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红楼无梦——话剧《红楼梦》观后感

日期:2020-05-18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红楼无梦——话剧《红楼梦》观后 本文关键词:红楼梦,观后感,话剧,红楼

红楼无梦——话剧《红楼梦》观后感 本文简介:红楼无梦——观话剧《红楼梦》有感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部久经传唱不息的经典之作,一段大喜大悲的荒唐生活,我们都曾艳羡所谓锦衣玉食的日子,我们也曾批判大观园里声声色色的是是非非。各种深情演绎的美好容颜,各种把酒醉卧的诗情画意,有值得我们咀嚼的,有值得我们深思的。而至今日,当

红楼无梦——话剧《红楼梦》观后感 本文内容:

红楼无梦

——观话剧《红楼梦》有感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部久经传唱不息的经典之作,一段大喜大悲的荒唐生活,我们都曾艳羡所谓锦衣玉食的日子,我们也曾批判大观园里声声色色的是是非非。各种深情演绎的美好容颜,各种把酒醉卧的诗情画意,有值得我们咀嚼的,有值得我们深思的。而至今日,当我们颠倒了古老的版本,看着这迎合后现代气息的红楼梦,我们又如何解读这别样的判词,如何深思故事背后的荒诞与眼泪?

张广天先生的话剧《红楼梦》一开始就颠覆了开始时的念想,曹雪芹落魄书生的形象是为大众所知的,让人无可料想的是曹雪芹的妻子竟是史湘云。起初,自己认为此湘云不是大家熟知的醉卧芍药史湘云,但,家族世家的纠葛还有背后说不清斩不断的联系,却让人无可奈何的接受了一个“泼辣”的史湘云。孰真孰假,便如剧中曹雪芹先生的那块玉一样,是“贾”宝玉还是“甄”宝玉,分得了便是现实,分不得便是梦境。

“今夜的雨又湿又冷,今夜的我不悲不伤。今夜的雨飘摇不定,今夜的你在我身旁。那无家可归的流落,把每条街道都错落,那到处流浪的窘迫,把世界缩到只有你我。这既快又慢的凌乱脚步,叠成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分不清你我谁先谁后,看不出你我究竟快乐和痛楚。我不要你从梦中走来,我不要你在梦里亲爱,就像这样把岁月消磨,你我仅仅依靠,永不分开”

当看完整个话剧之后,曾经书中凄美的爱情故事,还有那些难解的诗句,被讽刺的遍体鳞伤,或者那就是现实,或者可悲,抑或可叹。但却是每次湘云的歌声,却又像是梦中,爱情还是爱情,你我还是你我,还有飘零的脚步,错落的眼泪与流落的花瓣。

女人是水做的。第一幕中“贾宝玉其人”却是让我想到了这一点,他喜欢那些干净似水的女人,或者也有想过褪去自己肮脏的男儿身,换那如水的女儿骨。整个剧中,歇斯底里的呐喊,还有静谧的轻唱让人在喧嚣的现代还有与世隔绝的大观园中来回的徘徊。姐姐妹妹,胭脂水粉,谁愿意将一抹颜色涂上自己的唇,谁还在等待用眼泪偿还一生。社会的约定俗成,还有潜规则,我们不得不在其鞭策下行走,不得违逆,不得反抗。即便有那坚强的男儿脸,却仍是一颗女儿心,软弱的只有顺从,或者是逃避,但最终从了便是从了,规则还是规则。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便是我们熟知的原著中的林黛玉,出尘的绛珠仙子。佛家讲究缘法,前世系今生。她一来便与当时的社会性质相悖,亦是注定了其后凄凉的结局,大红罗帐,凤冠霞帔,只不过那人却不是自己,昨日己葬花,今日谁葬我。来是来,去时去,也还尽了眼泪,了却了前世的因果。

话剧中对林黛玉的批判,自己不是太苟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生活方式,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心情。葬花一词,自己并不认为那是做作,故事常有不分朝代,即使是现在,只要在同样的情景,有同样的心情,也是可以做出相同的事情。身体孱弱,所以挥不动锄头,心境寂寥,所以一出口便是悲伤,这些只是符合时令的心情罢了。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前半句说的就是林黛玉,诚然在古代玉带是为官的饰品,但是在清末,玉带已经成为普通人都可以用的饰品。至于笔者曹先生是否将玉带与官宦联系在一起,我们不得而知,但话剧中却是显得偏颇了。个人在一些意见上还是与其相同的,林黛玉出尘得不适合在人间长期居留,孤傲自赏,却又想得到他人的认同,矛盾的心理却是有点多余。金簪雪里埋,薛宝钗入世,便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般,她有着自己的骄傲却不那里展示,她有着自己的自卑却成全了自己的自尊。林黛玉最后凄惨的死去,但却拥有了贾宝玉的爱,也从未放弃过自己的骄傲,可是宝钗如何?她在贾家富庶的时候安安静静地守着自己的责任,在大观园败落的时候,放弃了自己的尊严,放弃了自己的骄傲,换来最后的苟延馋喘。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自古红颜多薄命,每一次的眼泪便有一段不同的故事,谁又知道那些故事背后的真相,有的只是繁多的猜想与争辩。现代气息的融入,大肆的批判与讽刺,也让人从梦中醒来。何是诗人,时光漫溯,失去了古朴气息剩下的是批判、讽刺、悲伤抑或搞笑的剧本,保留了些许的是所谓的“伪文艺青年”,留下的还是无尽的猜想与争辩。

“真亦假时假亦真”,话剧也是在真真假假中过度。“八心八箭”、“艺术人生”、“秦可卿”、“焦大”还有提及的“红楼选秀”,让自己体会到了无以加复的讽刺,这些在现实生活普遍存在的现象却是让人们养成了习惯,也成为了大众茶余饭后的娱乐与评点。社会的腐朽的部分也在这几幕中暴露在日光下,每个人心中都有着自己的账本,但也只是心中的,却是道不出口的,因为那些“魂”。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排场,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快乐,我们可以梦中窥视锦衣玉食的生活,同时也在醒的时候欢愉自己的欢愉,没有重叠,没有混淆。

