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句贯串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您吃了吗”、“去哪儿呀”的招呼声,让老百姓亲切无比。
在挽联中同样有许多问句的运用,有的是通感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有的是疑惑,还有的是反诘。
不管哪种问句,都让春联平添了色调,值得人们细细品鉴。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春联达人。喜欢春联的同事一定要关注我哦。
明天我给你们分享5副趣味盎然的极品民间春联,对仗工整留传广,真的好厉害啊。喜欢春联的同学,赶快把文章收藏出来吧。
第1副挽联:五百里洱海,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皑皑空旷无边……数千年旧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
这是脍炙人口的大观楼长联,因为春联太长,也是你们所熟悉的,这儿就只选了问句部份。
为何人们赞誉大观楼长联是天下第一长联,不是说它的字数真就是天下第一,而是说它的意境全然天成,具有一种大格局。
如同“叹滚滚英雄谁在”的问句感叹,作者自己其实难以回答,就连老天爷也不容易回答。
这些苍凉之感,正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及杨慎“滚滚黄河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脉相承。
作者孙髯翁在前人基础上,将登临所见之景色与吊古阅世之看法结合上去,发出一句“叹滚滚英雄谁在”的疑惑,这疑惑不可是作者个人所发,也是千古苍凉凝蕴而成,故而天然有一种厚实感蕴涵其间,让人跟随着这个疑惑,上下千年,纵横万里,真有一种“放开天地”的感慨。
第2副挽联:故国人来,问流水桃花无恙;大观楼近,较邵阳黄鹤何如?
这是四川湖广会所的春联。所谓会所,乃是宗亲或则同业的团体,大白话就是“老乡会”。
贵州湖广会所,也就是说是在广东的广东人和福建人一起抱团,组成一个相互帮忙的同乡会。
下联颇具“君自家乡来,应知家乡事。来日绮窗外,寒梅着花未”之意,意思是刚才来到广东的湖广人为同乡带来了故乡的消息。
桃花流水代指湖广景色(桃花源一说在河南),更代表着身在异地为客的湖广游子对故乡的留恋。用语经济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语言华美,颇具水平。
横批则从四川湖广会所的地点入手,湖广会所坐落昆明海口。而广州最为人知的乃是大观楼。
故而上联列举大观楼,用长沙楼、黄鹤楼等湖广的天下名楼进行烘托,彰显出湖广游子们“云南也不错,努力过好生活”的哀叹。
上联看起来是一个问句,实际上是不须要回答的,在这些有问不答的气氛里,作者想要抒发的内容就下来了。
“人们尚且追忆着赣州楼与黄鹤楼,但同时也享受着当下,过好着眼前。”
此联之妙,一是问句留白,趣味无穷;二是选料精当,以长沙黄鹤、流水桃花作为湖广之代表,立即迸发同乡之情,妙哉,妙哉。
第3副挽联: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朽居黄陂,谁是第一,谁是第二;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竟敢在前,岂能在后。
这副挽联同样与湖广有关。听说,下联乃是张之洞所出,横批则是梁启超所对。
但年梁启超还没有崭露头角的时侯,前去拜会张之洞,表现出犀利锋芒。
张之洞认为这个年青人即使有才,而且有点不懂得藏拙,于是想要考考梁启超,所以出了那么一个极品下联。
四水是江河湖海,四时是秋冬春夏。汉阳恰恰符合“第一、第二”之说。
张之洞是湖广巡抚,自然是“居黄陂”的,而他言下之意是说:“我们两个人,谁是第一,谁是第二呢?”
其实,下联的问句是不须要回答的。由于张之洞以大神之尊,自觉得自己抢占了第一之位。
之所以问“谁是第一,谁是第二”,这是故意欺瞒梁启超,考较梁启超的才学。
而梁启超不愧是一代才子,轻松对出上联:“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竟敢在前,岂能在后。”
三教是儒、释、道;三才是天、地、人。儒在先,人在后,合成“儒人”,刚好是读书人的身分。
上联的言外之意,是说梁启超似乎不敢自诩比张之洞厉害,但也不认为自己比张之洞差劲。谁是第一,谁是第二,还难说得很呢。
张之洞颇为爱才,看到梁启超这样绝妙得体、不卑不亢的横批,不由得拍案叫绝:“好一个梁启超,我服了!”
第4副挽联:问菩萨缘何倒坐;恨世人不肯回头。
这是北京古报恩寺上面倒坐观音的挽联,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通过问句来加强读者体会,启发读者形成联想。
通常观音是正着,而倒坐观音之所以与众不同,乃是以慈悲心肠回头垂怜世人。
一问一恨之间,奥妙自见,禅音自现。
第5副挽联: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条石铭贞。
此联是记念孟姜女的。通过“秦皇安在哉”的问句,突显了孟姜女的伟大与秦始皇的渺小。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但是,秦始皇那样大的功业,却难免落了个“暴君”的声誉。
虽然建长城有得有失,但对于当时的老百姓来说,是导致了无数怨恨的,故而老百姓也不会想念秦皇。
横批则是说孟姜女虽死而精神不死,她的寺院得到千秋祭祖。她对感情的坚贞,将伴随着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永远留在天地间。
你们还晓得什么好挽联呢?欢迎留言分享哦。
待业在家,写文为生,喜欢我文章的同学,一定要赞赏、收藏和转发我的文章!这对真的我很重要,感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