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高二第二学期开学语文摸底测验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一、基础知识(45分)
  1.下列红色字拼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饮鸩止渴(zhèn) 一如既往(jì)  户枢不蠹(dù)  怙恶不悛(quān)  提纲挈领(qiè)
  B.动辄得咎(jiù) 所向披靡(mǐ)  无稽之谈(jí)  徇私舞弊(xùn)  高屋建瓴(1ǐng)
  C.风驰电掣(chè) 改弦更张(xuán) 妄自菲薄(fēi)  老牛舐犊(shì)  甘之如饴(yí)
  D.引吭高歌(háng) 残羹冷炙(zhì)  同仇敌忾(gài)  戎马倥偬(cōng)  以蠡测海(lí)
  2.下列成语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脉相成 比比皆是 穷兵独武 毫发不爽 越俎代庖
  B.长趋直入 一筹莫展 罄竹难书 引经据典 殚思急虑
  C.本末倒置 日月如梭 不容置喙 凤毛麟角 觥筹交错
  D.口诛笔伐 因陋旧简 故影自怜 坐视不救 无妄之灾
  3.下列成语中错字最多的一项是( )
  A.道貌暗然 貌合神离 暄然大波 正本清源 左辅右弼
  B.人才倍出 孤掌难明 折戟陈沙 乌烟障气 生灵荼炭
  C.死有余辜 瞠目结舌 风声鹤立 文过是非 东施效频
  D.文质杉杉 好高鹜远 鲧寡孤独 繁文褥节 狗彘不如
  4.请按顺序选出填字正确的一项( )
  ( )伤其类 ①误  ②勿  ③物
  过( )不及 ①尤  ②犹  ③忧
  玉石俱( ) ①焚  ②梵  ③坟
  目不( )给 ①遐  ②瑕  ③暇
  光怪( )离 ①路  ②陆  ③录
  立( )见影 ①杆  ②秆  ③竿
  ( )价而沽 ①待  ②代  ③贷
  淡泊( )志 ①名  ②明  ③铭
  饥肠( )  ①辘辘 ②碌碌 ③渌渌
  A.②—②—①—③—①—①—②—②—①
  B.①—③—③—①—②—③—①—①—③
  C.③—①—②—②—③—②—③—③—②
  D.③—②—①—③—②—③—①—②—①
  5.请按拼音选择填字正确的一项( )
  (yù)壑难(tián)   (①欲、填 ②峪、添)
  独(pì xī)径    (①僻、溪 ②辟、蹊)
  云(zhēng)霞(wèi)  (①蒸、蔚 ②争、慰)
  (qū)炎附(shì)   (①趋、势 ②屈、世)
  A.②—①—②—① B.①—①—②—②
  C.①—②—①—① D.②—②—①—①
  6、下列句中错字最多的—项是( )
  A.我在一边看着格外好笑,所有人的小心冀冀全是白费,王朔在那儿妙语连珠,出言不荪,哈哈大笑,他丝毫没觉查到什么,或者不肖于去觉查。
  B.海婴说:“我自己一生并无什么大的建竖可供记载,而只是脚踏实地地工作与生活,为社会尽一份棉薄之力。”面对鲁迅先生这样的后人,不可言壮的感动慢慢从心底涌上来。
  C.著名文学史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的王瑶先生生前恢谐幽默,十分建谈,其妙语镌言常令人忍俊不禁,齿颊留香。
  D.回眸百年仓桑,我们惊奇地看到:小凤仙之于蔡锷、宋庆龄之于孙中山、赵四小姐之于张学良——爱国的主旋律下交织着一段段摧人泪下、感人肺腹的爱情故事。
  7、下列句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在记者调查辽宁海城“豆奶事件”的过程中,海城市卫生局、防疫站工作人员,面对记者紧追不舍的提问,皆讳莫如深,要么迂回曲折地应对,要么无可奉告……
  B.怀抱昏迷3个月的海若,妈妈的心重如磐石。其实,海若妈妈也知道她们母女面对的是怎样的凶险,但她坚信,精诚石开,亲情的力量定会助医学创造奇迹。
  C.作者采访到了一批老作家,对于老舍之死,他们有的人欲言又止;有的人似乎难辞其咎;有的人在接受采访之后不久就故去了,因而成了最后的遗言。
  D.依照几米绘本改编的电影《地下铁》狗尾续貂,落入俗套,坏了王家卫的名声不说,以简约、抒情风格赢得读者的几米绘本也被颠覆了。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当我们读着意境深远的作品时,有时会感到超越了_______,在人格上和智力上走向更加光明和智慧的境地。
  ②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_________于其中的想象世界。
  ③隐藏在语言深层的情韵,__________在词语之上的色彩,未必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得到。
  A.故我 沉浸 附着 B.自我 沉迷 附带
  C.自我 沉浸 附着 D.故我 沉迷 附带
  9、从下列单句、复句中,找出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 )
  A.从60年代革命现代京剧图书“当道”的辉煌时期到90年代京剧图书品种越来越少,专柜越来越小的尴尬状态,京剧在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大环境下,却举步维艰。
  B.中国戏剧出版社社长艾东向记者介绍,京剧书市场最繁荣之时是在60年代初期,那时候图书品种全,质量高,人们是“吃窝头,想艺术”。
  C.他身高至少有一米八,脸部轮廓和鲁迅酷肖,只是他的眼睛比鲁迅的大,而且双眼皮,上唇留着两撮小胡子,看上去又有点像高尔基。
  D.考古学者对部分明长城进行调查时发现,那些被誉为“刻在长城上的军事史”的长城文字砖上的文字,历经数百年自然侵蚀,目前正在渐渐消失。
  10、请选出按顺序组成的最好的一项( )
  ①你不是不让人说话吗
  ②为了引申出自己的观点
