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稳态、免疫》测试题

日期:2020-06-09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稳态、免疫》测试题 本文关键词:稳态,免疫,测试题,调节,动物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稳态、免疫》测试题 本文简介:《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稳态、免疫》测试题(一)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5题,每题3分,共45分)1.给发育迟缓的小白鼠注射生长激素后,发育情况并没有改变,该小鼠体内发生病变的腺体和缺乏的激素是()A.垂体和生长激素B.胰岛和胰岛素C.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D.肾上腺和肾上腺素2.皮肤严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稳态、免疫》测试题 本文内容: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稳态、免疫》测试题(一)

一、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5题,每题3分,共45分)

1.给发育迟缓的小白鼠注射生长激素后,发育情况并没有改变,该小鼠体内发生病变的腺体和缺乏的激素是

A.

垂体和生长激素

B.

胰岛和胰岛素

C.

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

D.

肾上腺和肾上腺素

2.皮肤严重烧伤的病人极易导致感染而患各种疾病,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皮肤的屏障作用丧失,该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B.如果用别人的皮肤给该病人作皮肤移植,很容易发生免疫排斥

C.如果取该病人的健康皮肤采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培养的皮肤细胞,则不发生免疫排斥

D.烧伤的皮肤渗透出大量组织液,可能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去平衡

3.表示某种生命活动中的一种调节机制。下列有关该图含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A代表下丘脑,则B代表的物质是促甲状腺激素

B.

图中A代表下丘脑,则B代表的是膀胱

C.

若该过程代表黄色短杆菌合成赖氨酸的过程,A代表的物质是天冬氨酸激酶,那么B代表的物质是苏氨酸和赖氨酸

D.

若图中A代表胰岛素,则B代表胰高血糖素

4.下图为人体内环境示意图。图中A、B、C、D表示结构,①、②、③、④表示液体,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

B

D

A.一般情况下,②中的CO2不能向③中扩散

B.B结构呼吸作用的终产物是乳酸

C.①中血糖浓度的调节与垂体无关

D.①②④均参与了体温的调节

5.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浓度

B.

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

C.

血糖升高是体液调节,血糖降低是神经—体液调节

D.

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

6.如果将人脑比成森林,那么神经元就是一棵棵大树,有趣的是,这些大树都只有一根“树根”——细长的轴突;但都拥有许许多多的“树枝”——树突,而神经元之间就是通过树突来连接成网络的。为什么会只有一根“树根”?近日,中科院上海神经研究所的研究,证明了蛋白质的局部降解与神经元“长相”之间的关系。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神经元含有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

B.

轴突末端含有大量线粒体

C.树突末端能含有递质

D.

蛋白质的局部降解与只有一根“树根”有关

7.免疫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功能,机体通过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的平衡与稳态。以下叙述的现象与正常免疫调节相符的是

A.不经吞噬细胞加工、处理,抗原无法对淋巴B细胞起到刺激作用

B.特异性免疫可以增强非特异性免疫

C.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不具有识别作用

D.淋巴因子的释放发生在细胞免疫的反应阶段

8.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30℃降至5℃,呼吸强度、尿量、肾上腺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B.增加、增加、增加、不变

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D.增加、减少、增加、降低

9.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依据此图,请指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

B.与④物质产生有关的细胞有a、b,c,g、f

C.HIV侵入人体,只对⑤有抑制作用

10.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

B.毛细淋巴管破裂,淋巴液外渗,使局部组织液回渗到血管

C.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

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

11.取出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将电位计的两个微型电极a、b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同时在c处给以一个强刺激,电位计的指针会发生什么现象?(

A.不会发生偏转

B.发生一次偏转

C.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12.某人得过小儿脊髓灰质炎,成年后肢体外观、感觉和运动并没有留下后遗症,但是在征兵体检时发现他的膝跳反射抬腿动作消失。以下对其反射弧的合理判断是

A.感受器坏死

B.脊髓后角部分受损

C.脊髓前角部分受损

D.传出神经受损

13.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食物中糖类消化吸收

糖元分解

非糖物质转化

组织

细胞

氧化分解

合成糖元

转变成脂肪、某此氨基酸

A.胰岛素促进④、⑤、⑥过程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D.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14.右图表示一种类型的神经细胞,如果细胞A接受刺激,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神经细胞B

神经细胞

神经细胞D

皮肤

细胞E

A.可引起细胞E收缩

B.兴奋在神经细胞B上传播速度较在F处快

C.在F处,兴奋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为电信号

D.一般情况下,细胞E将消耗蛋白质分解释放的能量

15.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B、各种非条件反射对动物和人而言,是生下来就都具有的

