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高二下语文试卷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共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红色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徇私舞弊(xún)  踟躇(zhí)   教室(shì)  糟粕(pò)
  B.一塌糊涂(tā)   伶俜(pīng)  机杼(zhù)  桎梏(gù)
  C.管窥蠡测(lǐ)   卓然(zhuó)  联袂(mèi)  脊梁(jí)
  D.胼手胝足(zhī)  档次(dǎng)  比兴(xìng)  荫庇(yī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面黄饥瘦  精减机构  情不自禁  望风披靡
  B.如法炮制  稳操胜卷  头昏脑胀  人才辈出
  C.名人题词  竟争激烈  眉青目秀  长年累月
  D.复习提纲  相辅相成  人情世故  经典音乐
  3.依次在横线处填上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部优秀的文学名著     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和较强的思想性,     没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不了解作品背景、作者思想及艺术手法,     难以进入境界,     难以体会隐藏在作品深处的意蕴。
  A.往往  尽管  也  更     B.总是  如果  也  也
  C.往往  如果  就  更     D.一定  然而  就  也
  4.下列句子中,红色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白草畔位于北京房山区,海拔2161米,是京城最高的首当其冲的几座山峰之一。
  B.朝鲜女子乒乓球队获得团体冠军后,队员们面面相觑,兴奋异常。
  C.近几年的北京城面目全非,高楼林立,绿树成阴。
  D.昨天才信誓旦旦的颁布了一条新令,过一夜就失了效,自己说话不算话,怎能叫别人信服。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惊骇于万千动植物形体结构是那么完美。
  B.乡情像一条坚韧而绵长的丝线,无论走到哪里,它总是伴着我一同前行。
  C.截至9月2日的统计,今年以来我国共有1.9亿人次不同程度遭受洪涝灾害。
  D.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九五”期间平均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比同期的工业产值增长高出11个百分点。
  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中的“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字是就《诗经》的形式而言,后三个字是就《诗经》的内容而言。
  B.屈原主张联齐抗秦,提倡美政。《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C.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同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D.汉乐府与《诗经》《楚辞》鼎足而三,它既继承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也继承发展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
  7.下列诗句与原文无误的一项是
  A.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以秋为期。
  B.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偕作。
  C.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垢。伏清白以死直兮,故前圣之所厚。
  D.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8.下列诗句与原文有误的一项是
  A.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B.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磐石无转移,蒲苇纫如丝。
  C.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D.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9、对下面这首词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A.上片写词人一天内所做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下片集中笔墨抒情,是直吐胸臆的独白。
  B.“花自飘零水自流”句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与上片“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照应。
  C.“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句从写对方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来表现词人自己的深切思念之情。
  D.“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手法十分巧妙,与“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映衬,而相得益彰。
  10、对下面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A.前两句的“缺月”“疏桐”“断漏”“人静”等意象构成了孤清静夜之景,渲染出清冷气氛。
  B.“惊起却回头”的“回头”这一细节细致的刻画了孤鸿凄婉哀怨与忧郁彷徨的神态
  C.全词抒写了作者内心的苦闷,表达了作者对自身遭遇的感慨以及对前途落寞的淡然心态。
  D.本词是一首借物咏怀之作,借一只孤独寂寞的鸿雁含蓄隐晦的表达了作者孤寂的情怀。
  二、课内文言文(共8分,每小题2分)
  11、红色字注音及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将子无怒(qiāng请)
  ②否泰如天地(fǒu好运气)
  ③淇水汤汤,渐车帷裳(jiān溅湿)
  ④夙兴夜寐(sù素有的,旧有的)
  ⑤謇朝谇而夕替(suì进谏)
  ⑥供养卒大恩(gòng侍奉)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②⑤⑥
  12、各组中红色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尔车来
   ┗以此下心意
  B.┏匪女之为美
   ┗怨灵修之浩荡兮
  C.┏为仲卿母所遣
   ┗非为织作迟
  D.┏于今无会因
   ┗因求假暂归
  13、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蒲苇纫如丝    B.偭规矩而改错
  C.慎勿违吾语    D.扬声沙漠垂
  1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以荣女身——足以使你一生富贵荣耀
  B.反是不思,亦以焉哉——违背誓言,不念旧情,那就算了吧
  C.始适还家门——才刚刚回到家中
  D.昼夜勤作息——日夜辛勤劳作
  三、文言文阅读(共18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20题。
  记母教铨(作者蒋士铨自称“铨”)时,组绣绩纺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