“八心八箭”中曹雪芹因生活而被迫卖玉的歇斯底里,与“艺术人生”中史湘云高调的说唱红楼艺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其中一些元素,自己不曾接触过,也无法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比如杨二车娜姆。《红楼梦》是一部令人叹为观止的巨著,书中人生活着自己的生活,书外的人演绎着他们的生活,到底面具下隐藏的哪个才是真正的自己。“你不要再碰我,你再碰我,我就恼了”,话剧中林黛黛小姐有这么一句话,我不知道这是深陷红楼不可自拔,还是讽刺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处世态度。

“今夜的雨又灰又淡,今夜的我手扶铁栏。今夜的雨洗不净恨和怨,今夜的你咫尺天涯边。那铁窗生涯的艰辛,把你我紧紧的相连,那受尽屈辱的压迫,把你我的心挤成一片。这一世我如果和你分开,下一世也定要和你同在。有说不尽的恩怨情恨,在下一世让它更加美丽精彩。我好久梦不到你走来,我好久没在梦里亲爱,就在今天,你再来一次,穿透那高墙的分隔,拥我入怀。”

批判让现实体无完肤,歌声却又将人带到梦中。这一世的恩怨情恨,下一世让它更美丽,红楼梦中太多太多的眼泪,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这一世的纠缠让来世理得清清楚楚。最后两幕却是让听众从喧嚣的吵闹中渐渐的平静下来,曹雪芹先生和史湘云女士从一开始的吵闹到最后伦敦的相互扶持,大悲大喜经历了太多,才发现重要的是身边人。人心难测,如未露面的小露还有黄某人,但却不能一一否定,便如剧中也不曾现身的大卫,卫公子。直至最后,犹如梦中的情景,浪迹雾都,走过那些街道不曾孤独,彼此牵着手,从梦中走向现实,从现实踏入梦中……

红楼一梦,梦多少浮华红尘娇容颜,红楼一叹,叹多少离愁别情空生悲。百余年的哀叹,谁能诠释一字一句的辛酸与眼泪,木石之盟,金玉良缘,谁又道得清这一桩桩安排为哪般?一桌,一抚琴,我们便是听众,一书,一卷轴,我们便是看客,多少容颜演绎多少红颜,多少花瓣哪些洒了一身,哪些与土埋葬?看不清的真真假假,分不清的是是非非,哪般为现实,又是哪些为梦境?

一梦红楼,清净也好,喧嚣也罢,也不管男儿身与女儿心,亦不管悲情与讽刺,最终是韶华易逝,红颜已去,物非人非。或是睡着,踏入那尘封的园子,看着满园的荒芜,还有斑驳的朱颜,空叹一声,红楼无梦,只余微凉。

篇2:红楼梦中判词、花名签令对人物的命运解读

红楼梦中判词、花名签令对人物的命运解读 本文关键词:判词,花名,梦中,红楼,解读

红楼梦中判词、花名签令对人物的命运解读 本文简介:红楼梦中判词、花名签令对人物的命运解读判词“可叹停机德”(【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穋曲演红楼梦)·画中画着的是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条玉带。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也有四句道:“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两株枯木是林字,悬着玉带,分明是林黛玉。林黛玉有咏絮之才。咏絮

红楼梦中判词、花名签令对人物的命运解读 本文内容:

红楼梦中判词、花名签令对人物的命运解读

判词“可叹停机德”(【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穋曲演红楼梦

·画中画着的是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条玉带。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也有四句道:“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两株枯木是林字,悬着玉带,分明是林黛玉。林黛玉有咏絮之才。咏絮才,用的是晋代谢道韫典故。谢安雪天吟诗:“白雪纷纷何所似?”其侄谢郎说:“撒盐空中差可拟。”其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黛玉有此文才又能如何?这般才女结果怎样?玉带林中挂而已。也是走向自己的反面。很多读者都希望黛玉和宝玉结婚,这样写也是一部书,可作者本义却非如此,作者本义就是让我们难受,在这难受中去体会人事无常。一个“挂”字妙极,令你无限联想。与那宝玉知心一回,宝玉却与宝钗结婚,挂也不挂?千诗万文,一死皆成梦幻,挂也不挂?千万莫怨作者,何不示黛玉以死。宝玉黛玉这般情爱,一个“挂”字了结,比那“死”字残忍得多。死不足惧,挂最悲哀。

·画中一堆雪,雪中一股金钗,分明便是薛宝钗。宝钗有停机之德。停机德,是汉代乐羊子的妻子,在乐羊子中断学业回家时,她停机断布,以厉丈夫继续求学。宝钗有这样的德行,结果如何?金钗雪里埋而已。这样贤慧之女,雪里埋已够残酷,千万莫说有埋应死的话。土里埋,断死还可;雪里埋,断死便是证据不足。可这雪里埋,即便不死,象宝钗这样德才兼备的大家闺秀,一心想出人头地者,真还不如死了好受。作者真是挖空了心思,一字一句都不肯放过读者。从诸家批文可断言,宝玉和宝钗成婚了。宝玉最后出家,正所谓悬崖撒手。

.

——可叹停机德,

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金钗雪里埋。

.

