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本文关键词:知识点,单元,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本文简介:九年级第一二单元知识点基础知识回顾: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其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2.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和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和构成的;分子的和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
初中化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本文内容:
九年级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基础知识回顾: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
以及其
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
,
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2.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和
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
和
构成的;分子的
和
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
会破裂,而
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3.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门捷列夫发现了
和
,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
(4)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5.了解几种高科技的化学产品,如具有超塑延展性的
;
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小猫安详地坐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也是高分子化学材料,其特点是具有绝热的性质;超强拉力的尼龙绳等。
6.
叫物理变化,
叫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注;化学变化常伴随放热、发光等现象发生,但有放热、发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7.叫物理性质,叫化学性质。
8.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区别。
9.科学探究方法:(1)猜想或假设(2)设计实验方案(3)进行实验(4)获取证据(5)得出结论
10.活动与探究:(注意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区别)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1.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药品取用“三”原则:
①“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把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l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③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药品取用方法(往试管里加固体药品或倾倒液体药品)
固体药品:①块状:用
夹取;操作要领是:“一平、二放、三慢竖”(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块状固体药品放入试管口,然后慢慢地将试管竖立起来,使块状固体缓缓滑至试管底部)。②粉末状:用
(或
)取用;操作要领是:“一斜、二送、三直立”(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邵,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落入试管底部)。
液体药品:操作要领是:“取下瓶塞
着放,标签
缓慢倒,用完盖紧原处放。”
(3)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方法:①读数时,应将量筒放置平稳,并使视线与液面凹面最
处保持水平,②应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多少,选用大小适当的量筒。
(2)物质的加热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①禁止向
的酒精灯里添加乙醇;②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
点燃另一只酒精灯;③用
加热;④熄灭时,用
灭,不能用嘴吹;⑤盛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1/4。
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①加热玻璃仪器时,要把容器壁外的水擦干;②很热的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以免受热不匀而破裂;③给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量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
;④加热前应先
试管;⑤试管应
放在外焰上;⑥试管口不能朝着
的方向;⑦给试管里的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
倾斜,受热均匀后再固定加热。
液体物质加热的仪器可用试管、烧杯、烧瓶等;给固体物质加热,可用干燥的试管。
(3)玻璃洗涤仪器
洗涤方法:①倒去废物(要倒在指定的容器内);②用水冲洗并加以振荡;③用试管刷刷洗;④再用水冲洗。如果玻璃仪器内壁上附着不溶于水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如果玻璃仪器内壁附有油污,可先用少量纯碱溶液或洗衣粉刷洗,再用水冲洗。
洗净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反馈练习:
1.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抹在墙上的石灰浆逐渐变硬
C.冰受热熔化成水
D.用木炭消除冰箱中的异味
2.
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冰雪熔化;由空气制氧气
B.
钢铁生锈;由熟石灰制烧碱
C.
蜡烛燃烧;干冰升华
D.
汽油挥发;食物腐烂
E.水在℃时结冰;白磷自燃
F.菜刀水渍未干导致生锈;石灰石被粉碎
G.把干冰放入澄清石灰水中;燃烧煤最终形成酸雨的过程
H.浅蓝色的液氧变成无色的氧气;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3.以下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被消化了
B.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呼吸作用增强
C.水放进冰箱一段时间后结成冰
D.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结合成各种蛋白质
4.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剩饭变馊
B.自行车生锈
C.牛奶变酸
D.电灯发光
E.汽油挥发
F.牛奶变酸
G.铁锅生锈
H.氢气燃烧
I.纸张燃烧
J.瓷碗破碎
K.石蜡熔化
L.铜在潮湿空气里生成铜
5.下列生产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6.下列哪些是物质的物理性质,那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为什么?
(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2)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3)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变成水和二氧化碳等。
(4)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酒精能燃烧
(7)酒精能挥发
7.活动与探究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
,
溶于水
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
。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
,其中含有
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
,该气体能使
变
,说明蜡烛中含有
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
元素。
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式是:
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结论: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
的含量高。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基础知识回顾:
一.
