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栽培技术——常用栽培配方替代品栽培平菇的原料有很多,包括棉籽壳、玉米芯、锯末、秸秆、麦秆等,其中以棉籽壳最好,可根据情况选择当地条件。 无论选用什么原料,培养料都必须新鲜、干燥、无霉变。 配方一:93%棉籽皮、0.3%~0.5%尿素、1%过磷酸钙、1%~2%草木灰、2%~3%石灰。 配方2:48%玉米芯、40%棉籽壳、4%~5%棉籽粕、1%过磷酸钙、1%~2%草木灰、0.3%~0.5%尿素、2%~3%石灰。 2、配料与发酵:按比例称取培养料; 将主料和不溶于水的辅料搅拌均匀; 将可溶性物质配成水溶液,逐渐加入,混匀。 根据培养料的性质调整合适的含水量。 (注意水不能一次全部加入,必须分批加入,尤其不能过量。) 1、配料 以上各组配方可按料水比1:1.2与水混合~1.3,并调节至含水量60%左右,pH值60%左右。 7.5~8。 2、堆积发酵要选择阳光充足、高度干燥的地方。 培养料中加入pH值为9~10的石灰水,含水量达到65%~70%。 拌匀后,按每平方米50公斤堆放。 如果物料量少,应堆成圆形堆,有利于加热和发酵; 如果物料量较大,可堆放成长条形堆放。 麦秆等材料因具有弹性应压实,其他材料应根据情况压实。 然后用直径2~3厘米的木棍每隔0.5米打孔至底部,以利通风。 为了通风良好,铺料时在底部放两根竹竿。 顶部两侧打孔后,用底部竹竿交叉。 堆好后,将底部的竹竿铺开,然后盖上塑料薄膜,保温保湿,以便发酵。
1~3天后,料温升至50~60℃,每24小时翻堆一次。 翻堆时注意将外层料翻成料,将内层翻到外层,将上层翻到下层,将下层翻到上层。 调整内外上下位置,保持温度一致、压力一致,有利于菌丝均匀生长。 ,整齐,然后按照原来的方法堆放。 当温度再次升至50℃~60℃时,24小时后发酵完成。 材料发酵后,质地松软酥脆,用手一拉就能碎。 香气清新,无酸味,呈黑褐色。 三袋接种(1)塑料袋规格及填充容量:气温较低时,应使用又长又宽的塑料管,填充容量比较大。 填充袋宽23厘米,长40-45厘米。 应填充干料0.7~0.8公斤。 (2)菌量:保证菌丝纯净,无杂菌,菌丝生长旺盛,菌龄不宜过长。 细菌量应为15%~20%。 菌量大,菌丝生长优势大,培养容易成功。 袋子两端的菌量要大,以利于菌丝生长,获得表面优势。 套袋接种一般采用层播,可采用三层培养料、四层菌体。 四阶段真菌管理 (1)必须控制温度。 早春、晚秋和冬季,气温较低。 南北两排可排成一排,每排之间留有50厘米的走道。 它们可以堆叠 3 至 5 层。 其他季节应单行排列,层数以少为宜。 如果温度高,可以将3至5层叠成井字形。 (2)控制菌丝生长适宜的温度。 在室内或室外畦植和温室种植时,必须控制适宜的温度。 栽培室温或境温为15℃~20℃,宜低不宜高。 物料温度应控制在20℃~25℃。 不宜在短时间内使用。 超过25℃,最高温度不超过30℃。
较低的温度细菌生长不仅成功率高,而且有利于高产。 在温度、湿度适宜、通风良好的条件下,20~30天菌丝即可在培养基上生长。 (3)培养室空气相对湿度不宜过高。 初期不宜超过60%,因为如果空气相对湿度高,就容易产生杂菌。 后期可相应提高空气相对湿度,达到60%~70%。 (4)栽培期间应根据气温、湿度情况进行通风,每天2~3次。 气温、湿度较高时,应增加通风频率,延长通风时间。 大量堆放时还应注意通风。 (5)菌丝体适宜在弱光和黑暗条件下生长,但强光不利于生长。 (6)及时翻堆,检查有无杂菌。 如果发现出现一些片状细菌,应将其清理出来,以便及时防治。 用注射器注入消毒剂或用剪刀(或刀片)在塑料袋上剪一个小口,涂上pH值10以上的浓石灰水或烧碱溶液。如果袋内细菌严重,他们应该被消灭。 (七)培养室必须保持环境卫生。 