C、突触小体可以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与细胞识别有关

四、非选择题(共55分)

1(17分,除标注,每空2分)在我们头顶正中的深处,有一个豌豆大小的东西,形如松子,故名为松果体,被人称为“神秘的第三只眼”。黑暗环境会刺激松果体大量分泌一种名为“褪黑素”的化学物质,它能抑制生殖功能。北极地区的因纽特妇女,在漫长的冬夜停止排卵,在春暖花开时才出现月经。芬兰北部的大部分妇女要在光照20小时左右的夏季才怀孕。故有人认为,盲人不孕症可能与松果体分泌机能过强有关。孩子的性早熟,也许正是松果体解除“控制”的缘故。已经证明,老人睡眠少的原因,是褪黑素分泌不足造成的。有人认为,褪黑素还有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防治孤独症和冠心病等多种作用。请根据材料回答:

(1)这项研究表明:

调节受

调节的控制,因为

(2)人体进行神经调节是通过

完成的。在此题中,人体完成有关反射活动的感受器是

,神经中枢是

,效应器是

(3)请设计实验,验证光照对高等动物繁殖的影响。(3分)

材料:成年黑鼬数只(通常在3月~8月繁殖)、200

W的灯泡一只。

2(14分,每空2分).某男子感染SARS病原体,下表显示了该感染者两个星期内体温和体内相应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表中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男子感染了SARS病毒后,免疫反应在第5~14

d主要发挥作用的为

免疫,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2)SARS病毒最终进入人体细胞内部,人体就要通过

来消灭和清除。在此过程中,效应T细胞与被SARS病毒侵入的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

,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干扰素是一种能够抑制SARS等病毒感染的淋巴因子,它是由

细胞分泌的,这种细胞不能在体外无限增殖,请你利用生物工程的方法设计出体外大量生产干扰素的一种方案

(3)感染5

d后,患者出现发热的现象,有观点认为由于病原体等致热源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人体温的调控器)上移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就称之为发热。也就是说发热时体温调节功能正常,只是由于调定点上移使体温调节在高水平进行而已。在人体内控制体温调定点的部位是

,人体在发热时往往由于体温未达到调定点而出现恶寒、战栗等产热反应,这时体温调节的途径有多条,请写出其中的一条:

3(8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下列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模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若细胞1产生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靶细胞

血液循环

细胞3

细胞2

细胞1

细胞4

(2)若靶细胞是胰岛B细胞,当血糖含量为130mg/dL时,下丘脑通过细胞3作用于靶细胞,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效应是______________。

(3)若细胞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膜外电位的变化是___________;兴奋在细胞3和细胞2间传递的结构是__________,传递方向的特点是________。

(4)若细胞4能产生白细胞介素,则它是由_________受抗原刺激后分裂分化而来;该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分)。

4.(16分)下图表示在抗原刺激下,人体淋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抗原具有特异性,其根本上是由

决定的。

(2)X淋巴细胞能识别抗原与其细胞膜上的

有关。

(3)根据图示分析可知,Z细胞中含量增多的细胞器有

(4)图中①过程表示

;当该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X、Y、Z细胞中含量迅速增多的是

(5)如果某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了皮肤红肿现象,这是由于抗体与过敏原结合后,体内有关细胞产生出了

,引起皮肤毛细胞血管扩张造成的,这种调节属于

调节。

(6)为了研究淋巴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是先天存在的,还是由抗原“教导”产生的,科学家给动物注入高剂量的同位素标记的抗原,动物不发生免疫发生反应,这是由于

;当第二次注入未标记的同种抗原时,不再发生相应的免疫反应;如果注入的是其它抗原,动物仍能发生正常免疫反应,该实验的结论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本题主要考查内分泌腺与其分泌的相应激素的生理作用。与幼年动物发育有关的激素是甲状腺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主要侧重于对生长的影响。

2.A

健康完整的皮肤能阻挡几乎各种的病原体的侵入,而不是只阻挡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故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不同人的皮肤细胞表面的HLA不同,所以很容易发生免疫排斥;由自己的皮肤细胞通过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培养的皮肤细胞,都是有丝分裂的结果,所以的细胞的HLA相同,故不发生免疫排斥;烧伤的皮肤渗透出大量组织液后,则血浆中渗透进入组织液的量增加,进入毛细淋巴管的液体量减少,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去平衡。答案:A。

3.C此题考查的是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A选项中如A代表下丘脑,则B应是甲状腺激素;B选项应为A代表大脑皮层,则B代表膀胱。D选项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索为拮抗作用关系,并无中间过渡阶段。