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与药鼎沸声相乱,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得愈。
  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府君数颔之
  15、下列句中红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组绣绩纺之具毕陈左右  陈:摆放。
  B.母必正色婉言规     规:告诫。
  C.俟怒少解        俟:等待。
  D.幸以此儿为念      幸:幸好。
  16、下列各组句中红色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儿怠,则少加夏楚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B.┏解衣以胸温儿背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与药鼎沸声相乱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D.┏或怒不听,则屏息
    ┗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17、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间,复令(铨)读       B.未尝寝,(母)少痊
  C.教儿低吟之以(此)为戏     D.复力争之,(父)听而后止
  18、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旋复持儿泣曰——随即又抱着我哭着说
  B.儿一不肖,妹何托焉——儿子一旦不成才,妹妹我依靠什么呢
  C.然则何以解忧——既然这样,那么用什么解除忧愁呢
  D.府君数颔之——我父亲屡次点头
  1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蒋母勤心教子的一组是
  ①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
  ②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
  ③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
  ④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
  ⑤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
  ⑥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解说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士铨的母亲边纺织边教儿子读书,半夜寒冷,她用身体温暖儿子,和儿子一起朗诵。
  B.蒋士铨母亲的几个姐姐都劝她不要这样苦待自己,而她把希望寄托儿子身上,一定要培养他成才。
  C.蒋士铨母亲深爱儿子,儿子病时她不曾睡觉;蒋士铨深爱母亲,母亲病时,他的读书声给母亲极大安慰。
  D.蒋士铨的母亲非常贤惠,丈夫有过失,她能婉言相劝,在丈夫判大案时,用委婉的话告诉丈夫要慎重而公正。

