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20分)
l.下列红色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获益靡(mí)涯 嗜(shì)好 勒(1è)令 编纂(zuǎn)
B.才华卓(zhuó)著 上溯(shù) 狭隘(ài) 冠(guān)冕
C.每臻(zhēn)绝唱 宁(níng)愿 编辑(jí) 澎湃(pài)
D.潜(qián)移默化 解剖(pōu) 梗塞(sè) 门槛(kǎn)
2.下列红色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徇(xùn)私舞弊 左辅右弼(bì) 风尘仆仆(pú) 无庸赘(zhuì)述
B.文以载(zǎi)道 戎马倥偬(zǒng) 老牛舐(shì)犊 繁文缛(rǔ)节
C.怙恶不悛(quān) 插科打诨(hùn) 提纲挈(qiè)领 高屋建瓴(líng)
D.以蠡(lí)测海 削足适履(lǚ) 越俎(zǔ)代庖 待价而沽(gū)
3.下列词语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栩栩如生 名列前茅 锁碎 遭泱
B.纷乱至及 愤世疾俗 妇孺 绚丽
C.情理交融 群英荟萃 奥秘 作孽
D.直接了当 烂杀无辜 端详 吝啬
4.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项是( )
A.振聋发愦 坚壁青野 千锤百练 犯而不较
B.义无反顾 恃目以待 一本万厉 生灵涂炭
C.峨冠博戴 淡泊名志 生杀予夺 独辟蹊径
D.如丧考比 有教无累 觥筹交错 行将就墓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划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您的_______,真使寒舍生辉啊!
②提高当代中学生的_________,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③如果冰山的_______速度再得不到控制,不久的将来地球将成为一片汪洋大海。
A.光临 品味 溶解
B.光顾 品味 融解
C.光临 品位 融解
D.光顾 品位 溶解
6.下列各句中红色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一大早,音乐厅门口就排起了长队,买票的人一个紧挨一个,比肩接踵,煞是好看。
B.这几年中关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街道两边的高楼鳞次栉比,给新北京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C.继“韩流”之后,一个神秘的少年“哈里波特”成为中学生嘴边炙手可热的话题。
D.大量事实证明,耳濡目染所形成的能力和习惯,对一个人终身的幸福有很大的影响。
7.下列新闻标题中,表意最准确的一句是( )
A.妻伤夫被拘 孩子谁照料
B.尝试零机油 捷达烧坏“心”
C.讨工钱未果 民工砍断手筋
D.状告医院的王小勇 发人警醒
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
A.雪落真的无声吗?其实,雪落下来的声音,被树枝、瓦片和泥土收藏着。
B.在一座雕塑的手掌上,不知是谁写下了一行字:“你今天思想了吗”?
C.我一直想知道,什么时候,我们才会为自己拥有的一切满怀感激?
D.在阿炳的二胡声中,一群人泪流满面;其中包括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
9.依次填入下列两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1)那个秋天的傍晚,落日余辉洒满了回家的小路。_________走在前边,________走在后边。爸妈年轻的肩膀一时间挑起祖孙两代人的生活。
(2)在人生的路上,________,________,朋友是你失意时帮你擦拭眼泪的纸巾,是你高兴时和你一起庆祝的酒杯。
①妈妈背着我
②爸爸背着奶奶
③最能及时帮助自己的人是朋友
④最疼爱自己的人是父母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10.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与《离骚》并称为“风骚”。它们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优秀传统的两大源头。
B.《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体的成熟。有“诗母”之称。《诗品》说它“天衣无缝,一字千斤”。
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与杜甫并称“李杜”。杜甫,字子美,号放翁。二者代表了唐代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座高峰。
D.宋代词坛上的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代表词人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
二.诗词鉴赏(10分)
白马篇
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1.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诗一开头就运用了形象的比喻,使人感到壮士的气势不凡,表现出其豪迈的气概。
B.诗人用“破”、“摧”、“接”、“散”四个动词,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游侠儿的高超武艺。
C.“狡捷”二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游侠儿的敏捷、勇猛。为后面游侠儿为国效力的英勇行为做了铺垫。
D.诗中塑造了一个武艺精熟的壮士形象,歌颂了他为国献身,视死如归的高尚精神,寄托了诗人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归园田居