  ③金圣叹批评《西厢记》的意思应该是非常明确的
  ④那好,我就借《西厢记》来自说自话
  ⑤即可见出他的良苦用心之所在
  ⑥金圣叹甚至不惜屡屡操刀对《西厢记》进行删改
  A.①—④—⑤—⑥—②—③ B.③—①—④—②—⑥—⑤
  C.③—②—⑥—⑤—①—④ D、②—⑥—①—④—③—⑤
  11、下列句中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伞头秧歌”是晋西北吕梁山区所独有的社火形式,尤以紧邻黄河边的一个小县——临县最为盛行。
  B.曾被美国中央情报局误以为核反应堆的土楼,现以永定县境内的种类最多、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被称为“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土楼民居博物馆。”
  C.唯美、情趣、怀旧是《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经典》书系的特色,其中有冰心的《春水》、凌叔华的《酒后》、苏雪林的《绿天》、石评梅的《烟霞余影》等作品。
  D.你想,倘若徐志摩和陆小曼时代也有手机的话,后人还能读到那么多情真意切的美丽如诗一般的情书吗?
  12、选出下列句中关联词使用最好的一项( )
  ①________要勇于承认自己的失败,_________要冷静认真地分析失败的原因,这样才能为今后的成功奠定基础。
  ②________对中国的绘画艺术、书法艺术、篆刻艺术有所了解,________会有助于对中国文学的鉴赏。
  ③罗丹所追求的_______

__形体上的丑陋,_________内心的深度,是内心世界的某种状态在形体上的一种强烈反映。
  A.①虽然……更 ②只要……就 ③不是……就是
  B.①倘若……就 ②或许……才 ③既是……更是
  C.①既然……就 ②即使……也 ③不只是……还是
  D.①不仅……还 ②如果……就 ③不是……而是
  13、请选出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刚刚参加了央视春节晚会回到上海的著名演员六小龄童说,“猴王世家”到了他这一代,已面临难以传承的境地。
  B.有关专家认为,陕北横山县魏家楼乡罕见的发现一块鱼类化石,将对研究陕北地区的地质结构演变引起重要作用。
  C.尽管《指环王》三部曲最后一部《指环王:王者回归》一举包揽了11项提名,但还验证了此前舆论的预测。
  D.一般群众只要不接触带病禽类,不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食物,特别是动物血液制品就是不安全的。
  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
  14、( )
  A.《孤独的收割人》一诗的作者华兹华斯,是英国“湖畔派”代表诗人,被认为是英国的“桂冠诗人”。他的《序曲》一诗自20世纪以来常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作品。
  B.“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是19世纪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写的《自由与爱情》一诗,这是诗人走向革命的标志,也是他向革命迈进的誓言。
  C.普希金一生写了800多首抒情诗和十几篇叙事诗,其中最重要的诗作是《叶甫盖尼·奥涅金》和《唐璜》,他的神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也广为青少年读者们所喜爱。
  D.世界抒情短诗大师、美国女诗人狄金森,一生写了1000多首诗,其中以描写自然、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为主。
  15、( )
  A.《诗经》中有风、雅、颂,赋、比、兴之说;楚辞是浪漫主义的创作源头,其中《离骚》、《天问》、《涉江》是最有代表性的:“乐府双璧”是指《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
  B.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歌被后人称作“诗史”,其著名的“三吏三别”是指《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C.《卖炭翁》《琵琶行》《长恨歌》是中唐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的著名诗作;晚唐时期被称作“小李杜”的诗人是李商隐和杜牧。
  D.第一个专力写词之人、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和开创者是南唐后主李煜。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词风多样,以豪放为主,“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即是其诗中的名句。
  二、诗词鉴赏(15分)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16.对陆游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独具匠心先设譬,慨叹世态炎凉,人情薄如纱;继而设问,责怪朝廷诏自己来京城做官。
  B.颔联看似写诗人客居京华安逸闲适的生活,实则表达了诗人因国难家愁而彻夜难眠的郁闷心情。
  C.颈联中的“作草”与“分茶”是诗人消磨时光的方式,暗示诗人不被重用,报国之志难以实现。
