范围小,若干年后自然景观还能得到恢复。而工业社会时期则是集约化大规模生产,它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短时期内很难得到恢复。
教材P98
活动探究
本活动的目的在于加深我们对资源问题的认识。图中所列14种重要资源的预期寿命,若不考虑消费水平的增长,将有9种重要资源在100年内耗竭;若考虑消费水平的提高按指数增长,则14种资源在100年内将全部消耗殆尽,显示了资源问题的严重性。
矿产资源是有限的和不可再生的,因此,对其利用的过程就是资源耗竭的过程。因此,对矿产资源要努力做到有效利用,节约利用,并不断提高其再循环利用率。这样不仅可以延缓矿产资源耗竭的时间,还可以减轻采矿、冶金工业对土地的破坏和污染。
教材P100
活动思考
“只有一个地球”“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地球充满生机”均体现了生态持续发展的思想,即经济的发展要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
“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家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要求全民共同参与的思想。
“世间万物,生命之网”“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公平的观念。
教材P101
活动探究
1.两种生产致富方式,第一种是不可持续发展生产方式,第二种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因为第一种生产方式在发展经济时未充分考虑环境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环境的观念;第二种生产方式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获得了经济和生态的双重效益,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
2.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教材P102~103
活动思考
为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对策:第一,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第二,提高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使人们充分认识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自觉树立人口观念,自觉限制人口数量的增长。第三,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健康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健康的人口就不能有健康的发展,发展不足又是造成健康问题的根源。
教材P103~104
活动探究
1.制糖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若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入到河流中,将会污染河流,使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富集,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鱼类和其他生物大量死亡。
2.制糖废水在处理过程中,产生了甲烷,这是一种清洁能源,还产生了动物饲料。一方面,这些新产品提高了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变废为宝,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废物排放,有效地保护了环境。
3.本活动旨在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收集材料时要着重注意工业部门的生产过程,注意哪些生产过程会产生废水,工厂对这些废水是怎样处理的,处理过程中产生了哪些效益或问题等。
教材P104~105
活动探究
1.怀柔区覆土造田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耕地面积。这样,一方面,可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增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通过对荒滩进行改造,改善生态环境,获得良好的环境生态效益。
2.各小组可针对我国土地荒漠化(西北地区)、水土流失(南方低山丘陵区)、土壤次生盐碱化(华北平原)等问题提出治理措施。
教材P105
活动实践
森林的功能和效益:提供木材、多种原材料、食品和饲料。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减弱噪声,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等。因此,有人说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教材P106
活动探究
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进行思考。开源: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开发地下水。节流:建立大中型水库、收集雨水、雨季回灌地下水、节约用水(减少浪费、建立污水处理系统、改良作物灌溉技术)等。
教材P106~107
活动探究
本活动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保护海洋生态环境;(2)减少海洋环境污染;(3)加强宣传工作,增强全民海洋环保意识;(4)健全海洋法律体系。
教材P107
活动探究
1.猴子能捡到易拉罐,说明该风景区存在着乱扔垃圾的现象。
2.假如有一天猴子身边的易拉罐越来越多,其周边环境将会越来越差,并且会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3.本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尽自己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教材P108
活动探究
1.本活动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身边常见的现象分析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借以激发学生对生活中面临的环境问题的关注。
2.本活动承接上题。学生必须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来制定针对性措施(环境污染的防治与治理、生态破坏的防治等)。个人不仅要积极参加有关的环保宣传和行动,还要从观念上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3.本活动承接第1题。如果该地区环境质量良好,那么采取的主要措施重在预防和保护。
4.在学校附近风景秀美的绿地开发建设化工厂是极不合理的。一方面破坏了绿地的环境效益;另一方面化工厂对大气和水造成严重的污染,会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危害师生的健康,因此,我们应该持反对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