空气是一种天然资源,混合均匀,相对稳定
1.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按体积比):
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0.94%
0.03%
2.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氧气
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等
氮气
①超导实验车②化工原料③作保护气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
稀有气体
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激光技术④液氦冷冻机等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二.空气保护:
4.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空气的污染源:有害气体(
、
、
)和烟尘(粉尘和灰尘)。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2)危害:①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②影响作物的生长,③破坏生态平衡;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3)防治措施: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改善环境状况;③使用清洁能源;④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三.纯净物混合物
5.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氧气(
),氢气(
),氮气(
),氯化钠(
)等。
6.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这些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如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
7.怎样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混合物:至少含有两种纯净物,每一种纯净物有自己的化学式,因此混合物一般不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如盐水(由食盐(
)和水(
)两种纯净物溶解混合而成,空气(由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固定的物质,有自己的一种化学式。如碳酸钙(
)、硫酸钠(
)、高锰酸钾(
)、氯气(
)、氮气(
)等。
四、氧气
8.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
。
9.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氧气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
写出你所知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0.几个化学概念: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可表示为:A+B+……→E(简称“多合一”)
基本反应类型
请写出五个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反应。(这里的氧既指氧气,又指含氧的其他物质)。
(3)缓慢氧化:是进行很慢、不易察觉的不发光的氧化反应。如呼吸、钢铁生锈等。有热量放出。
(4)氧化物:像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由氧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各种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比较如下表
物质
空气中
氧气中
磷
产生大量白烟
火光明亮,产生大量白烟
反应方程式
硫
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并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山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反应方程式
木炭
持续红热、无烟无焰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蚀的气体
反应方程式
镁条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反应方程式
铁丝
不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反应方程式
五、制取氧气
12.实验室制取氧气常用方法。
a.2H2O2
MnO2
2H2O+
O2↑
请指出该反应中的反应物是:
,反应条件是:
,生成物是
MnO2在该反应中作
。它的特点是,虽然参加了化学反应,但其
和
不变,其作用是改变化学反应的
。
b.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c.2KClO3
MnO2
2KCl+3O2↑
13.氧气的工业制法:
(1)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2)富氧膜分离技术——富氧空气
1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15.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可表示为A→B+C+……(简称“一变多”)。
基本反应类型
请写出五个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馈练习:
1.目前在西宁市空气质量日报中,各项污染物除可吸入颗粒外,还包括的三种气体是(
)。
A、SO2、NO2、O2
B、SO2、NO2、CO2
C、SO2、NO2、N2
D、SO2、NO2、CO
2.酸雨、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是全球环境的三大热点问题.下列选项中不会加剧这三大环境问题的是(
)
A、化石燃料的燃烧
B、汽车尾气的排放
C、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D、使用氟里昂作致冷剂
3.我们知道食物较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就会变质,这主要是由于空气中含有(
)
A.氧气
B.氮气
C.