  D.尾联上句化用陆机的诗句,表明自己不会受京城不良风气熏染和京城不是自己的久居之地。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7、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意境开阔,气势不凡,表达出凭吊胜地的词人的激荡心情。
  B.“羽扇纶巾”,塑造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协助周瑜大破曹军时的形象。
  C.“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句中的“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概括出曹军惨败的情景。
  D.“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多情”,指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词人在叹惋中饱含了壮志难酬的苦涩心情。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8、对王维的《山居秋暝》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了时令,写出了空气之清新,山林之空旷,境界之阔大,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B.颔联和颈联都是以动写静,颔联侧重写景物,颈联侧重写人的活动,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C.尾联中诗人以“王孙”自况,反楚词中的“山中兮不可以久留”之意,表达了留恋忘返之情。
  D.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诗情画意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9、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既赞美了历史上的孙权,又慨叹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
  B.“元嘉草草……。”一句,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告诫南宋政权切勿轻率行动。
  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写出异族入侵后当地百姓的凄惨处境。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人空羡廉颇,虽年迈,仍渴望杀敌,抒发了壮志难酬的郁愤感情。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0、对《虞美人》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前两句面对“春花秋月”的良辰美景作者却问“何时了”,词人的一腔无奈、烦恼跃然纸上。
  B.“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雕栏玉砌”借指南唐故国的宫苑,与“朱颜”对照颇有物是人非之感。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效。
  D.这首词使李煜遭杀身之祸,因词中充分地表达了亡国之君对昔日奢靡生活的迷恋之情。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王召见蔺相如,问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1.下列句中红色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奉,两手捧)
  B.礼节甚倨(骄傲)
  C.璧有瑕,请指示王(指示,指给……看)
  D.拜相如为上大夫(授予官职)
  22.下列各组句中红色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B.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城入赵而璧留秦
  C.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臣乃敢上璧
   乃使其从者衣褐
  23.与例句中红色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A.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B.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C.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D.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24、对文中画线句意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秦王十分高兴,把和氏璧递给嫔妃和左右侍从看
  B.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用欺骗手段装作给赵国城邑
  C、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为什么呢?是要尊重大国的威望,来显示敝国的敬意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我非常害怕见到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25、请选出都能表现蔺相如大智大勇的一组( )