五、出菇管理 (1)促出菇,应降低温度。 昼夜温差以增加10℃至20℃为宜。 增加空气相对湿度,加强通风,增加光照,从而促进子实体原基的形成。 (2)促进幼菇快速生长。 此时,控制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并供给充足的氧气、CO2浓度低的新鲜空气和强光照。 (3)子实体发育五个阶段的管理:①结结期:材料上不喷水。 塑料袋上出现黄白色或黄白色的黄豆粒大小的突起,使塑料薄膜与物料表面形成。 新鲜空气从缝隙进入,造成开口促进出芽,有利于菌丝结的出芽。
②桑期(芽期):节子上形成小米大小的突起,促进原基分化。 材料表面不能喷水以加??强通风。 ③珊瑚阶段:原基拉长,蘑菇芽覆盖物质表面,出现菌盖分化,原基和叶柄长短不等。 这时可在物料表面喷水,幼菇最怕被风吹失水。 ④伸长期:菌柄粗大,顶端呈蓝灰色、扁圆形,可辨别菌柄与菌盖。 每天在材料表面喷水3~4次,使子实体越来越粗,从而增加单花重量。 这时必须注意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几个因素的影响。 ⑤成熟期:菌柄停止生长,菌盖加速生长。 早期:菌盖颜色深,深灰色,半球形,中间凸起,边缘向下; 中期:菌盖膨大,中部凹陷,边缘平坦,浅灰色,适宜中期采收; 后期:菌盖边缘波状,浅白色至黄灰色,分布大量孢子。 六大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 1.什么时候种植平菇最好? 如何获得更高的效率? (1)春季栽培采用低温品种。 装袋宜早不宜迟。 对于第一年包装的袋子,今年3月至4月可进行杀菌。 5月底即可完成出菇。 使用中温或高温。 型品种2月上旬、中旬或3月即可开始套袋发芽,但最晚不得晚于3月底。 蘑菇的产期为四月至六月,七月结束。 (2)夏季栽培。 我省北半部采用夏季栽培,南半部只能利用人防、洞穴、地下室培育耐高温品种。 一般场地不适宜种植。 主要原因是盛夏气温高,细菌污染严重。
另外,夏季市场上大量的果蔬上市,不利于平菇的销售,且不易保存。 另外,农忙季节管理难度大。 (3)秋耕宜晚不宜早。 一般9月中旬开始套袋,10月至11月出菇。 我省北部、南部地区可适当提前或推迟。 (4)冬季栽培,8月下旬开始制种,11月装袋发芽。 这时,就可以利用新的棉籽壳了。 产品淡季可鲜销,既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2、为什么有的蘑菇菌盖又小又薄又干瘪,菌柄又长又粗又硬? 这是由于高温、低湿、通风不良造成的。 3、有的蘑菇屋有细长的手柄、小盖、长柄的形状。 为什么是这样? 这是由于揭膜太晚、光照不足造成的。 4、为什么有的菇房只长柄不长菌盖,形成大脚形蘑菇? 这是由于通风不良和二氧化碳浓度高造成的。 5、部分菇房出现大面积幼菇萎缩死亡的情况。 是什么原因? 因通风不良、湿度过高或过低造成。 6、有的菇房菌体生长极其缓慢,菌盖表面有结节或粒状突起,菌盖僵硬,菌质变硬。 为什么是这样? 是由于分娩时气温低、通风不良、光照不足引起的。 7.一些蘑菇屋出现,蘑菇帽呈蓝色,整个蘑菇体似乎被泼上了蓝色墨水,呈现出蓝色蘑菇的外观。 为什么是这样? 这是由于加热方法不当,炉火燃烧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通风不良或温度过低,引起蘑菇中毒变色。 此时应加强通风,同时保证培养料的湿度和空气的相对湿度。 、控制温度、增加光照,子实体生长迅速、正常。