4.C

A代表毛细血管、B代表红细胞,C代表组织细胞、D代表毛细淋巴管,①代表血浆,②代表组织液,③代表细胞内液,④代表淋巴液。在组织细胞中产生CO2,顺浓度梯度从组织细胞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血浆。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供应能量,无氧呼吸时会产生乳酸;①②④共同构成了细胞的内环境,均参与了体温的调节。

5.B

人体血糖浓度相对稳定在80~120

mg/dL,受到多种激素的调节,但以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和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为主。血糖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是氧化分解供能,所以当体内葡萄糖的利用减少时可导致血糖浓度的持续升高。血糖升高、降低都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经常摄入过量的糖,不是引起糖尿病的必然因素,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6.C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含有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轴突末端因有突触结构,离子、递质要大量出入细胞,消耗大量能量,因此线粒体较多,而树突末端没有突触小体,不含递质。故C项错误。

7.B

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大多数抗原通过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呈递给T细胞,之后再呈递给B细胞,但有少数抗原会直接刺激淋巴B细胞,所以A叙述的情况与体液免疫过程不符;细胞免疫效应阶段产生的淋巴因子,可以通过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如可以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所以B是免疫调节中可以出现的。在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可以识别自己与非已,所以具有识别作用,所以C不是免疫调节的正确叙述;淋巴因子是在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产生和释放并起作用的,所以D与免疫不符。

8.B

A选项温度下降时在一定条件下,

呼吸代谢增强、产热增加,方可使温度保持恒定;B选项正确;C项,由于人进入低温环境,散热较少、导致

水分散失减少,自然就要走肾脏排尿。D项,人体温恒定,酶活性不改变。

9.B

细胞d为效应T细胞,细胞f是效应B细胞.

10.A

轻微创伤造成毛细血管破裂,血细胞进入组织液,故出现皮下青紫。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回流到毛细血管变少,组织液增多,故出现水肿。

11.D

c处受到刺激时,兴奋以环形电流回路的形式向两侧传导,当b外为负电位时,a外为正电位,指针发生一次偏转;当a外为负电位时,b外为正电位,指针又发生一次偏转,但方向和上一次偏转相反。

12.C

根据题干信息,感觉和运动都很正常,ABD都不合理;C脊髓前角为运动鞋神经元集中的场所,传出神经发源于脊髓前角,不能完成抬腿,可能是控制传出神经的神经元受损。

13.A

胰岛A细胞分泌的是胰高血糖素,作用是: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在图中胰岛A细胞促进的是②③过程。胰岛B细胞分泌的是胰岛素,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在图中胰岛素促进的是④、⑤、⑥、⑦过程。而①过程发生在细胞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均不起作用。只有肝糖元可以转化为血糖,而肌糖元不可以。所以②过程只可能发生在肝脏中,在肌肉中不可能发生。

14.D

一般情况下,细胞E消耗的能量应该来自糖类的分解释放。由图可知,细胞A属于感受器,细胞E属于效应器,所以,A、B、C三个选项的描述都是正确的。

15.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之间的传递,及其非条件反射。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形成局部电流,该电流在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其中膜内局部电流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即使是非条件反射突触小体完成的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与细胞识别有关。

二、

非选择题

1.【解析】

(1)人体调节是以神经调节为主的,激素调节受神经调节的控制。分析材料可发现,芬兰北部的大部分妇女要在光照20小时左右的夏季才怀孕,说明繁殖是通过感官刺激神经系统感知天气变化,然后控制松果体分泌激素。(2)人体进行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松果体主要感受光的变化。此题中,眼睛通过感知光照变化,引起大脑皮层产生感觉冲动,作用于松果体,使之分泌褪黑素。因此感受器是眼睛,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效应器是松果体。(3)首先应确定黑鼬通常在3月-8月繁殖,是长日照影响繁殖,因此实验设计思路应是增加光照时间,然后根据实验设计原则进行设计即可。

答案

(1)激素

神经

人首先通过眼睛感知光照,然后通过神经系统控制松果体分泌激素

(2)反射弧

眼球

大脑皮层

松果体

(3)把黑鼬分为A、B两组,在第一年的10月至第二年的1月期间,在每天的16∶30-23∶00用200

W的灯泡对A组黑鼬进行附加照射,B组不做任何处理,然后观察黑鼬的性腺变化。如果A组黑鼬的性腺增大,说明长光照可刺激黑鼬提前进行繁殖。

2.【解析】病原体侵入人体,体液免疫就发挥作用,体液免疫主要靠产生抗体来完成,抗体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当病原体侵入细胞以后,就需要细胞免疫发挥作用,主要是靠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