  (1)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2)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3)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4)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5)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6)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A、(1) (2) (3) B. (4) (5) (6)
  C、(3) (4) (5) D. (2) (3) (4)
  四、现代文阅读(15分)

巴尔扎克葬词

雨果

  各位先生:
  (1)现在被葬入坟墓的这个人,举国哀悼他。对我们来说,一切虚构都消失了。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将不是统治者,而是思想家。一位思想家不存在了,举国为之震惊,今天,人民哀悼一位天才之死,国家哀悼一位天才之死。
  (2)诸位先生,巴尔扎克这个名字将长留于我们这一时代,也将流传于后世的光辉业绩之中。巴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正如17世纪一群显赫的作家,涌现在黎塞留之后一样——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
  (3)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之一。他才华卓著,至善至美,但他的成就不是眼下说得尽的。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里有一切的形式和一切的风格,超过塔西陀,上溯到苏埃通,越过博马舍,直达拉伯雷;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但是有时通过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揭示形形色色的现实,让人马上看到最阴沉和最悲壮的理想。
  (4)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这部庞大而又奇特的作品的作者,不自觉地加入了革命作家的强大行列。巴尔扎克笔直地奔向目标,抓住了现代社会进行肉搏。他从各方面揪过来一些东西,有虚像,有希望,有呼喊,有假面具。他发掘内心,解剖激情。他探索人、灵魂、心、脏腑、头脑和各个人的深渊,巴尔扎克由于他自由的天赋和强壮的本性,由于他具有我们时代的聪明才智,身经革命,更看出了什么是人类的末日,也更了解什么是无意,于是面带微笑,泰然自若,进行了令人生畏的研究,但仍然游刃有余。他的这种研究不像莫里哀那样陷入忧郁,也不像卢梭那样愤世嫉俗。
  (5)这就是他在我们中间的工作。这就是他给我们留下来的作品,崇高而又扎实的作品,金刚岩层堆积起来的雄伟的纪念碑!从今以后,他的声名在作品的顶尖熠熠发光。伟人们为自己建造了底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的责任。
  (6)他的去世惊呆了巴黎。他回到法兰西有几个月了。他觉得自己不久于人世,希望再看一眼他的祖国,就像一个人出门远行之前,再来拥抱一下自己的母亲一样。
  (7)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8)唉!这位惊人的、不知疲倦的作家,这位哲学家,这位思想家,这位诗人,这位天才,在同我们一起旅居在这世上的期间,经历了充满风暴和斗争的生活,这是一切伟大人物的共同命运。今天,他安息了。他走出了冲突与仇恨。在他进入坟墓的这一天,他同时也步入了荣誉的宫殿。从今以后,他将和祖国的星星一起,熠熠闪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
  (9)站在这里的诸位先生,你们心里不羡慕他吗?
  (10)各位先生,面对着这样一种损失,不管我们怎样悲痛,就

忍受一下这样的重大打击吧。打击再伤心,再严重,也先接受下来再说吧。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里,一个伟人的逝世,不时地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论折磨的人对宗教产生动摇。这也许是一桩好事,这也许是必要的。上天在让人民面对崇高的奥秘,并对死亡加以思考的时候,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
  (11)上天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因为这是最高的教训。当一个崇高的英灵庄严地走进另一世界的时候,当一个人张开他的有目共睹的天才的翅膀,久久飞翔在群众的上空,忽而展开另外的看不见的翅膀,消失在未知之乡的时候,我们的心中只能充满严肃和诚挚。
  (12)不,那不是未知之乡!我在另一个沉痛的场合已经说过,现在我也永不厌烦地还要再说——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我说的难道不是真话吗,听我说话的诸位先生?这样的坟墓,就是不朽的明证!面对某些鼎鼎大名的与世长辞的人物,人们更清晰地感到这个睿智的人的神圣使命,他经历人世是为了受苦和净化,大家称他为大丈夫,而且心想,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化作灵魂!