陶潜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xxx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2.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前两句直接表现了作者与世俗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表明了诗人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句对仗工整,比喻贴切,重在强化诗人厌倦官场的情感。
C.“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几句,勾画出了一幅十分恬静、清新的乡村生活图景。
D.全诗从说明自小无随俗流转的性格,到描写田园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远离官场,归隐田园的志趣。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3.对柳永的《雨霖
铃》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开头三句叙事,点明时令与地点。一阵骤雨过后,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渲染了离别的气氛。
B.“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两句给予读者的感觉不只是自然的景色,还有景色中充塞着的茫无边际的离愁。
C.“杨柳岸晓风残月”,晨风中,杨柳岸边,一钩残月悬挂,此景正是诗人心境的折射。
D.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为背景,精心刻画难分难舍的惜别场景,进而想象别后的离愁别恨,层层铺写,情景相融。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4.对苏拭的《江城子》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首句“茫茫”,直抒胸臆道出十年来与妻子生死殊途、两相隔绝的悲伤。
B.“不思量,自难忘”,与李清照词“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均给人万般愁绪难以释怀之感。
C.“小轩窗,正梳妆”,此时作者回忆亡妻往事,物是人非,忍不住泪落千行。
D.“明月夜,短松冈”,诗句凝练而含蓄,凄凉之景,令人不禁黯然神伤。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5.对杜甫《登高》诗分析有误的一组是( )
A.首联描述了肃秋之景:急剧的风、高渺的天、清冷的小洲,飞回的鸟,哀啸的猿,奠定了诗的悲凉基调。
B.颔联中诗人描绘眼前茫无边际的萧萧落叶和奔流不息的长江水,为下文“悲秋”作了铺垫。
C.颈联的“万里”、“百年”,与上联呼应,抒发诗人离乡万里的旅愁与多年来的孤独感受。
D.尾联写诗人年老多病,不得已戒酒,尽现了诗人备尝国难家愁之苫。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①谓田忌曰:“彼三晋②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③。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驽,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所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驽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④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注释]
①孙子:孙膑,孙武后世子孙,相传曾与庞涓一起学过兵法。
②三晋:春秋末年,晋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历史上称为三晋。
③马陵:魏国地名,今河北大名县东南。
④魏太子申:魏惠王的太子,与庞涓同领魏军攻赵。
16.对下列句中红色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士卒亡者过半矣(死亡)
B.而旁多阻隘(阻挡)
C.期曰(约定)
D.乃钻火烛之(动词,秉烛)
17.选出红色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我固知齐军怯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B.素悍勇而轻齐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
C.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D.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以愚辞歌愚溪
18.与例句中红色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A.泣孤舟之嫠妇
B.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庞涓果夜至斫木下
19.对下列句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齐国军队已经越过魏国边界向西挺进了。
B.齐号为怯
齐国士兵被称作胆小怕事。
C.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
于是削去一棵大树的外皮,使它露出白木,在上面写道
D.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
就割颈自杀,说:“想不到我落得个竖子小人的名声!”
