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供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道的公共隧道。 地下综合管廊内,市政管道布局有序,管理科学,不仅极大方便了市政管道的维护和维修,而且有效利用了道路下方的空间,节约了城市土地,美化了城市环境。 同时,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可以有效发挥拉动投资的作用,为促进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住建部新闻发言人王胜军近日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国在建综合管廊项目68个,规划建设规模285公里,共计预算投资294亿元,走廊总长33公里,已完成投资26项。 十亿。
综合效益逐步显现
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加快补齐地下基础设施短板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统筹各类市政管道规划、建设和管理,解决道路重复开挖、架空线网密集、管道事故多发等问题,有利于保障城市安全、改善城市环境。功能,美化城市景观。 ,推动城市集约高效转型发展,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有利于增加有效公共产品投资,拉动社会资本投入,创造新动能经济发展的力量。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稳中求进、利长远。 它一次性投资大,长期效益大,在很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王胜军介绍,我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从2015年开始试点,截至今年6月底,已有279个市、104个县开工建设管廊项目1647个,长度5902公里,形成走廊体长3997公里。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一级巡视员邢海峰介绍,2015年至2018年,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联合组织开展中央财政支持综合管廊试点工作,先后确定2批25个试点项目 我市将引领全国探索综合管廊建设,推动认识从“要不要做”到“如何做”的转变做起来”,逐步扭转“重地面、轻地下”的现象。
近年来,综合管廊在应对台风、洪水等方面的作用在一些城市初步显现。 邢海峰介绍,综合管廊能够对进入管廊的管道进行动态监控,使日常维护更加便捷高效,提高管道安全运行水平,提高城市安全和灾害应对能力。
“拉链”问题多年来一直受到广大民众的诟病。 各类地下管线的维护和修理需要分别开挖城市道路。 反复开挖不仅影响城市景观,而且对交通也造成很大影响。 将各类管道统一纳入地下综合管廊,可以最大程度避免道路重复开挖。
综合管廊还促进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邢海峰介绍,综合管廊减少了架空线路、直埋管道的用地需求,可有效节省土地空间; 释放的土地资源回报还可以为偿还建设贷款提供有利条件。 据测算,仅25个试点城市的5000多公里高压架空线路就新增可开发建设用地2800公顷。
投资拉动作用明显
综合管廊建设不仅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可以起到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近期,国务院提出稳定经济33条措施,综合管廊建设就是其中之一。 综合管廊建设也有效拉动了就业。 邢海峰介绍,综合管廊试点启动以来,按每50万元投资1个就业岗位计算,2015年以来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20万人。
随着综合管廊在各地广泛试点城市地下管廊,企业参与综合管廊建设的积极性明显增强。
中建一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左强介绍,“十三五”期间,中建一局在13个城市建设了20余个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综合管廊和全国首个仡佬老社区地下综合管廊示范工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三里河九号院综合管廊工程、北京新机场综合管廊国内最大断面高速公路下管廊工程等,并取得了30多项管廊施工专利和施工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管廊施工经验。
左强介绍,中建一局承建的北京副中心地下综合管廊投入使用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地下综合管廊。 水管、供电电缆、通讯电缆、真空垃圾管等八类十八种市政管道将集中在一起,分室分室,有序移入宽敞的地下“集体宿舍”。 这也是一条“会呼吸”的管廊。 它通过集水井收集雨水。 雨水经过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过程,需要时再次泵送用于灌溉、冲厕,从而有效利用雨水。 ,赋予城市“水弹性”。 作为城市副中心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管廊的建设将极大增强城市副中心的环境承载能力。
王胜军介绍,近期,住房城乡建设部初步梳理了两批重点项目清单,包括已完成开工准备的项目和部分在建项目,资金需求超过2000亿元。
解决问题,协同推进
尽管综合管廊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综合管廊建设仍处于发展初期。 制度标准不够,规划建设不协调,部分管廊通达率低,建设、运营维护存在问题。 存在资金压力大等困难和问题。
如何更好推进综合管廊建设?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 其中,要求因地制宜推进地下综合管廊系统建设,提高管道建设系统化水平和安全运行保障能力,在城市老旧管网改造中统筹综合管廊建设。 在城市新区,根据功能需求积极开发干支管廊,合理布局管廊系统,加强市政基础设施系统化建设,推动城市地下设施纵向分层布局、横向紧密衔接。
结合城市老旧管网改造协调推进综合管廊建设,是综合管廊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邢海峰介绍,住房城乡建设部将指导各地结合城市更新科学编制综合管廊建设规划,因地制宜确定管廊建设类型、规模和时机,实施分类政策。统筹新城区建设和旧城区改造,协调各类管道建设规划。 加快管道铺设、旧管网地下改造、架空线建设,完成在建综合管廊,推动已建成管廊尽快达到设计能力并投入运营。
同时,我国将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 加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 加快完善综合管廊规划、建设、运营、维护等相关制度和标准,为高质量推进综合管廊建设运营提供保障。
如何解决综合管廊建设资金压力? 《“十四五”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提出,多渠道筹集资金,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区分相关建设项目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属性,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采取多种形式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规范有序。 推动基础设施领域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健康发展,盘活城市现有基础设施资产。 PPP模式有望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城市地下管廊的有偿使用对于地下管廊的可持续推广和发展非常重要。 早在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就印发了《关于实行城市地下综合公用设施有偿使用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健全有偿使用制度完善城市地下综合公用管廊制度,形成合理的收费机制,调动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 如今,全国多个省市出台实施的地下综合管廊地方政策中,都在收费标准的实际层面提出了具体规定。
江苏省住建厅厅长周兰认为,应进一步完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制度,完善管廊入场费保障机制和政策,刚性约束和约束。应增加激励支持。 这有利于投资者形成清晰的投资回报分析和预期,激发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积极性。
邢海峰表示城市地下管廊,今后将总结推广25个试点城市在统筹建设、投融资机制创新、引入社会资本、共建共享等方面的好经验和做法,发挥发挥引领作用,引导全国其他地区有序推进全面一体化。 管廊建设。 (经济日报记者 康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