【名家点评】:这一首说的是薛宝钗、林黛玉两个人。“宝玉看“副册”仍是不解,又去看“正册”,见第一页上“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钗”(两株枯木是“林”字,雪谐“薛”音)。下面就是这首判词。第一句是说宝钗有封建阶级女性最标准的品德。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荣府主奴上下都喜欢她。作者又说她“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正是封建时代有教养的大家闺秀的典型。她能规劝宝玉读“圣贤”书,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受到宝玉冷落也不计较。黛玉行酒令时脱口念出闺阁禁书《西厢记》、《牡丹亭》里的话,她能偷偷提醒黛玉注意,还不让黛玉难堪。按当时贤惠女子的标准,她几乎达到无可挑剔的“完美”程度。但读者同这个典型总是有些隔膜,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她对周围恶浊的环境太适应了,并且有时还不自觉地为恶势力帮一点小忙。如金钏被逼跳井后,她居然不动感情,反倒去安慰杀人凶手王夫人。有人评论说,她是个有尖不露、城府很深、一心想当“宝二奶奶”的阴谋家,这也似乎有些太过分了。她自己既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又是个封建道德的受害者。贾家败落后,她的下场也不妙,“金钗雪里埋”就是预示。第二句是说林黛玉是个绝顶聪慧的才女。她的才华是大观园群芳之冠,是智慧的女神。她从小失去父母,寄养在外祖母家,尽管是贾母的“心肝肉”,可是以她的敏感,总摆脱不了一种孤独感。特别是在对宝玉的爱情上,几乎到了神经过敏的程度。好在宝玉对她一往情深,处处宽慰她,哪怕是篱玉歪派给他的“错误”,他也承认。这样,他们的爱情就在一种奇特的、连续不断的矛盾痛苦中发展着。一会儿笑,一会儿又哭了,哭时要比笑时多;刚刚和好了,突然又闹翻了,闹翻一次反倒加深一次感情。他们的爱情在有形无形的外界压力下,形成一种畸型。在荣国府那样的环境里,越敏感的人就越忍受不了。黛玉的悲剧就在于她不会像宝钗那样会装“糊涂”,她太聪明了。

宝钗和黛玉是一对相互对称的典型:一个胖、一个瘦;一个柔,一个刚;一个藏愚守拙,一个锋芒毕露;一个心满意足地成为“宝二奶奶”,一个凄凄惨惨地不幸夭折。但这一对情敌中没有胜利者,后两句说得明白:宝玉的心仍在“林中挂”,宝钗要冷清清地守一辈子活寡。

----------------------------------------------------------------

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穋曲演红楼梦.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二十年来辨是非,是说元春明理。榴花开处照宫闱,榴花开指女子出嫁,是说元春一嫁嫁到宫中,光耀家门。三春争及初春景,是说假家自元春入宫,家道由三春又回到初春的景致。结果如何呢?还是走向反面:虎兔相逢大梦归。第九十五回,元妃死。在虎兔相交之年死去,即立春在虎年,死在立春后一日,从命理上来说,便是兔年开始。名义上死在虎年,实则死在兔年,便是所谓的虎兔相逢。而这点点知识,可不是谁都知道的,只有对阴阳八卦天干地支都通晓的作者本身,才会有此笔墨,只有懂得算卦打命的先生,才会用这样言辞。

【名家点评】:这一首说的是贾元春。判词前面“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弓字谐“宫”字,表明和宫廷有关;橼,一种叫佛手柑的植物,音yuan,谐“元”字音)。元春是贾家的大小姐,贾政的长女。她以“贤孝才德”被选进宫里做了女史(女官名),后来又被晋封为“风藻宫尚书”,加封“贤德纪”,是荣府女性中地位最高的一位。贾家煊赫的势力,除靠祖宗功名基业外,还靠着家里出了“皇娘”这层重要关系。“二十年”,大约是说元春懂事以来的年龄。她从贵族之家到宫廷,政治上的是非兴衰见的多了。石榴花开在宫廷里,喻元春的荣耀。为了她归家省亲,竟然修造一座规模宏丽的皇家式的大观园,再看她元宵节归省时烈烈轰轰的盛大场面,简直无与伦比了。第三句是说,迎春、探春、惜春三姊妹的命运无法与元春相比,可是元春的结局也不妙,第四句就说她在寅卯年之交就要一命呜呼!前三句极力渲染元春的荣耀,突然一句跌落下来,让你出一身冷汗。元春一死,靠山倒了,这个赫赫扬扬经历百载的贵族之家就要迅速土崩瓦解。元春虽然在书中出现的机会很少,但她的存在与否与这个大家族的兴衰紧紧联系着。

----------------------------------------------------------------

判词“子系中山狼”【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穋曲演红楼梦

.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名家点评】:这一首说的是贾迎春。判词前“画着个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这是暗示迎春要落在一个恶人手里被毁掉。迎春是荣府大老爷贾赦的妾所生的女儿。她长得很美,虽然没有才华,但心地纯洁善良。因性格懦弱,又排行老二,人称“二木头”。后来她被其父许配给孙绍祖。孙绍祖的先人因有“不能了结之事”,才拜在贾家门下,靠贾家的势力起家的。这个孙绍祖家资饶富,并且“应酬权变”,在官场中很走运,正在兵部等待提升,所以贾赦就选他做了“东床快婿”。孙绍祖品质恶劣,连贾政都不同意这门亲事,但贾赦不听。迎春嫁过去之后,受尽种种虐待,一年之内就被折磨死了。

--------------------------------------------------------------

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穋曲演红楼梦

.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名家点评】:这一首说的是探春。判词前“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涕泣之状。”这副画象征着探春像断线的风筝一样离别故土,船和海是暗示她远嫁的情景。探春是贾政的小老婆赵姨娘生的。在贾家四姊妹中她排行老三,是最聪明、最有才干的一个。说她志向高,是她想有一番作为。“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一回,写她代凤姐管理一段大观园,把那么纷繁的事务,一宗一件管理得井井有条,表现出不一般的才干,其精明几乎不在凤姐之下。她在封建观念影响下,以自己是“庶出”为耻;加上赵姨娘为人卑琐,她就干脆不认她作娘。她同姐姐迎春懦弱的性格截然相反,人称“玫瑰花”,又鲜艳又有刺。在

“抄检大观园”一回,她居然敢打那个大太太的陪房王善保家的一个大嘴巴!多么令人痛快!凤姐随意作践赵姨娘,可是对其生的这个出众的女儿却丝毫不敢小看,还要“畏她五分”,独表敬重。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娇小姐,随着家族末落,命运也一样令人悲哀,年轻轻的就远嫁异乡,路远山遥,断绝了与家人的联系。判词前的画里画着两人放风筝,可能还有一个女孩儿同她一起嫁走,因曹雪芹没写完全书,不知是谁了。

----------------------------------------------------------------

判词“欲洁何曾洁”【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穋曲演红楼梦

“欲洁何曾洁?