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4.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需要用到一些保护气。当焊接金属时,为了隔绝空气,能作为保护气的一组是(
)
A.H2、N2
B.N2、O2
C.CO2、CO
D.N2、Ar
5.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B
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
都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
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
6.臭氧()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km的高空,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臭氧属于(
)
A
纯净物
B混合物
C氧气
D稀有气体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C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D
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B
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
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用排水法可以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9.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
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C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D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水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1.右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C.将红磷改为碳或硫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D.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小会导致水面的上升
E.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O2,生成固态的P2O5
F.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12.某同学利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广口瓶的液体液面高度超过广口瓶容积的l/5。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
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
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
D.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
13.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14.据报道,2005年3月,广州市实施大面积人工降雨,其中使用了液氮作增雨剂。根据你现有的知识推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氮是一种溶液
B.使用液氮会污染环境,应严格控制使用
C.降落的雨滴中将含有大量的液氮
D.液氮气化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珠落下
15.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氧气——供人呼吸
B.二氧化碳——造成酸雨
C.氮气——作保护气
D.稀有气体——做电光源
16.实验室中的试剂常因与空气中的一些成分作用而发生变化,下列对试剂在空气中发生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铁粉生锈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有关
B.氢氧化钠潮解变质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有关
C.氧化钙的变质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有关
D.浓盐酸变稀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有关
17.区分O2、H2、CO2三种气体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
A.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B.将气体通过红热的铜网
C.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18.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气B.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C.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D.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产生黑色固体
19.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性质上的相似点有(
)①都具有氧化性
②都具有还原性
③都易溶于水
④都能跟碳反应
⑤都是气体⑥都是氧化物
⑦都可以灭火
⑧通常状况下密度都比空气大。
20.将空气依次通过足量的烧碱溶液、浓硫酸、灼热的铜网,最后得到的气体(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D、氮气和稀有气体
21.以下Ⅰ和Ⅱ列中,前者和后者的搭配呈因果关系的是(
)
Ⅰ
Ⅱ
①冰箱制冷剂“氟里昂”排放到大气中
a.产生温室效应
②SO2、NO2排入大气中
b.形成酸雨
③CO大量排入空气中
c.破坏臭氧层
④大气中CO2增加
d.使人中毒
A、①—d
B、②—c
C、③—b
D、④—a
22.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
①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
②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
;
③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
23.结合“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如果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在移出水面之前松开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2)固定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时,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3)加热试管时应注意什么?
(4)停止加热时为什么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
(5)如果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篇2: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本文关键词:文言文,知识点,必修,人教版,语文
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本文简介: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滕王阁序1、通假字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齐的样子);云销雨霁(“销”通“消”,消失);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接孟氏之芳邻(“接”通“结”,结交)。2、古今异义千里逢迎古义:迎接今义:奉承、拍马屁时维九月古义:在今义:常作“维护”、“维持”
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本文内容:
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滕王阁序
1、通假字
俨骖騑于上路
(“俨”通“严”,整齐的样子);云销雨霁
(“销”通“消”,消失);所赖君子见机
(“机”通“几”,预兆);接孟氏之芳邻
(“接”通“结”,结交)。
2、古今异义
千里逢迎
古义:迎接
今义:奉承、拍马屁
时维九月
古义:在
今义:
常作“维护”、“维持”之义。
俨骖騑于
古义:高高的道路
今义:
走上路程。
穷且益坚
古义:困厄,处境艰难
今义:
没有钱,穷困。
所赖君子见机
古义:看到细微的预兆
今义:
看机会,看形式。
盛筵难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
又一次。
谁悲失路之人
古义:同情
今义:悲伤。
3、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以……为襟,以……为带。
(2)、形容词活用:四美具,二难并
美、难:作名词,美好的事物,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难得的宾主,指贤主、嘉宾。
(3)、动词活用:川泽纡其骇瞩
骇:使动,使……吃惊。
4、特殊句式
(1)、判断句: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2)、省略句:渔舟唱晚,响穷(于)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于)衡阳之浦
(3)、倒装句:奏流水以何惭(宾语前置)。
四、陈情表
(1)通假字
1.夙遭闵凶。闵,通“悯”。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单的样子。
3.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
4.常在床蓐。蓐,通“褥”,草席。
(2)词类活用
1.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2.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3.
则刘病日笃。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笃: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
4.
夙遭闵凶。
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5.
猥以微贱。
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
6.
臣具以表闻;谨拜表以闻。
闻: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
7.
臣少仕伪朝。
仕:名词作动词,做官。
8.