  26、第三段中雨果对《人间喜剧》进行了高度的评价,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人间喜剧》是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它向读者展示了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
  B.《人间喜剧》既是一部文学著作,也是一部历史著作。不论其内容还是形式都超过了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陀的作品。
  C.《人间喜剧》是一部了不起的现实主义大作,与此同时,作者又把对生活的观察与想象有机地融为一体。
  D.《人间喜剧》向读者展示了19世纪法国形形色色的社会现实,通过对现实的剖析,表达了作者悲壮的理想。
  27、下列表述不能说明巴尔扎克是“革命作家”的一项是( )
  A.巴尔扎克的笔锋直指法国社会现实,进行大胆的揭露与批判。
  B.巴尔扎克把手中的笔伸进了社会上各类人的灵魂深处进行解剖。
  C.在巴尔扎克的作品里我们能惊恐地感受到什么是人类的末日。
  D.他既不像莫里哀那样陷入忧郁,也不像卢梭那样愤世嫉俗。
  28、“伟人们为自己建造了底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的责任”,对这一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伟人们凭借深刻的思想成为精神统治者,他们有预见性,在生前就为自己建造了纪念碑的底座。
  B.伟人们的不朽作品成为建造自己的纪念碑的底座,这便于未来的人们为他们安放一尊尊有形无形的雕像。
  C.伟人的思想和作品为自己建造了坚实的底座,未来的人们一定会给他们塑造起一尊尊有形无形的雕像。
  D.伟人与未来人肩负的社会责任不一样,前者负责建造坚实的底座,后者负责安放雕像。
  29、雨果在文章最后几段谈了自己对生与死的看法,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的生死观的一项是( )
  A、死亡是平等的,人人都要面对死亡,伟人也不例外。
  B、伟人死后,他的灵魂在后人心里获得了自由与重生。
  C.伟人的死只是一个生命的结束,在精神上获得了永恒。
  D.伟人的死是一桩好事,它加深了后人对他的关注与景仰。
  30、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下列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深切悼念巴尔扎克,高度评价了其思想和作品,及其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表达了作者积极的生死观。
  B.文章用深情的笔调,高度赞颂了巴尔扎克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表达了作者与巴尔扎克的深厚情谊。
  C.文章极力刻画了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精神,充分肯定了他的人品和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他的仰慕之情。
  D、文章通过悼念巴尔扎克,表达了作者对其人格的崇高敬意以及对其去世的无比惋惜,突出了作者对生与死的感悟。
  五、古诗词名句填空(10分)
  1.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2._____________,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3、羁鸟恋旧林,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
  4.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     杜甫《蜀相》
  6._____________,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7.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     陆游《书愤》
  8.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9.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  苏轼《赤壁怀古》
  10._____________,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破阵子》
  附参考答案及简析
  一.基础知识
  1.A(B稽jī、瓴líng C弦xián、菲fěi D忾kài、偬zǒng)
  2.C(A一脉相承、穷兵黩武 B长驱直入、殚思极虑 D因陋就简、顾影自怜)
  3.B人才辈出、孤掌难鸣、折戟沉沙、乌烟瘴气、生灵涂炭(A道貌岸然、轩然大波C风声鹤唳、文过饰非、东施效颦D文质彬彬、好高骛远、鳏寡孤独、繁文缛节)
  4.D
  5.C
  6.A小心翼翼、出言不逊、觉察、不屑、觉察(B建树、绵薄、不可言状C诙谐、健谈、隽言D沧桑、催人泪下、肺腑)
  7.D狗尾续貂:一般指文学作品,把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应为“添枝加叶”(A讳莫如深:讳,隐秘不说;深,指事件重大,形容瞒得很紧,生怕别人知道。B精诚石开:即“精诚所加,金石为开”,是说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C难辞其咎:难以推脱自己的过失)
  8、A(故我:旧日的我。自我:自己。沉浸: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沉迷:对某种事物深深地迷恋。附着:较小的物体黏着在较大的物体上。附带:另外有所补充的或非主要的。)
  9、C是复句,其它句子都是单句
  10、B(金圣叹批评《西厢记》的意思应该是非常明确的,你不是不让人说话吗?那好,我就借《西厢记》来自说自话,为了引申出自己的观点,金圣叹甚至不惜屡屡操刀对《西厢记》进行删改,即可见出他的良苦用心之所在。)
  11、B,分号改为逗号;结尾句号应在引号外边
  12、D
  13、A(B语序和用词不当:“罕见的”应修饰“鱼类化石”,“引起”应改为“产生”或“起到”C滥用关联词:两分句间无转折关系,应去掉关联词 D表达意思不明确:“不吃”的宾语是到哪,不明确;“只要……就”条件关系语意前后矛盾。)
  14、C《唐璜》的作者是英国大诗人拜伦;《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诗,不是神话(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诗。
  15.D,第一个专力写词之人、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和开创者是北宋词人柳永;“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李清照《夏日绝句》(又名《乌江》)中的句子。
  二.诗词鉴赏
  16.A“设问”,意

思不明确:自嘲不该进京为官。
  17.B句中指的是周瑜,而非诸葛亮。
  18.B颈联不是以动写静。
  19.C写出沦陷区的百姓安于异族统治,不求收复失地,后果将不堪设想。
  20.D词中充分地表达了亡国之君的满腔忧愤。
  三.文言阅读