  四、现代文阅读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在20世纪之前,从未有人暗示过,宇宙是在膨胀或是在收缩,这有趣的反映了当时的思维风气。一般认为,宇宙或是以一种不变的状态已存在了无限长的时间,或以多多少少正如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样子被创生于有限长久的过去。其部分的原因可能是,人们倾向于相信永恒的真理,也由于虽然人会生老病死,但宇宙必须是不朽的、不变的观念才能给人以安慰。
  甚至意识到牛顿的引力理论导致宇宙不可能静止的人,也没有想到提出宇宙可能是在膨胀。相反的,他们试图修正理论,使引力在非常大的距离时成为斥力。这不会对行星运动的预言有重大的影响,然而却允许无限颗恒星的分布保持平衡。然而,现在我们知道,这样的平衡是不稳定的:如果某一区域内的恒星稍微互相靠近一些,引力就增强,并超过斥力的作用。因此,这些恒星就会继续落到一起。反之,如果某一区域内的恒星稍微互相远离一些,斥力就起主导作用,并驱使它们离得更开。
  另一个反对无限静止宇宙的异见通常归功于德国哲学家亨利·奥勃斯,1823年他发表了这个理论。事实上,牛顿和同时代的一些人已经提出过这个问题。如果宇宙是无限静止的,人们可以预料,整个天空甚至在夜晚都会像太阳那么明亮。奥勃斯反驳说,远处恒星的光线由于被它所穿过的物质吸收而减弱。然而如果真的如此,这相干的物质将会最终被加热到发出和恒星一样强的光为止。唯一的能避免整个天空像太阳那么亮的结论的方法是,假定恒星并不是永远那么亮,而是在有限久的过去才开始发光。这种情况下,吸光物质还没有加热,或者远处的恒星的光线尚未到达我们这儿。这使我们面临着是什么首次使恒星发光的问题。
  21、下面四个选项中不符合文中所说的“当时的思维风气”的内容的是
  A.宇宙已经存在了无限长的时间,而且一直没有发生改变。
  B.宇宙是在某一时间被创造的,多多少少发生过一些变化。
  C.宇宙必须是不朽的,不变的。
  D.宇宙是不变的,因为真理是永恒的。
  22、下面关于引力和斥力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牛顿意识到他的引力理论会推断出宇宙是不可能静止的。
  B.恒星之间的距离的大小决定了恒星之间的引力的大小。
  C.恒星之间的距离越大,斥力就越小;距离越小,斥力就越大。
  D.修正牛顿的引力理论的人同样相信宇宙是静止的。
  23、下面对文中第三段的两个加点的“这个”所指代的内容解说正确的是
  A.第一个“这个”指代的是宇宙不是无限静止的。
  B.第一个“这个”指代的是第二段中关于恒星之间引力和斥力的作用的内容。
  C.第二个“这个”指代的是第二段中关于恒星之间引力和斥力的作用的内容。
  D.第二个“这个”指代的是恒星的光线会给它所穿过的物质吸收而减弱。
  24、下面四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句是
  A.使恒星发光的原因将有可能揭示时间的发展过程。
  B.如果宇宙是静止的,整个宇宙将从早到晚像太阳一样明亮。
  C.宇宙是静止的这一观点给会生老病死的人以安慰。
  D.作者认为过去人们相信宇宙是静止的很有趣是因为其部分原因是可笑的。
  五、现代文阅读二(共12分)

  漫谈盲目阅读(有删节)
林非

  我在自己长期的浏览中间,形成了一种粗浅的经验,这就是自始至终的阅读过程,都必须贯彻着充满自觉性的判断、思索和分析自己正在阅读的书籍,究竟是宣扬真实抑或虚假、准确抑或谬误、正义抑或邪恶、美丽抑或丑陋、高尚抑或庸俗……只有这样,才容易发表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来,真正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操。
  如果不是从这样的阅读中汇成自己深思熟虑的看法,而是盲目地追随着别人的爱好和主张去阅读,并且不假思索地接受那些可能是谬误的捧场,这就犹如叔本华所说的“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长此以往“思维能力必将逐渐丧失”(《读书与书籍》)。这种盲目而又盲从的阅读方式,只能是极大地糟蹋了自己珍贵的精力,而无法获得应有的长进。
  比如说多年以来,曾经大量地介绍过西方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了解这些书籍对发展自己民族当前的文学创作来说,无疑是大有益处的。然而从某些表