历职郎署。
职:名词作动词,任职。
9.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外:名词作状语,在家外。
10.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名词作状语,在家内。
11.臣之进退。
进退:动词作名词,进退两难。
12.凡在故老。
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
13.无以终余年。
终:使动用法,使……终。
1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远:形容词作动词,离开。
15.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孝廉,秀才:名词作动词,做孝廉,做秀才。
(3)成语
1.孤苦伶仃
2.茕茕孑立
3.形影相吊
4.急于星火
5.日薄西山
6.气息奄奄
7.人命危浅
8.朝不虑夕
9.结草衔环
10.乌鸟私情
11.皇天后土
(4)
特殊句式
1.急于星火
状语后置
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状语后置
3.而刘夙婴疾病
被动句
4.拜臣(为)郎中
省略句
5.前太守臣逵察臣(为)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为)秀才
省略句
6.且臣少仕(于)伪朝省略句
7.今臣亡国贱俘
判断句
8.则告诉不许
被动句
9.但以刘日薄西山
省略句
10.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宾语前置
(5)重点虚词
以:(1)臣以险衅
以:因为
(2)臣以供养无主
以:因为
(3)臣具以表闻
以:用
(4)猥以微贱
以:和地位搭配时,译为“凭借”
(5)无以至今日
无以:没有的办法
(6)但以刘日薄西山
以:因为
(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是以:因此
以:因为
(8)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以:用
(9)谨拜表以闻
以:来
(6)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不能走路
2、至于成立:成人自立
3、举臣秀才:优秀人才4、非臣殒首所能上报:报答恩情
5、臣欲奉召奔驰:奔走效劳
7、臣之辛苦:辛酸苦楚
8、则告诉不许:陈诉苦衷,报告申诉。
9、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兼言私爱
10、至于成立:至于:一直到.
成立:成人自立。
11、臣侍汤药:古,食物和医药。今,用水煎服的中药。
12.则告诉不许:告诉∶古义,报告申诉.今义,对别人说
篇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本文关键词:知识点,上册,人教版,五年级,数学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本文简介: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一、小数乘整数1、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如:1.5+1.5+1.5用乘法算式表示是(1.5×3),意思是3个1.5是多少或1.5的3倍是多少。2、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数出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本文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一、小数乘整数
1、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1.5+1.5用乘法算式表示是(1.5×3),意思是3个1.5是多少或1.5的3倍是多少。
2、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数出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往左数出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
二、小数乘小数:
3、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整数部分是0)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整数部分不是0)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4、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一般情况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中也有几位小数。如3.8×0.2的因数有(
)+(
)=(
)位小数,积就有(
)位小数。0.1×0.1中因数有(
)位小数,积也就有(
)位小数,积是(
)
5、注意:计算结果中,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要划去,如果因数的末位是2和(
),4和(
),5和(
),5和(
)时,积的小数位数少于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1.2×0.5因数共有(
)位小数,积的小数末尾的0划去以后,就只有(
)位小数。
如果是求积的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划去,因为划去了小数末尾的0,小数位数就不够了,这里的0起到占位的作用;
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添0补足。0.01×0.01就要在1的前面添(
)个0补足,因为积是(
)位小数,所以0.01×0.01=0.0001。
6、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乘法是大大小小顺着。
7、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4.6+0.35×2先算乘法。
8、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①加法交换律:a+b=b+a
②加法结合律:(a+b)+c=a+(b+c)
③乘法交换律:a×b=b×a
④乘法结合律:(a×b)×c=a×(b×c)见2.5找4或0.4,见1.25找8或0.8如2.5×3.2=2.5×(4×0.8)=(2.5×4)×0.8=10×0.8=8⑤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c±b×c=(a±b)×c
变式:
a×c-c=(a-1)×c(b=1省略,a=101)或a×c+c=(a+1)×c(b=1省略,a=99)
⑥减法性质:a-b-c=a-(b+c)
⑦除法性质:a÷b÷c=a÷(b×c)
三、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7、四舍五入法;四舍五入方法好,近似数容易找;保留哪位看下位;再与数5作比较;是5大5都进1,小于5的全舍弃;等号改为约等号,使人一看就明了。