8、解决各种杂菌污染是否已成为当前平菇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绿霉、绿色木霉,菌丝初为白色,后变为浅绿色,后呈深绿色。 这种真菌是危害平菇生长的大敌。 与平菇一样,这种真菌喜欢在酸性基质中生长。 ,当遇到高温、高湿、污浊的空气时,就容易产生这种细菌。 有时会突然大面积爆发,导致修炼失败。 因此,我们必须保持培养室的空气流通和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一旦发生,用pH值为10以上的浓石灰水或水碱溶液冲洗涂抹,并及时消除,以在发生期间消除。 (2)分析杂菌污染的主要途径。 首先平菇栽培技术,原料(棉籽壳、菌种)本身在接种过程中就含有杂菌。 二是培养过程中外界细菌的侵入。 因此,我们对平菇种植的每一步负责。 每个环节都要层层把关,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治疗早病、小病,确保平菇正常生长,实现高产。品质优良,产量高。 (3)如何处理细菌污染问题? 栽培平菇一旦出现细菌污染,必须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 如果春耕时突然发生大规模污染,首先要考虑培养料和配料本身的污染。 如果接种块或接种眼周围出现杂菌,就要考虑到细菌的杂质和杂菌的存在所造成的污染,在接种时要考虑到后期杂菌的侵入。材料表面出现零星点污染。 在平菇的开发和管理中,要时刻注意杂菌的污染情况。 如果发现污染,应立即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 越早越好。
当材料表面发现斑点或小片细菌时,用pH值为10或以上的浓石灰水冲洗并涂抹,然后用消毒刀去除受污染的材料表面,然后使用浓石灰水在其周围添加新材料。 只需按需播种细菌即可。 并注意低温、通风、干燥条件下培养。 (四)病虫害防治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防治菇蝇,首先要做的是清洁菇房; 栽培结束后,及时清除废弃物并进行熏蒸消毒。 防治蘑菇螨,可将培养料发酵或用石灰水浸泡来诱杀; 也可用骨头汤诱杀,取新鲜猪骨1~2公斤,加水8~10公斤,煮1~2小时,汤中加糖。 将0.5公斤、50公斤水浸泡在麦秆或稻草中然后摊铺或撒在地表诱杀,效果很好。 (五)平菇原料栽培中,如何提高产量,减少杂菌的发生:一是保持环境卫生。 养殖场地周围不饲养畜禽,不堆放木材,不堆放垃圾,不乱扔垃圾。 废弃培养料要经常清理,保持清洁。 被细菌污染的培养物应及时运出并深埋。 其次,要定期轮作作物和品种:利用现有耕地,实行轮作。 闲暇时定期消毒,保持清洁。 使用的菌株应每1-2年更换一次。 最好与不同类型的平菇轮作。 三要选择优质菌种,抗污染的优质平菇菌种。 菌丝白色、致密、粗大,攀爬能力强,呈棉花状,分布均匀,日生长长度1厘米以上。 注意选种,有条件的可以自行培育; 无条件引入和比较以确定后继菌株。
第四,要选择合适的龄期菌种进行接种。 使用适当的年龄菌株进行接种。 细菌会迅速发育并生长旺盛。 比增加接种量更能有效地防御杂菌。 对于低温平菇,选择30至40天的菌种进行接种。 那么,对于中温平菇来说,菌龄为25至35天的平菇比较好。 五是要净化培养原料。 严格选材,采用新鲜、无霉变的培养材料。 购买材料时必须有计划,并且必须了解自己在家生产什么。 准备原材料,做到不缺,每年都用新材料。 原料应妥善贮存,防雨、防潮、防热。 使用前应在阳光下晒干 4 至 5 天。 播种前一天应将材料混合。 用1%~2%的石灰水混合,堆成一堆,盖上塑料薄膜过夜,既能吸收物料的水分,又能起到杀菌作用。 六是科学配制基质。 原料堆放过夜后,充分搅拌并测试水分和pH值。 含水量调节至65%左右,原料培养pH值调节至7.5。 如果原料栽培氮源不足,可补充大豆秸秆粉或尿素。 不能添加麦麸和玉米粉。 七要优化管理。 发芽期避开高温季节。 培养袋进入培养室后,及时创造最佳生长条件(室温24℃、通风良好、避光),促进菌丝早期快速生长。 菌丝生长后,将室温降至18℃以下,将湿度提高至85%至90%。 给予200勒克斯以上的散射光,并保持良好的通风。 同时松开袋口,以促进现蕾、结果。 出菇后,将袋口重新卷起。 管理过程中不要触摸子实体。 采摘蘑菇时不要随身携带培养料。 、去除菇根、杂物等。 9、塑料袋栽培平菇如何控制合适的料水比? 塑料袋具有良好的保湿性能,因此在混合配料时必须严格控制配料与水的比例。