  21.B倨,傲慢
  22.A因为(B如果或却;那么 C坚持;本来 D才;就)
  23.C使动(A名—动 B名—状 D名—状)
  24.D我确实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25.C(2)(6)不是
  参考译文
  于是赵王召见,问蔺相如说:“秦王用十五座城请求换我们的璧,可不可以给他?”相如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不可不答应。”赵王说:“如果拿了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相如说:“秦国拿城来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在赵国;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把城给赵国,理亏在秦国。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赵王说:“可以派谁去秦国呢?”相如说:“大王如果硬是没有适当的人,我愿意捧着璧前往出使,城划入了赵国,璧就留在秦国;城没有划入赵国,我一定把璧完整地送回赵国。”赵王于是就派相如捧着璧向西进入秦国。
  秦王坐在章台上接见相如,相如捧着璧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璧传递给嫔妃和身边侍从们观看,大家都高呼万岁。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意思把城酬报赵国;于是上前说:“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给大王看。”秦王把璧交还给他,相如于是拿着璧后退几步站着,靠着廷柱,愤怒得头发直竖,冲动了帽子,对秦王说:“大王想得到璧,派人送信到赵王那里,赵王把众大臣全都召来商议,大家都说:‘秦国贪婪,倚仗它的强大,想用空话来求璧,酬报的城恐怕不能得到。’大家商议不打算把璧给秦国。我认为平民百姓之间交往,尚且互不欺骗,何况大国之间呢?而且因为—块璧的缘故触伤强大秦国的感情,不可以。于是赵王就斋戒了五天,叫我捧着璧,在朝堂上行叩拜大礼,送出国书。为什么这样呢?为的是尊重你们大国的威望,表示我们的敬意啊。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十分傲慢,得到了璧,把它传递给嫔妃来戏弄我。我看到大王没有意思酬报赵王城邑,所以我又取回璧。大王(如果)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同璧一齐在柱子上撞碎。”相如拿着璧,斜视着柱子,要把璧向柱子上撞。秦王担心他撞破了璧,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这样,并召来管版图的官员察看地图,指明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给予赵国。
  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是使用欺诈手段,假装把城划给赵国,实际上不能得到,于是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来。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也应该斋戒五天,在堂上设九宾的礼议,我才敢献上璧。”秦王估计情况,终究不能强抢,便答应斋戒五天,安排相如住在广成宾馆。
  相如估计秦王即使斋戒了,也必定会违背信约,不把城酬报赵国,便派他的随从穿上粗布便衣,怀里藏着那块璧,从小路逃走,把璧送回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堂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引见赵国使者蔺相如。相如来到,对秦王说:“秦国自从缪公以来二十多个国君,从来没有一个坚守信约的。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因此派人拿着璧回去,已从小路到达赵国了。再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大王派一个小小的使者到赵国,赵国就立刻捧着璧送来了。现在凭着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怎敢留着璧来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滚汤烹煮的极刑。希望大王与大臣们仔细商量这事。”
  秦王和众大臣面面相觑地苦笑着。左右的侍从有的要拉相如离开(去处死)。秦王于是就说:“现在杀了相如,终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会断绝秦赵两国的友好关系。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让他回赵国去。赵王难道会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欺负我们秦国吗?”终于,在朝堂上接见相如,完成了接见的礼节,送他回国去。
  相如回国之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能不被诸侯侮辱,便任命相如做上大夫。
  秦国也不把城给赵国,赵国也终归不给秦国和氏璧。
  四、现代文阅读
  26、B,从某种角度上说,《人间喜剧》称得上是一部历史著作,但不能说它的历史价值高于文学价值。第三段作者从不同的方面评价了巴尔扎克的作品,此题主要考查语段中信息分层解析能力。
  27、D,“不能像莫里哀那样陷入忧郁,也不像卢梭那样愤世嫉俗”,指的是他的“研究”方式和态度,“革命作家”的革命性指作品里体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二者不相关。第四段主要是对巴尔扎克这个人的评价,本题考查综合信息的准确理解。
  28、C,此句中的底座指伟人的作品或生前为自己打下的坚实基础。本题考查难点语句的准确理解。
  29、D,“伟人的死是一桩好事”与原文不符。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准确提取能力。
  30、A,(B文章的主旨不是“表达了作者与巴尔扎克的深厚情谊”;C极力刻画不对,也没有表达作者对他的仰慕之情:D“强调突出”不对)
  五、古诗词名句填空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7、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8、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9、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0、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以上《高二第二学期开学语文摸底测验》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高二第二学期开学语文摸底测验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高二第二学期开学语文摸底测验》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