8、进一法;将小数部分向个位进一,只保留整数。
9、去尾法:将小数部分舍弃,只保留整数。
10、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如苹果每千克6.83元,买了2.43千克,应付给营业员16.5969元。这样的判断题是(
)的,因为是付钱,只需保留(
)位小数,应付给营业员(
)元。如果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第二单元
位置
11、通常把竖排叫列,横排叫做行,简称竖列横行。列数一般从左往右数,行数一般从前往后数。
12、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一般要先写列,后写行,用括号把两个数括起来,然后在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记作(列数,行数)。
13、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时,要先看物体在哪一列、哪一行(即先列后行)。再根据列数及行数写出相应的数对。(列数,行数)。也是就是已知位置写数对。
14、写出了表示物体位置的数对,要能在方格纸中标出物体所在位置的点。也就是已知数对找点。一般会要求把找出的点用线段依次连起来成一个封闭图形。有时也要求把这个图形向右平移,即列变行不变。如是向上平移,列不变只变行。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余数必须除数小,商的小数点必须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15、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一个因数是0.3,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16、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直接除,先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添0再除。
17、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不能直接除,必须先向右移除数的小数点变成整数,同时被除数也要向右移相同的小数位数即使点出被除数的小数点(只有这样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商才不会变),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如1.6÷0.002=(
)÷2=(
);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18、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19、规律: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小;
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大。如0.25÷3(
)0.25;1.36÷0.2(
)1.36。除法是大小小大反着。
一个因数乘0.5(一半),积是因数的一半。一个数除以0.5(一半),商是被除数的2倍。如21(
)0.5=10.5;21(
)0.5=42。
20、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②被除数扩大(缩小),除数不变,商随着扩大(缩小)。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反而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商反而缩小。
21、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会有两个考点:一会将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换成一个小数的判断题,是错的。
二是把“依次不断”这个词删除,也是错误的。也会考填空题:填“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6.3232……的循环节(
),简写作(6.
)。
22、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小数分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无限小数又分为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也就是说,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但是无限小数不一定是循环小数。如果将“不一定”去掉,改成“无限小数是循环小数”就错了。
23、循环小数的大小比较:要找到循环节,并根据比大小的需要写出循环节的数字逐位比较。1÷3=0.33……(或=0.
)如果=改成≈错。或=0.3也错。如比较6.32和6.就改写成“6.320与6.3232”比较,0<3,所以6.32<6.
可能性
24、事件发生有三种情况: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一定发生。可能发生的事件属于确定事件,不可能发生的和一定发生的事件属于确定事件。
25、可能发生的事件的可能性大小。把几种可能的情况的份数相比较,所占份数最少就是发生的可能性最小,所占份数最多就是发生的可能性最大。
如球赛时抛硬币决定谁先开球是公平的,国徽面朝上和麦穗面朝上所占份数各占一半。
比如,箱子里有红球3个。黄球1个,白球6个,摸出(
)球可能性最小,摸出(
)球的可能性最大。
再如,箱子里有红球、黄球、白球各1个,会有(
)种可能性事件发生。
第五单元
简易方程
26、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但是数字要写在前。
27、a×a可以写作a·a或,a
读作a的平方
a+a表示2a,2a写成2×a
规定:1a=a这里的:“1“我们省略不写。3a+a=(3+1)xa=4a
4x-x=(4-1)xⅩ=3Ⅹ
28、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方程必须满足的条件:必须是等式有等号,
必须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X=0是方程。2x+3不是方程,3+5=8是等式但不是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方程的解是一个数。2x-6=0有解的。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解方程是一个过程。
29、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等式性质是天平平衡原理转化而来的。
等式性质1:等式左右两边加上、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两边仍然相等。
等式性质2:等式左右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两边仍然相等。