春季气温低,空气湿度低,料水比为1:1.3~1.4。 秋季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料水比为1:1.2~1.3。 冬季栽培适宜的料水比为1:1.3~1.4。 原则上不高于1:1.5,也不低于1:1.2。 如果棉绒长,可以多加点水; 如果绒毛短,则应少加水。 以能看到手上有水滴而不滴水为佳。 装袋时,装料、搅拌的同时,要随时翻动料堆,防止干湿不均影响菌丝生长。 10、如何防止塑料袋中子实体原基的形成? ①别解释得太晚。 ②由于两端物料表面干燥,袋内菌体湿度比较好,适合出菇,但袋内原基生长会消耗营养,影响产量,无法出菇。形成正常的子实体。 为此,可用隔膜将袋内原基压碎,使营养物质集中在两端,以便出菇。 11、平菇如何补充营养? 一般平菇两茬出苗后,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就不足了。 为了促进更多出菇,可采用喷水补充养分的方法。 一般喷洒0.1%尿素或0.3%糖水或用水煮蘑菇脚会有一定效果。 12、平菇什么时候装袋接种最合适? 装袋和接种最好在早晨或早晨或阴雨后进行,不宜在大风天气进行,以防止菌体失水老化,造成空气污染。 13、不同季节平菇生产有哪些注意事项? 冬季中午通风; 春季以保湿为主,早晚空气湿度大时要通风。 夏秋季气温高时以降温通风为主,喷水通风降温、保湿、通风,天亮前气温低时以通风为主。
14、种植平菇熟料有什么好处? 平菇是木腐菌,适应性强,很容易栽培成功。 一般采用原料栽培。 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向立体化发展,提高日光温室利用率,增加效益; 减少细菌污染,提高产量和质量; 为适应平菇的常年生产,采用熟料栽培。 按比例称取培养料,控制含水量在65%左右,搅拌均匀后装袋。 使用高密度低压聚乙烯塑料袋,20×42cm塑料袋。 装袋后立即在100℃烘箱中常压灭菌10至15小时。 1.5公斤/平方厘米高压灭菌1.5至2小时。 当袋子冷却到30℃以下时,进行接种,严格要求进行各种消毒。 接种后保持高温24-28℃,有利于细菌生长。 催芽期间要求催芽室避光、干燥并注意通风。 20至30天后,菌丝体将被培养材料覆盖。 松开袋口,让氧气渗入袋内,加速菌丝体的生理成熟。 然后转移至消毒后的菇房或室外遮阳棚内生产蘑菇。 15、平菇堆放发酵栽培的优点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平菇培养料的堆积发酵可以改善其物理性质,提高营养水平,消除一些杂菌和害虫。 搅拌和积累发酵时要注意加水的方法,防止水分从物料中流失,以免营养成分流失。 调节水分和pH值时,注意消除物料中的氨味。 如果有氨味,说明堆料太紧,氨味尚未消除,堆放时间不够。 最后测试培养料的含水量和pH值,将含水量调节至60%左右,pH在8左右。