现出来的阅读状况来看却并非如此,尤其是当一种片面的对它进行鼓吹的论调大声高唱时,许多阅读者也就糊涂地盲从着,随之而晕晕乎乎地万分敬仰起来。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趋势显得十分复杂,总的思想倾向是对于并未摆脱金钱垄断的资本主义文明,异常敏锐地感到苦闷和绝望,从而产生出强烈的逆反情绪,却又在否定理性主义的思潮中,陷于迷茫、惊慌和颓丧的境地。与此相关联的是他们在渲染意识流与象征手法的艺术技巧方面,竭力趋于新奇、变幻和微妙的追求,更渲染出了幽冥、惝恍、晦涩和扑朔迷离的境界来,有时甚至将读者对它的艺术鉴赏变成了精神的折磨。当然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具有不少正面的意义,然而负面的影响也比比皆是。如果陷于盲目和盲从的阅读中,肯定有害而无益;而如果充满了自觉性的判断,通过思索和分析去进行阅读,那就肯定会得到重大的收获。
  又譬如近年以来,出现了大批胡编乱造的跪拜讴歌清代帝王的文学和影视作品,通过康熙、雍正和乾隆这祖孙三代许多虚虚实实与炒作不完的故事,把他们编排和颂扬得十分的圣明与崇高,从而又燃起了崇拜专制帝王的顽强情结,比起《国际歌》里“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的理想来,实在是一种可怕的倒退和沉沦。这三个统治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帝王,自然也做过一些好事,要谈起他们的恶行来,也是有据可查的。仅就他们凭借着专制帝王的任性、独断,分别制造出的鲜血淋漓的文字狱而言,就异常严重地摧残和扼杀了人们独创的才智和正直的品格,多少人只要还不想豁出性命去抗争的话,就得摆成鹦鹉学舌的姿态,于是满世界都变成了精神萎靡、思想萧瑟、死气沉沉的局面。像这样扼杀了思想的自由与独创,怎么能不使我们这东方的文明古国,在迟缓的运转中急剧地衰颓下来?这祖孙三代专制与禁锢的统治方式无疑是种下了造成整个国家衰颓、柔弱乃至不能抵御侵略的祸根。如果缺乏这种正气凛然的认识,就很可能为那些磕着响头的作品所腐蚀和俘虏。
  在“不良文化倾向”大行其道时,更应该注意在判断与分析中去进行阅读,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开卷有益。
  25、第三段说“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具有不少正面的意义,然而负面的影响也比比皆是”,“正面的意义”和“负面的影响”分别指什么?(4分)
  答:                                      
                                          
  26、作者否定有关清代帝王的文学和影视作品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                                      
                                          
  27、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引用叔本华的话,恰当的说明了缺乏正确阅读经验带来的后果。
  B.作者说的“不假思索的接受那些可能是谬误的捧场”,指的就是第4段谈到的对封建帝王的盲目崇拜。
  C.作者批评“盲目而又盲从”的阅读方式,“盲目”是指自己胡乱的选择阅读作品,而“盲从”则是糊涂的追随别人赶时髦式的选择阅读作品。
  D.作者在第四段里所说的“为那些磕着响头的作品所腐蚀和俘虏”,“磕着响头的作品”是指狂热崇拜讴歌封建专制的作品。
  E.“甚至将读者对它的艺术鉴赏变成了精神的折磨”,这句话深刻的阐明了现代主义作品对人们的精神腐蚀。
  六、作文(30分)
  我们总是喜欢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赞美,即使这赞美有时候不那么切合实际,,即使我们不善于把这赞美中的浮萍清除而只接受它应有的成分。不过有的时候我们得不到赞美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我们做得不好,而是我们首先不善于赞美别人,倒不是我们不善于表达,而是我们缺少赞美的原动力:发自内心的真诚。有人说,每天赞美两个人,一个月之后,你会真真切切的感觉到自己的巨大变化:内心世界显得温暖而光明。果真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请以“赞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剧本除外),字数不少于800字。

答  案

  一、基础知识(共20分,每小题2分)
12345678910BDCDAADBCC
  二、课内文言文(共8分,每小题2分)
11121314ABCC
  三、文言文阅读(共18分,每小题3分)
151617181920DABBCB
  四、现代文阅读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21222324BCAD

  五、现代文阅读二(共12分)
  25、
  答:“正面的意义”指现代主义作品在内容上否定和批判未摆脱金钱垄断的资本主义文明,在艺术上运用的意识流和象征手法对我们也有所启发。
    “负面的影响”指现代主义作品在否定理性主义的思潮中,陷于迷茫、惊慌和颓丧的境地,艺术上也陷入了幽冥、怅恍、晦涩和扑朔迷离的境界。
  26、
  答:①崇拜专制帝王是一种历史文化的倒退和沉沦。
    ②帝王的独断和横暴,摧残和扼杀了人们独创的才智和正直的品格,导致了国家的衰颓和柔弱。
  27、  A      D 1

 

 

    以上《高二下语文试卷》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高二下语文试卷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高二下语文试卷》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