30、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1)
用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时间×速度=路程用字母表示是:t×v=s,路程÷速度=时间用字母表示是:s÷v=t,路程÷时间=速度用字母表示是:s÷t=v
(2)
用x表示数量,a表示单价,
c表示总价。单价×数量=总价字母表示是:a×x=c,总价÷单价=数量用字母表示是:c÷a=x
,总价÷数量=单价用字母表示是:c÷x=a
(3)用t表示工作时间,a表示速度工作效率,c表示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用字母表示是:t×a=c,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c÷a=t,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用字母表示是:c÷t=a
31、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见第一单元第1页第8条。
32、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1)正方形面积s=边长×边长=a×a
正方形周长c=边长×4=a×4=4a
(2)长方形面积s=长×宽=a×b
长=面积÷宽即a=
s÷b
宽=面积÷长即b=s÷a
长方形周长=(长+宽)×2=(a+b)×2
33、所有的方程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34、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将Ⅹ=?的值代入方程左边计算出值=方程的右边,如果左边=右边,方程的解是对的,如果左边≠右边,必须检查解方程的每一步过程,直至检查正确为止。最终,X=…是方程的解。
35、方程解决问题方法:
(1)需要把问题设为未知数x.(如果是双问题,要先设标准量为x)
(2)找出列方程的重点句子写出数量关系式。
(3)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口头检验。
(4)答。
典型例题1:妈妈到超市买水果,苹果和梨各买2㎏,共付给营业员20.8元,梨每千克5.6元,苹果每千克多少元?
典型例题2:果园里种着桃树和梨树,桃树的棵树是梨树的3倍,(1)桃树和梨树共270棵,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2)桃树比梨树多195棵,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
典型例题3:妈妈今年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妈妈比小华大24岁,小华和妈妈今年各有几岁?
典型例题4:两列火车从相距570km的两地同时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驶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典型例题5:鸡兔的数量相同,两种动物的腿加起来共有48条,鸡和兔各有几只?
第六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36、公式:
多边形
面积公式
面积公式的变式
说明
正方形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边长
S正=aXa=a2
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求面积
边长=(C正÷4),S正=axa
长方形
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
S长=aXb
已知: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求宽
长=面积÷宽
宽=面积÷长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
S平=aXh
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求高
h=S平÷a
a=S平÷h
三角形
三角形的面积=底X宽高÷2
S三=aXh÷2
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和底,求高
h=S三×2÷a
a=S三×2÷h
梯形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高÷2
S梯=(a+b)×h÷2
已知:梯形的面积与上下底之和,求高
高=面积×2÷(上底+下底)
上底=面积×2÷高-下底
组合图形
当组合图形是凸出的,用两种或三种简单图形面积相加进行计算。
当组合图形是凹陷的,用一种最大的简单图形面积减较小的简单图形面积进行计算。
37、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平移拼
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38、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39、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41、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形状不一定相同。
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形状不一定相同。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2倍一半
42、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大。
43、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必须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
当组合图形是凸出的,用虚线分割成几种简单图形,把简单图形面积相加计算。
当组合图形是凹陷的,用虚线补齐成一种最大的简单图形,用最大简单图形面积减几个较小的简单图形面积进行计算。
三角形有3条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无数条高。
植树问题
44、不封闭栽树问题:
(1)一条路的一边两端都栽树=路长÷间隔+1;
已知间隔数,树的棵树,求路长。路长=间隔数×(树的棵树-1)
(2)一条路的两边两端都栽树=(路长÷间隔+1)×2
(3)一条路的一边两端不栽树=路长÷间隔-1
(4)一条路的两边两端不栽树=(路长÷间隔-1)×2
(5)锯木头时间问题:锯一段木头时间=总时间÷(段数-1)
45、封闭图形四周栽树问题:栽树棵树=周长÷间隔
46、图形的运动:轴对称图形。
(1)沿一条直线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沿对称轴对折,两边完全重合。?每一组对应点到对称轴距离度相等。对应点之间的连线与对称轴互相垂直。
(3)要能根据对称轴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