堆放时间春秋两季温暖季节约需5~6天,气温较低时约需6~8天。 平菇在一个地方发酵、出菇,如果常年栽培,产量就会很低。 必须采用轮换制度。 最好每隔一年种植一次,以获得高产。 16、平菇覆土能增产吗? 平菇覆土后产量可提高50%以上。 因为土壤不仅提供水分和养分,还能保湿、调节温度,并通过大量有益微生物刺激蘑菇生产。 对于平菇来说,菌丝生长后,原基开始分化,或者在第一、第二个蘑菇出现后覆盖土壤。 通常,第一、二菇出苗后,将菌袋堆成菌墙,并在菌墙上方抹泥或开沟。 路。 出菇前,将覆盖有菌丝体的培养料称为蘑菇棒,用泥砌成墙体,即可生产出立体墙蘑菇。 一层菌棒上放一层泥,再放一层菌棒,这样就有十多层了。 顶层抹泥,中间挖小沟灌水,以增加和保持培养料的湿度。 此法喷洒或浇水时应注意防止土壤溅到菇体上,以免影响食用品质。 选择粘壤土或砂壤土,要求骨料结构好,孔隙多,富含腐殖质,保水性能好。 覆土是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 只要应用得当,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就能取得更大的效益。 17.平菇多作为原料栽培。 只要管理得当,产量就能提高吗? 平菇的管理离不开“温度、水分、空气”三要素。 温度管理严禁“高”字; 水分管理严禁“多”字; 在空气管理中牢记“顺畅”二字。 只要掌握好温度、水分、空气,灵活运用三者之间的关系,就一定能获得平菇的高产。
18、一定温度范围内,昼夜温差越大,越有利于平菇子实体的形成? 根据子实体发育的最适温度,平菇分为低温型、中温型和高温型。 低温型平菇子实体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0℃以下; 中温型平菇子实体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0℃~24℃。 高温型平菇子实体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以上。 19、如何控制外部环境因素对平菇产量的影响? 平菇的生长发育对外界环境条件有特定的要求。 只有掌握并满足这些要求,才能获得丰收、高产。 温度是平菇生长发育最重要、最敏感的环境因素之一。 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不同。 非暖型品种的出菇温度存在显着差异。 温差很明显。 生产中要从实际出发,分类分类,采取灵活的管理措施,特别是发芽期物料温度的有效控制。 在出菇期将温度调节至该品种的最佳范围很重要。 水是万物的生命之源。 平菇的成功和高品质生产的关键在于水。 如果物料中水分过多,则含氧量低,不利于菌丝生长; 水太少,营养成分难以分解,不利于出菇。 因此,发芽期间基质的含水量为65%。 出菇期,含水量达68%~70%。 当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时,生长的蘑菇个大、肥厚、色泽鲜艳、品质好。 空气是控制平菇菌丝生长速度和菇体品质的“试金石”。 发芽、结果期,物料内氧气充足,室内空气新鲜,菌丝和子实体生长旺盛、快,产量高、品质好。
同时空气还可以起到调节原基分化的作用平菇栽培技术,减少物质中的供氧量有利于分期正常出菇。 适宜的光照不仅能刺激原基分化,还能调节菇体的色泽和产品品质。 pH值是影响平菇代谢的重要因素。 发芽期pH值为7~7.5时,既能满足菌丝体的生长,又能抑制杂菌的发生。 出菇期最适pH值为5.8~6.2。 因此,综合调节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非常重要。 20、平菇高产栽培的产量标准是多少? 平菇高产栽培的产量标准是每1000克原料出鲜菇1000~1500克。 所谓大面积产3000克鲜蘑菇是不可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