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名家点评】:

这一首说的是妙玉。判词前“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美玉”就是“妙玉”,“泥垢”与判词中的“淖泥”都是喻不洁之地。

妙玉出身于苏州一个“读书仕宦之家”,因自小多病才出家当了尼姑。她“文墨也极通”,“模样又极好”,也是大观园中的一位姣姣者。说她“洁”,是因她嫌世俗社会纷纷扰扰不清净才遁人空门,这是一层含义;她又有“洁癖”,刘姥姥在她那里喝过一次茶,她竟要把刘姥姥用过的一只名贵的成窑杯子扔掉。她想一尘不染,但那个社会不会给她准备那样的条件,命运将把她安排到最不洁净的地方去。按规矩,出家就要“六根净除”,可她偏要“带发修行”,似乎还留一手,这是她尘心末断的一个根据。第六十三回写宝玉过生日时,妙玉特意送来一张拜帖,上写:“槛外人妙玉恭肃遥扣芳辰”。一个妙龄尼姑给一个贵公子拜寿,这在当时是荒唐的,似乎透露出她不自觉地对宝玉萌生了一种爱慕之意。这类地方把一个少女隐秘的心思写得极细。

作者写这些细节,不是要出妙玉的丑,不是对她进行谴责,而是充满了怜惜之情。一个才貌齐备的少女,冷清清地躲在庙里过着那种枯寂的生活,该是多么残酷!她的最后结局如何呢?有一条脂批说:

“瓜洲渡口……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推测起来,她可能在荣府败落后流落到瓜洲,被某个老朽不堪的富翁(枯骨)买去作妾。这是多惨的悲剧。这应该是“终陷淖泥中”的含义,与高鹗续书写的被强盗掠去有别。

----------------------------------------------------------------

判词“堪破三春景不长”【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穋曲演红楼梦

.

“勘破三春景不长,绍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名家点评】:这一首说的是贾惜春。判词前面的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喻惜春出家当尼姑。惜春是宁国府贾敬的女儿,贾珍的胞妹。她是贾家四位千金中最小的一个,从小就厌恶世俗,向往当尼姑,小时爱和馒头庵的小尼姑智能儿玩,后来又和妙玉成了朋友。惜春眼看着当了娘娘的大姐元春短命天亡,二姐迎春出嫁不久被折磨死,三姐探春远嫁异国他乡音信渺茫,都没有好遭遇,所以才“看破红尘”毅然出家的。据脂砚斋的批语说,她将来要有“绍衣乞食”的经历,也就是要靠沿门托钵乞讨生活,真够可怜了。

贾惜春“勘破三春”,披缁为尼,这并不表明她在大观园的姊妹中见识最高、最能悟彻人生的真谛。恰恰相反,作者在小说中非常深刻地对惜春作了解剖,让我们看到她所以选择这条生活道路的主客观原因。客观上,她在贾氏姊妹中年龄最小,当她逐渐懂事的时候,周围所接触到的多是贾府已趋衰败的景象。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为自己的未来担忧,现实的一切既对她失去了吸引力,她便产生了弃世的念头。主观上,则是由环境塑造成的她那种毫不关心他人的孤僻冷漠性格,这是典型的利已主义世界观的表现。人家说她是“心冷嘴冷的人”,她自己的处世哲学就是“我只能保住自己就够了”。抄捡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犯了一点小错误的丫鬟入画,而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就是她麻木不仁的典型性格的表现。所以,当贾府一败涂地的时候,入庵为尼便是她逃避统治阶级内部倾轧保全自己的必然道路。对于皈依宗教的人物的精神面貌作如此现实的描绘,而绝不在她们头上添加神秘的灵光圈,这实际上已成了对宗教的批判,因为,曹雪芹用他的艺术手腕“摘去了装饰在锁链上的那些虚幻的花朵”。同样,曹雪芹也没有按照佛家理论,把惜春的皈依佛门看作是登上了普济众生的慈航仙舟,从此能获得光明和解脱,而是按照现实与生活的逻辑来描写她的归宿。“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在原稿中,她所过的“缁衣乞食”的生活,境况也要比续书所写的悲惨得多。

----------------------------------------------------------------

判词“富贵又何为”.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穋曲演红楼梦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名家点评】:这一首说的是史湘云。判词前“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飞云”照应词中的“斜晖”,隐“云”字,“逝水”照应词中的“湘江”,隐“湘”字。湘云是保龄侯尚书令史家的姑娘,即史太君的侄孙女。她生下不久,就失去父母慈爱,成为孤儿,在叔婶跟前长大。她到大观园来,是她最高兴的时刻,这时她大说大笑,又活泼,又调皮;可是一到不得不回家时,情绪就顿时冷落下来,一再嘱咐宝玉提醒贾母常去接她,凄凄惶惶地洒泪而去,可见在家时日子过得很不痛快。这样一个健美开朗的女儿,结局如何呢?“展眼吊斜辉”,就是说她婚后的生活犹如美丽的晚霞转瞬间即失。“水逝云飞”,可能是预示她早死或早寡,或者命运蹇涩。“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回,写她拣到宝玉丢的一只金麒麟,同她原有的金麒麟恰好配成一对。从回目“双星”的字样看,这肯定是对她未来婚姻生活的暗示。那么她的配偶是谁?是宝玉吗?似乎是,其实又不是。有些研究者根据“庚辰本”脂批:“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推断她可能同一个叫卫若兰的人结婚(第十四回秦可卿出丧时送葬的队伍里出现过一次“卫若兰”的名字)。或许后来宝玉把那只金麒麟再赠给卫若兰(犹如把袭人的汗巾赠给蒋玉菡一样),也未可知。因曹雪芹的书的全貌已不可窥,上述推测也只是推测罢了。又有一则清人笔记说,有一种续书写贾家势败后,宝玉几经沦落,最后同史湘云结婚。这可能就是从“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推衍出来的,聊备谈资。

----------------------------------------------------------------

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穋曲演红楼梦

.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名家点评】:

这一首说的是王熙凤。判词前画的是“一片冰山,上面一只雌凤”。喻贾家的势力不过是座冰山,太阳一出就要消融。雌风(王熙凤)立在冰山上,极危险。王熙凤是“护官符”说的“龙王来请金陵王”的王家的小姐;嫁给荣府贾琏为妻。她的姑母是贾政的妻子,即宝玉之母王夫人。书中说金陵四大家族“皆连络有亲”,即指此类。王熙风掌荣府管家大权的时代,已是这个家族走下坡路的时期了。准备迎接元妃省亲时,凤姐慨叹:“可恨我小几岁年纪,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没见世面了。”可见书中写的富贵生活较之其家族鼎盛时期还差得远,接着又趋向衰亡,所以说她“偏从末世来”。王熙风实际上是荣国府日常生活的轴心。她姿容美丽,秉性聪明,口齿伶俐,精明干练,秦可卿托梦时说她:“你是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秦可卿出丧时,她协理宁国府,就是在读者眼前进行了一次典型表演。从千头万绪的混乱状态中,她一下子就找到关键所在,然后杀伐决断,三下五除二,就把宁国府里里外外整顿得井井有条,真有日理万机的才干如果她是男人,可以在封建时代当个政治家。然而她心性歹毒,为了满足无止境的贪欲,克扣月银,放高利贷,接受巨额贿赂,为此可以杀人不眨眼,什么缺德的事全干得出来,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女魔王。她的才能和她的罪恶像水和面揉在了一起。因此当贾家败落时,第一个倒霉的就是她,将要凄惨地结束其短暂的一生。

----------------------------------------------------------------

----------------------------------------------------------------

判词“事败休云贵”【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穋曲演红楼梦.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名家点评】:

这一首说的是王熙风的女儿巧姐。判词前面的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这是暗示巧姐的最后结局是做一名勤苦操劳、艰辛度日的农妇。巧姐是王熙凤的独生女。判词前的画面暗示她将嫁给一个庄稼汉,成为做饭纺织的农村妇女。从锦衣玉食的公府千金,沦为喂猪打狗的农妇,这是多么大的变化!在作者看来,这也是命运的戏弄。有人根据甄士隐<好了歌解注>里“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一句的提示,推测巧姐要被卖到妓院为娼,后被刘姥姥救出,同刘姥姥的外孙板儿结为夫妇。这个推测从书中可以找到根据。第四十一回写巧姐和板儿交换柚子和佛手的情节,很可能是预示他们未来的关系。板儿是农家孩子,将来是农民无疑,嫁给他才能纺线织布。高鹗续书写贾环、贾芸、王仁等人设圈套要把巧姐卖给一个外藩的郡王作安,刘姥姥偷着把巧姐接到乡下,由她作媒把巧姐嫁给一个大地主的儿子(并且是个秀才!),和作者的原意就有相当距离了。“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正是对上层社会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慨叹。倒是刘姥姥这个穷老太婆,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涌泉以报,使人感到人性善良的一面。

--------------------------------------------------------

----------------------------------------------------------------

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穋曲演红楼梦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名家点评】:

这一首说的是李纨,连带也说了贾兰。判词前“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茂兰,指贾兰,说他要有出息,当大官。守着他的美人当然是其母亲。

李纨是宝玉的亲嫂子。她与其夫贾珠婚后生了贾兰,不久丈夫就死了。李纨同其姻娌王熙凤为人恰恰相反。王熙风像一团烈火,她像一堆死灰;王熙凤像一把利刃,她像一块面团;王熙凤贪求无居,她与世无争。在大观园诸女性中,她是最默默无闻的一个,她不注意别人,别人也不注意她。贾家没落后,贾兰要靠读书求取功名,“头戴簪缨”,“胸悬金印”,当一个大大的官;李纨要因此受诰封,“戴珠冠,披风袄”,荣耀一番。可是在作者看来,这也是没有意义的,接着就是死亡,还是虚幻。年轻守寡,晚年母以子贵,也不过供世人作谈笑资料罢了。

--------------------------------------------------------------

----------------------------------------------------------------

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穋曲演红楼梦.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名家点评】:

这一首说的是秦可卿。判词前“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绕”。这是暗示秦可卿的死是自杀。秦可卿是宁国府长孙贾蓉的妻子、贾珍的儿媳。她“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是贾母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的人。现在通行的《红楼梦》里是说她得病,久治无效死了。这同判词的预示完全矛盾。“情既相逢必主淫”,是说她有男女私通的丑事,并且因此“悬梁自绕”。有一条脂现斋批语为我们解开了这个谜。甲戌本<石头记>第十三回脂批说:“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这就明确说秦可卿是因丑事被面在天香楼上吊自杀的,与判词及画一致。所谓“用史笔”,是说不明写,但字里行间有贬恶诛邪之义。脂砚斋是同曹雪芹关系极密切的人,他觉得秦可卿能够给凤姐托梦,对“贾家后事”料得难确,劝凤姐预留退步,其用心使脂砚斋“悲切感服”,原谅了秦可卿,因而“命芹溪(曹雪芹号)删去”了“淫丧天香楼”一节。后来作者又补写了秦可卿因病致死的过程。但删得不彻底,判词前的“画”的内容没改写,判词也没动。书中其它地方也留下蛛丝马迹,如第十三回写秦可卿死讯传出后,“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如果是久病致死,大家都有精神准备,还“纳罕”、“疑心”什么呢?因此可以确定无疑地说,秦可卿是主动或被迫地堕落了,并因此丧命。那么她究竟同谁发生了不正当的关系呢?第七回里,宁府的奴才焦大喝醉酒耍酒疯,骂出了真话:“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鸡戏狗,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这爬灰的就是秦可卿的公爹贾珍。秦可卿一死,“贾珍哭的泪人一般”,按封建礼法,这是不成体统的。这时贾珍的老婆尤氏又恰好“犯引日疾,不能料理事务”,其实是伯丑托病不出。贾珍坚持要殓以极珍贵的上等棺木,并拍手打掌地要尽其所有为一个年轻媳妇办丧事,闹得沸沸扬扬,惊天动地,都是蹊跷事。丫鬟瑞珠触柱而死,决不会是出于对主子的忠心去“殉主”,肯定与秦可卿的非正常死亡有关。很可能是她撞见了贾珍乱伦的丑事,惧怕贾珍处死她,才自杀了。