20.不属于齐国取胜策略的一项是( )
A.韩国告急,齐国立刻出兵直走大梁。
B.在强敌面前,懂得因势利导的道理。
C.入魏后,以每日减少灶台迷惑敌人。
D.能淮确地估计敌方行踪,埋设伏兵。
四.现代文阅读(1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这时它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和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和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意象中的那个意的内容。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
21.对以上文段的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物象”是客观的、物质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B.“意”是主观的、精神的,可表现为诗人的审美经验与人格情趣。
C.“物象”转变为诗中“意象”要受到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加工。
D.文段阐释了意象的内涵,分析了物象转变为意象的过程。
苏东坡一生的经历,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在玄学上,他是个佛教徒,他知道生命是某种东西刹那之间的表现,是永恒的精神在刹那之间存在躯体之中的形式,但是他却不肯接受人生是重担、是苦难的说法——他认为那不尽然。至于他自己本人,则是在享受人生的每一刻时光。在玄学上,他有印度教的思想,但是在气质上,他却是道地的中国人的气质。从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这位诗人在心灵识见中产生了他的混合的人生观。人生最长也不过三万六千日,但是那己然够长了,即使他追寻长生不死的仙丹露药终成泡影,人生的每一刹那,只要连绵不断,也就美好可喜了。他的肉体虽然会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成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闪亮照明、可以滋润营养,因而维持众生万物。
林语堂《苏东坡传》
22.对上文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苏东坡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与佛教认为人生是重担、是苦难矛盾,因而他完全否定佛教。
B.“中国人的气质”是在屏弃了印度佛教的否定人生,受到了儒家与道家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
C.苏东坡的思想是多元的、复杂的,但又是乐观旷达的,因而他虽饱经沧桑仍笑对人生。
D.生命虽然
是短暂的,但精神却是永恒的,苏东坡的精神光照千秋,滋润后人。
长的一解
王蒙
都说文风有问题,文章写得太长了。会风、话风也都有问题,开会、讲话都太长了。为什么呢?
其实中国人最会短的,司马迁的《史记》是刻在竹简上的,长了没法办。
但现在长了,原因之一或许是:
你如果想指出某人某文某事的缺点,至少要先讲几大篇优点,否则,你不就是全面否定、不及其余、一棍子打死、别有用心了么?
你如果说想吃烧饼,你必须说明:一、你同样爱吃米饭、烤鸭、饺子、过桥面、三明治、热狗、生鱼片……二、你想吃的是分量适当、火候恰当、既不过火也不“瘟”的烧饼。三、你为吃烧饼,对垦荒者、种田者、收割者、磨面者、挖煤者、当炉者、售饼者……致以衷心的谢意……否则,就会有很多聪明人和你商榷:一、烧饼好吃,难道烤鸭就不好吃吗?烤鸭难道不是我们伟大首都的风味佳肴吗?重烧饼而轻烤鸭,意味着什么呢?二、你吃烧饼,一次给你一百个四两重的烧饼,你吃得了吗?吃不了不是浪费吗?全吃了不得撑死吗?生面饼你吃吗?烧黑了你能吃吗?吃烧饼而不分生熟,还有原则和界限吗?三、吃烧饼而忘了为烧饼而出力的千千万万人们,不是忘了本吗?烧饼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吗?你难道天生就该吃烧饼,而自己从来不去烙半个烧饼吗?
你如果早晨吃了烧饼而中午喝了番茄汤,你还要小心人们指出你已经改换了路标,转了向。紧接着有人祝贺你的“进步”,另一些人责备你的怯懦。
如果你想睡觉,你必须说明你睡醒以后还是要起床的。否则,也可能受到误解,以为你要长眠到世界末日。据说颇有一些好心人对苏小明唱的《军港之夜》提出异议,说是;“如果水兵都睡了,军港由谁来保卫呢?”看来歌词是不够长了,应该加几句:兵睡着了,仍有人放哨,睡醒一觉后,起床出早操。”这还能不长吗?
当然,长还有别的原因,如果我也全面地分析下去,只此一篇杂文就够出几十卷书对挣稿费还是有好处的。谁让我们规定了按字数付酬呢?