答案

(1)体液(特异性)

体液免疫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5

d后开始有抗体的产生,说明体液免疫开始发挥作用(2)细胞免疫

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

效应T

效应T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再大量培养杂交瘤细胞,从中提取干扰素(或利用基因工程培育工程菌,通过发酵过程大量生产)(3)下丘脑

①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血流量;②皮肤立毛肌收缩;③骨骼肌战栗,使产热增加;④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机体代谢活动增强;⑤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机体代谢活动增强(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识图和分析图形的能力,涉及的知识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神经冲动产生的原理及传递的特点;激素分泌的器官及激素的功能。同时还附带考查了效应T细胞的来源及功能。

【参考答案】(8分)(1)肝脏细胞

(2)分泌胰岛素加快

(2)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突触

单向传递

(3)T细胞或记忆细胞

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渗透压改变(2分)

4.【解析】抗原侵入机体后可被相应的B淋巴细胞识别,这与该细胞上有特异性的糖蛋白有关,B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能合成分泌相应的抗体,与此功能相适应的是细胞内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的数量相对增多,当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效应B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进行免疫反应,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了皮肤红肿现象,这是过敏反应,这与机体产生组织胺有关,组织胺进行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给动物注入高剂量的同位素标记的抗原,可以杀死相应的淋巴细胞,而不能杀死其它淋巴细胞,当注入相同抗原时,由于不存在相应的淋巴细胞,其它淋巴细胞对该抗原没有特异性,因而不发生相应的免疫反应,这说明淋巴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是先天存在的。

【答案】(1)遗传物质,(2分)(2)糖蛋白(2分)(3)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2分)(4)增殖、分化,(1分)Y细胞(1分)(5)组织胺,(2分)体液(2分)(5)与该抗原相应的淋巴细胞全被射线杀死,(2分)淋巴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是先天存在的(2分)

备题

1.下图为人体部分内环境模式图,其中1是毛细血管壁,2是红细胞。与该图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3和5中

B.2处的O2到达4内参与生理活动需要经过4层膜

C.3和5可以相互转变

D.直接调节3中血糖平衡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

1.C

过敏反应的抗体吸附在组织细胞的表面,而不会分布在血浆和组织液中。红细胞中的O2到达4内(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参与生理活动需要经过6层膜。直接调节血浆中血糖平衡的神经中枢是下丘脑的血糖调节中枢,而血浆和组织液可以相互渗透,发生相互转变。

2.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时,相应的反应是

A.温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流量减少

B.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多

C.皮肤立毛肌收缩,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D.酶活性降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2.C

考查体温调节机制。在寒冷环境中人体的反应是有利于产热,同时要减少热量的散失。

3.帕金森氏症的主要表现为运动时不自主地震颤,患者十分痛苦。瑞典科学家卡尔松等在研究帕金森氏症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因此而获得了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卡尔松等在研究时发现,帕金森氏症患者体内的神经未梢中,“多巴胺”缺乏;“多巴”是缓解该病的有效药物。现在已知,“多巴”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多巴胺”,而一种名为“利血平”的药物可耗尽神经末梢内的多巴胺。分析并回答:

(1)在神经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形式所经历的变化是

(2)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帕金森氏症患者的病因作出了许多假设。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同学们作出的最可能的假设是

(3)请你根据所给出的材料和用品,补充和完善实验设计的方法步骤,预测

实验结果,以检验对假设的验证。

Ⅰ.主要的实验材料和用品:小白鼠、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多巴胺溶液、注射器等。

Ⅱ.实验步骤:

3.(1)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分)

(2)多巴胺缺乏是引起运动时不自主地震颤的原因

(2分)

(3)Ⅱ.①把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分为数蚤相等的甲、乙两组。

(3分)

②甲组注射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乙组注射等且的生理盐水。随后在相同的条件下饲养,观察并记录小鼠运动状况。

(3分)

③甲组注射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多巴胺溶液,乙组注射等壁的生理盐水。继续在相同的祭件下饲养,观察并记录小鼠的运动情况。

(3分)

Ⅲ.甲组在注射利血平后出现运动时不自主地震颤,在注射多巴胺后运动恢复正常;乙组在实验过程中始终运动正常。

(3分)

(4)共设计了两组对照实验,即甲组小白鼠和乙组小白鼠的运动情况为一组对照实验,

(3分)甲组小白鼠在注射利血平后和注射多巴胺后的运动情况为一组对照实验。

(3分)

    以上《《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稳态、免疫》测试题》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稳态、免疫》测试题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稳态、免疫》测试题》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