《红楼梦》写了贾家水、代、文、玉、草五代人。第一代贾寅、贾源是创业的一代,第二代贾代善、贾代化是守业的一代,第三代贾敬、贾赦、贾政都是草包,开始走下坡路,第四代贾珍、贾琏等奢侈淫乐,无恶不作,成为狗都不如的败类,第五代贾蓉、贾蔷一辈就更提不起来了。《红楼梦》的悲剧在很大程度上是封建阶级后继无人的悲剧,“一代不如一代”的悲剧。作者在这里写贾珍一家的糜烂生活,不仅仅是谴责这种乱伦关系,而是要暴露以此为开端的全面的腐败堕落。

----------------------------------------------------------------

判词“枉自温柔和顺”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穋曲演红楼梦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名家点评】:这一首说的是花袭人。

宝玉看完晴雯的判词(当然没有看懂),又往下看“见后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鲜花隐“花”字,破席隐“袭”字),接下去就是这首判词。袭人原来是贾母身边的丫头,本名珍珠。贾母担心她的爱孙宝玉身边的人不可靠,才把这个“心地纯良,克尽职任”的丫头给了宝玉。宝玉因她姓花,便依据陆游“花气袭人知骤暖”的诗句改其名为花袭人。

“霁月难逢”,是说像晴雯这样的好姑娘难以找到;同时“难逢”又是“难于逢时”,即命运不好的意思。彩云易散,是预示她薄命早死。画里的“乌云浊雾”也是说她的遭遇将是一塌糊涂。

袭人的性格和晴雯正相反,非常随和,同上下左右的人关系都搞得不错,所以说她“温柔和顺”;而且长得也“柔媚娇俏”,所以又说她“似桂如兰”。她跟了宝玉后,“心中眼中只有一个宝玉”,处处体贴,时时关切,无微不至,成了宝玉身边第一号得意的人。如果说晴雯和宝玉的关系还只是一种亲密的友谊,那么袭人同宝玉一开始就有了性爱的成分。她认为贾母已将自己给了宝玉,所以偷着和宝玉发生了关系。后来黛玉和她开玩笑,称她为“嫂嫂”,说明她“如夫人”的身分已被预先承认了。等到宝玉因同蒋玉菡交往和金钏之死而大被贾政笞挞后,王夫人信得过的丫鬟只剩下袭人一个,立即将她的月银提到二两,享受到同荣府其他姨太太同等待遇。一次宝玉无意中将袭人的汗巾同蒋玉菡作了交换;后来贾家势败后,袭人果真同她骂为“混帐人”的蒋玉菡结成婚姻。这样一个最合“三从四德”标准的女子,最后落到一个戏子手里;而似乎肯定是她主人的宝玉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当年这个向宝玉发誓“便是八人轿也抬不出我去”的袭人,还是被蒋玉茵的花轿抬去了。按脂批“琪官(蒋玉菡艺名)虽系优人,后同与袭人供奉玉兄(宝玉)、宝卿(宝钗)得同终始”一句提供的线索,我们还可猜测宝玉和宝钗在穷困落魄后,要靠袭人夫妇过一段生活。这一切在作者看来都是命运在捉弄人,所以才有后两句的感叹。

----------------------------------------------------------------

判词“根并荷花一径香”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穋曲演红楼梦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一、

红楼梦人物里有一个很好玩的公式:

1、金陵十二钗正册:宝钗、黛玉。

2、兼得二人之美,而无有二人之尊,却是贾家第四代长孙媳之秦可卿者,居于正册之末;

3、兼得二人之美,而无有二人之尊,虽根基不俗但后天不济只做了薛家遗妾之香菱者,居于副册之首;

4、似宝钗之袭人,似黛玉之晴雯,为副册之首。

5、如此看来,可卿与香菱一样,是两个承上启下的过渡人物。

二、

香菱与秦可卿

然而可卿不及香菱者,在于她出场既晚,退场却早,统共没露几次面就早早地死了;而香菱却是全书第一个薄命女儿,一直到第八十回仍然有重戏——她的命运更可怜了,被悍妇夏金桂改名作秋菱,后来更逼着薛姨妈卖他,好在宝钗心慈,留她下来,做了自己的丫环。

这是从“英莲”到“香菱”到“秋菱”的第三次改名,也是香菱人生的三个阶段。判词里说她“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第一句写她的几个名字,都是跟荷花一路的;第二句说生平可怜;第三句点明一个夏金桂的“桂”字,第四句说到她的死——很明显,自从夏金桂这个人物出场,香菱应该活不了几天了。

续书里高鄂拨弄了一场调包,说金桂要毒死香菱,却不小心被宝蟾换了碗,造成金桂把自己给毒死了……。

【名家点评】:这一首说的是香菱。宝玉看又副册判词不解,又去翻副册,见上面“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接着便是这首判词。香菱是薛家的丫头,是奴婢,进不了“正册”;可她原是甄士隐家的贵小姐,也不能进“又副册”,所以作者就把她安排在介于主奴之间的“副册”里。第一句是说,“香菱”原来就是“英莲”;英莲三岁时被拐子拐走,养到十几岁卖给薛蟠,给这个花花太岁作了侍妾。后来薛蟠娶了个搅家不贤的泼妇夏金桂,又贪又嫉,又狠又毒,香菱受尽他们的凌辱虐待,含恨而死。关于香菱的结局,这首判词说得很明确。高鄂的续书写夏金桂死后,香菱被扶正,当了正夫人,是显然不符曹雪芹的意图的。

如果说甄家的小荣枯映衬着贾家的大荣枯,那么香菱的命运也是对大观园群芳命运的一个暗示。谁能想象得到娇生惯养的甄家的掌上明珠,会成为一个让人作践的奴才呢?谁能容忍那么聪明俊秀的姑娘,配给一个只会作“哼哼韵儿”的蠢材呢?有人说过这是“玉碗金盆贮以狗矢(屎)”