23.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的“聪明人”、“好心人”是指那些对文学求全责备的所谓的文学批评家
B.对有些人祝贺的“进步”,作者并不以为然,因为那是否真的是进步还很难说
C.文章写得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某些作家为了多挣稿费,过分看中经济利益。
D.文章欲探讨文风问题,却由烧饼说起,语言深入浅出,风趣幽默。
24.文中划线部分,作者用一连串反问句写出了“聪明人”的商榷。商榷中有几个句子非常尖锐,使人怯懦,如“吃不了不是浪费吗?”“还有原则和界限吗?”“不是忘了本吗?”试分析这几个句子使作家怯懦的原因。(不超过20个字)
25.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认为现在文章长了的主要原因。(不超过20字)
五、古诗词名句填空(10分)
1.__________,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2.__________,莲动下渔舟。(王维《出居秋瞑》)
3.干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5.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6.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7.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陆游《书愤》)
8.人生如梦,__________。(苏拭《赤壁怀古》)
9.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10.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六.作文(40分)
冰心是一位海的女儿。海军世家出身的她,从小便拥有海的情怀。她爱海,也爱湖。她曾说过“海好像我的母亲,湖是我的朋友。”想起在北京八宝山送别冰心时的场景——灵堂里没有哀乐,只有海风的呼啸,海浪的轰鸣,海鸥的鸣叫,伴随着小号与管风琴优雅的旋律,一声声为“海的女儿”送行。灵堂中央的条幅上,也只写着冰心生前手书的一句名言: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请以“爱”为正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
1.加一副标题:
2.不限文体;
3.内容充实;
4.立意明确
答案:
一、基础知识
1.D(A获益靡mǐ涯 B上溯sùC宁nìng愿)
2.B(文以载zài道 繁文缛rù节)
3.C(A琐碎、遭殃B纷乱至极、愤世嫉俗D直截了当、滥杀无辜)
4.A振聋发聩、坚壁清野、千锤百炼、犯而不校(B拭目以待、一本万利C峨冠博带、淡泊明志D如丧考妣、有教无类、行将就木)
5.C(光顾,指商家多用来欢迎顾客的敬辞。光临,称宾客到来的敬辞。品味,指品尝。品位,指志趣,爱好的层次。溶解,指固体、液体或气体物质的分子,均匀分布在一种液体中。融解,融化。)
6.C(比肩接踵:形容人很多,非常拥挤。鳞次栉比:形容建筑物密集、排列整齐的样子。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耳濡目染:因经常看到听到而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多指好的影响。)
7.B(A.“妻伤夫被拘”有歧义,可理解为“妻伤夫/被拘” “妻伤/夫被拘”。C.“民工砍断手筋”表义不明,不知是自砍、被砍还是砍断别人的手筋。D.“状告医院的王小勇”有歧义)
8.A(B.句末的问号应放在引号的里边。C.不是问句,句末问号应改为句号。D.分号应改为逗号:概数之间不能使用顿号。)
9.B(1)“爸妈年轻的肩膀一时间挑起祖孙两代人的生活”一句中“爸妈”及“祖孙”暗示了顺序。(2)最后一句的开头是“朋友”,这一句前面紧接的也应该是“朋友”。
10.C杜甫,自号少陵野老。“二者代表了唐代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座高峰”一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应换一个位置。
二.诗词鉴赏
11.A不是比喻,而是借代修辞手法。
12.B重在表明思恋故乡田园生活的情感。
13.A不是叙事,而是描写。
14.C不是回忆,而是梦境。
15.C百年,指到了晚年
三.文言文引自《史记·列传》(一)
16.C(A亡,逃跑。B险要地带。D名—动,照明)
17.A本来(B表并列;表修饰。C依照、根据;于是。D因为;用)
18.B通假字,通“趋”(A使动C意动D名—状)
19.D,就割颈自杀,说:“今番倒成就了这小子的声名!”
20.A
四.现代文阅读
21.C两个方面的加工的发出者都是诗人,客观物象不可能加工。
22.A原文有“在玄学上,他是个佛教徒”,只是他不肯全盘接受佛教的否定人生的观点。
23.C与作者的观点不一致,作者认为文章写得长的主要原因是某些批评家求全责备。
24.上纲上线,把小事说大。
25.怕别人说全面否定,不及其余,—一棍子打死,别有用心。
五.古诗词名句填空
1.亦余心之所善兮 2.竹喧归浣女
3.迷花倚石忽已瞑 4.三顾频烦天下计
5.冰泉冷涩弦凝绝 6.庄生晓梦迷蝴蝶
7.干载谁堪伯仲间 8.一尊还酹江月
9.凄凄惨惨戚戚 10.舞榭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