(二知道人:《说梦》),实在令人惋惜。英莲就是“应怜”,从作者宿命的观点看来,这是不可解的,命运是无情的。

----------------------------------------------------------------

---------------------------------------------------------------

[花名签令]-宝钗签

[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牡丹——艳冠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

[【名家点评】]: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玩了一种新酒令,即用骰子掷点定人,由那个人从简里抽签,签上画着一种花,又题着评价这种花的一句成语,最后是吟咏这种花的一句旧诗。这些花、成语和诗句,或者象征得签者的特点,或者隐示其未来的遭遇。

这个花名签是说宝钗容貌之美压倒大观园群芳,即便在她静默时,也有一种动人的魅力。宝玉就常被其美貌所吸引,所以当宝钗掣出此签后,宝玉只管拿着那签,口内颠来倒去念:“任是无情也动人”。然而偶然的爱慕并不就是爱情,当他们后来被捏合成夫妻时,宝玉“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终于弃家出走。宝钗容貌无论如何“动人”,都没能使她免去悲剧性命运

----------------------------------------------------------------

[花名签令]-探春签

[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杏花——瑶池仙品——日边红杏倚云栽。

[名家点评]:“瑶池仙品”,隐喻探春聪明灵秀,品性高洁。“日边红杏倚云栽”,表面是说她命运好,所以签上又有一条注说:“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取笑探春:“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从这些话看,探春未来的丈夫也许身分高贵,但这也丝毫不能弥补她“分骨肉”的悲哀。“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早已把她的遭际预示明白了。

----------------------------------------------------------------

[花名签令]-李纨签

【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老梅——霜晓寒资——竹篱茅舍自甘心。

【名家点评】:“霜晓寒资”,恰与《红楼梦曲》中的“晚韶华”是同意语,都是预言李纨晚年将母以子贵。“竹篱茅舍”句,照应她在稻香村里的寂寞寡居生活。槁木死灰般地度过一生,到老临死时才挣得一顶“珠冠”,一件“凤袄”,也够可怜了。

----------------------------------------------------------------

[花名签令]-湘云签

【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海棠——香梦沉酣——只恐夜深花睡去。

【名家点评】:“香梦沉酣”,首先使读者想到湘云在宝玉生日吃醉酒后,睡倒在山石后青板石凳上,芍药花飞满一身的憨态。“只恐夜深花睡去”,也影射此事。所以黛玉打趣说

“‘夜深’两个字改‘石凉’两个字!”再进一步品味,还有更深的意味:湘云开朗活泼,陶醉于青春的欢乐之中,对未来的厄运毫无思想准备,因此“香梦沉酣”

又是对她的惋叹。

-------------------------------------------------------------

[花名签令]-麝月签

【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荼蔗花——韶华胜极——开到荼蔗花事了。aflyingfly:荼蘼,蔷薇科。落叶小灌木,攀缘茎,茎上有钩状刺,羽状复叶,小叶椭圆形,花白色,有香气,夏季盛放。荼蘼过后,无花开放。因此人们常常认为荼蘼花开是一年花季的终结。宋代王淇《春暮游小园》诗:“开到荼蘼花事了”,就是这个意思。

【名家点评】:

荼蔗开花,意味着春天过去了。签上还有一条小注:“在席各饮三杯送春。”宝玉觉出其中不祥的意味,怕影响大家欢乐的情绪,连忙把签藏起来,说了声“咱们且喝酒”,遮掩了过去。这当然带有明显的宿命论味道,并不科学。作者是要用这种象征手法暗示:大观园“胜极”之日就要结束了。让麝月抽到这根签,可能是麝月要陪伴宝玉到最后,是荣府衰亡的最后见证人。

---------------------------------------------------------------

[花名签令]-香菱签

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并蒂花——联春绕瑞——连理枝头花正开。

【名家点评】:并蒂莲开,暗含香菱原来名字的“莲”字,同香菱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意思相类,寓有今日的香菱即当年的英莲之意。“联春绕瑞”只是对青春美丽的香菱的赞美,并不是说她有好命运。“连理枝头花正开”一句是作歇后语用的,原诗的下一句就是“妒花风雨更相摧”,这才是作者要说的意思。指的是夏金桂因嫉妒香菱,而要将她活活折磨死。

---------------------------------------------------------------

红楼梦诗词[花名签令]-袭人签

【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桃花——武陵别景——桃红又是一年春。

【名家点评】:

袭人将来要嫁给蒋玉菡为妻,过上一种小康生活。花名签用秦末战乱生灵涂炭来喻贾家败亡,袭人将像桃花源中人一样,躲开这场灾难,投进蒋玉菡的怀抱。

袭人是宝玉的侍妾,对宝玉百般体贴、爱护,曾发誓:“便拿八人轿也抬不出我去”(第十九回),可后来还是被蒋玉菡抬去了。“桃红又是一年春”,讽刺之意十分明显。

----------------------------------------------------------------

[花名签令]-黛玉签

【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芙蓉——风露清愁——莫怨东风当自嗟。

【名家点评】:

芙蓉,喻黛玉娇美。“风露清愁”,与《葬花辞》中的“风刀霜剑严相逼”意近。“莫怨东风当自嗟”,意谓:不要怨恨环境的冷酷,还是承认自己命运不好吧。这是无可如何的一种悲惋、叹惜。黛玉抽签之前默默想:“不知还有什么好的被我掣着才好”,可掣出的偏偏是这种颓丧的句子。

-------------------------------------------------------------

篇3:红楼梦的读后感

红楼梦的读后感 本文关键词: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的读后感 本文简介:《红楼梦》的读后感一直以来,对于中国古代四大经典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的研究热潮就从未停止过,并且还呈现各个时代的特征什么“红学为人处事的研究”、“红学美食的研究”、“红学语言的研究”、“红楼梦养生学的研究”,记得有人笑言,一部《红楼梦》养活了一大批人。对于这个现象我们暂不讨论其利弊,至少我们可以从看

红楼梦的读后感 本文内容:

《红楼梦》的读后感

一直以来,对于中国古代四大经典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的研究热潮就从未停止过,并且还呈现各个时代的特征什么“红学为人处事的研究”、“红学美食的研究”、“红学语言的研究”、“红楼梦养生学的研究”,记得有人笑言,一部《红楼梦》养活了一大批人。对于这个现象我们暂不讨论其利弊,至少我们可以从看出一点——《红楼梦》的确是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的。其实不管你是抱着怎样的心理,只要你用心去看,你都可以从中发现你要的东西。

惭愧的说,其实《红楼梦》一开始能吸引我,绝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其丰富灿烂,妙笔生花的描写,至于总总情节的给人带来的喜怒哀乐,那都是后话了。因为对于我这样的人如果一本书不能在开头吸引我,那么让我继续看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了,不管这本书会是被夸的如何怎样的好,很幸运,《红楼梦》不是这样的一本书。从这一点可以发现我读书是纯感性的事情,当然这也能从我读《红楼梦》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在公交上,在宿舍里,在课堂上等等不同场合我都读过,可是迄今为止给予感觉最好的一次还是那次在一个公园的马路边了,那是一个阳光很好的下午,我坐在柳树下的长凳上,面对着一个很大的湖面,湖面上飘着些许游船,湖面上的风很凉快,从柳树的缝隙里透过的斑驳的阳光渐渐的把人照得有点迷糊,也照在手上拿本很久的古板《红楼梦》上,然后就有了一种慢慢氤氲开的奇妙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仿佛已经与这本百年的名著心心相通。

要说对这部作品的整体感觉,不由得想起莫扎特的那首《第四十交响曲》,世人评价其为“含着眼泪的微笑”,其实《红楼梦》对于我而言就像是一个“含着微笑的悲剧”,这是一部从一开头就以可知其结局的故事,其实文中处处伏笔,秦氏对凤姐说的一番言语:“月圆则亏,水满则溢。”

士隐所解注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如此种种不胜枚举,但如此,我们明知的结局的寂寥却还要中间的种种繁华又作何用,这其实也便是看这本书时的一种执念,虽已知剧中人物的命运,已知他们今日的欢笑都将化为明日的泪水,但却并不为他们悲哀,因为我们何尝不是,相比那种历经磨难最后成功的好莱坞式结尾,其实这种更能引起我的共鸣,命运本不公平,所有人生则已死,但是当结局已经不那么重要时,我们只要确定至少我们过程无悔。就是一个悲剧,我们也要微笑着看下去。

还有一个跟喜欢《红楼梦》的理由是在中国小说史上从来没有一部作品像《红楼梦》这样对一个贵族家庭的经济状况进行了如此全面、精细而真实的描写,这些描写不仅构成情节的重要背景,而且深深楔入作品人物的意识,影响和左右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整个情节发展的动力之一。贾家经济来源主要是地租,官俸和爵禄的数额很小,元春的赏赐也有限,贾家主要指望黑山村这样的庄园的地租。但贾家的超经济的榨取已经严重破坏了生产力,这些贵族庄园本已凋敝,又加旱涝灾害侵袭,宁国府八九个庄子,一年中便旱涝了两处,黑山村收成较好,但也只有预计的一半。收入日渐枯竭,可是贾家却不能将就省俭,他们不能不维持贵族应有的体面。王熙凤主张裁减侍候小姐的丫鬟,王夫人认为如今小姐已没有了往日的排场,再要裁减就太不像样了。探春模仿赖大家的花园的经营方式,想在大观园的花花草草上挣点银子,薛宝钗便立即提醒她不可见利忘义,失了贵族体统。这是一幅典型的封建末世贵族地主经济的图景:贵族榨干庄户农民的血汗,还是满足不了自己的挥霍浪费。到了后来,贾家中秋宴席上的米饭都要按人头定量;为了应付贾母八十寿辰,不得不变卖家用器皿;贾赦还不起暴发户孙绍祖的五千银子,竟将女儿迎春嫁他抵债;王熙凤的药方中须用二两人参,荣国府居然就拿不出来。经济的恶化,加深和激化了贾家内外各种矛盾,造成缔结“金玉良姻”的客观情势。

作者环绕着贾宝玉描写了以晴雯为代表的女奴们,为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和争取人一样的生活而进行的悲剧性的抗争。这是贾府中的对抗性矛盾。晴雯和贾府中的所有丫鬟一样有着自己的悲苦的身世,但是她和谄媚主子的袭人,钻营攀附的小红迥然不同,她宁愿冒着杀身危险触怒主子,也不肯低声下气承认自己是可以任人糟践的奴才。她敢于顶撞摆主子嘴脸的贾宝玉,随时抨击那些表现奴性的丫鬟,一贯地尖锐地和媚主求荣的袭人对峙。到她被赶出大观园即将告别人世的时候,她怀着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极度悲忿地抗议人世的冷酷、黑暗和不平。晴雯这样的丫鬟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存在,她形神都像林黛玉,与贾宝玉建立了超越主奴关系的纯真感情。她还有一群绝少奴性的伙伴。鸳鸯一向沉静温柔,当她反抗贾赦时却爆发出雷鸣闪电般的力量,她拒绝做贾赦的小老婆,而且拒绝做任何人的小老婆,她蔑视那个社会作为一个丫鬟所能得到的最高地位,表现着誓不承认自己是奴才的平等要求。司棋与她表弟偷偷恋爱,这个恋爱被主子发现后,她竟毫无畏惧和羞惭,她是一个人,也要求得到做一个人的权利。芳官和她的“小戏子”姐妹们,从苏州被卖到了贾家,但她们内心没有一天接受奴才地位,没有一天过谦卑的生活,她们随心所欲,闹出一个又一个的乱子。

情雯和这些没有奴性的丫鬟,与贾宝玉、林黛玉一道,实际上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反抗力量,冲击着已经腐朽了的贾氏家族。而贾家一如一株从根烂起的老树,不但不能给别人任何庇护,自己也已走向了崩溃的边缘。

《红楼梦》早已逝去百年,而在这百年之中,有些人已慢慢醒来,而有些人是否还活在梦里呢?

    以上《红楼无梦——话剧《红楼梦》观后感》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红楼无梦——话剧《红楼梦》观后感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红楼无梦——话剧《红楼梦》观后感》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