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谈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情感培养

日期:2020-06-11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情感培养 本文关键词:思想品德,培养,情感,学生

谈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情感培养 本文简介:中学生道德教育应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

谈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情感培养 本文内容:

中学生道德教育应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造就一大批德、智、体、音、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乃是思品课教学的中心任务。如何保证思品教学效果,真正使学生获得政治上的责任感、集体的荣誉感、民族的自豪感、无私的正义感、追求真理的理智感和圣洁的美感,这就需要教育者灵活运用各类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学校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其价

值就在于“提高、扩展人的价值,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才能,就在于使人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人的尊严

,人格更高尚,意识到自我存在的意义。

1.传统美德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爱国历来被看作是一种“大节”。中国人民历来崇尚气节,注重情操。爱国主义思想培育了中国人的正义感和是非观,形成了民族的浩然正气,出现过无数仁人志士,如“北海牧羊”的苏武、“精忠报国”的岳飞、“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以及爱国诗人陆游等。这些仁人志士至今受到人们的称颂,这是因为他们具有“舍己为国”的高尚精神。教师应通过讴歌爱国志士和他们感人的业绩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从而增强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传统美德教育与集体主义教育相结合。中国人历来把“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作为价值坐标。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历代所颂扬。我们可以把“先忧后乐”作为青少年的格言和道德准则,并注入无产阶级集体主义的新内容,以此作为激励中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心扶贫帮困、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精神动力。

3.传统美德教育与遵法守纪的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早在两千多年前,曾子就提出“吾日三省吾身”,同时古人又倡导“责己严,待人宽”的原则。这都说明古代思想家已经具备了勇于自我批评、加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又如“不贪为宝”、“暮夜却金”等典故表明了古人非常重视道德品质修养,把不贪作为人生的珍宝,这对教育、引导中学生严于律己,加强道德修养,自觉抵制、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4.传统美德教育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相结合。古人所讲的“仁爱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仁”的核心是“爱人”,即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同情人。在家庭生活中,“仁爱”以“孝悌”为根本,崇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从而形成一种浓厚的家庭亲情,进而有利于形成“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如果学生对养育自己的父母和教育自己的师长都不尊敬,又怎么能爱他人、爱社会、爱人民、爱祖国呢?因此,我们必须以此来教育学生,在家庭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在学校要尊敬师长,尊重每一位职工;在社会,要敬老爱幼,助人为乐。

5.传统美德教育与文明礼貌教育相结合。我国人民历来注重文明和礼貌。“与人为善”、“平易近人”、“推心置腹”等成语即说明了人要以善良、谦让、诚恳、宽容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圯上老人”、“举案齐眉”、“曾子杀彘”、“让枣推梨”、“宾至如归”、“千里送鹅毛”等典故,分别说明了长幼、夫妻、父子、兄弟、亲友、主宾等各方面的具体礼貌原则。上述成语、典故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好教材。教师必须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原则,突出文明行为的训练和养成,如语言文明、礼貌待人、尊敬师长、遵守社会公德等。

6.传统美德教育与立志成才教育相结合。古人是非常重视立志成才的,并倡导自强不息,持之以恒。如大禹为根除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屈原为挽救楚国的危难而“上下求索”,还有“磨杵成针”、“悬梁刺股”、“羲之墨池”等故事,表现了古人有一股为实现理想而甘愿吃苦的决心和恒心,这无疑是我们民族精神中的精华,对教育中小学生立志成才具有极大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我们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精神文明建设”。毛泽东同志也曾指出过: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根据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的精神和毛泽东同志的教导,我们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和方法,采取具体的科学的分析态度,挖掘我国传统道德中的积极因素,弘扬民族传统美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道德服务,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谈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情感培养

2005年6月9日

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未知

字体:[大

小]

而情感教育是提高思品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我们的主要方法是:

一、故事触情----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以故事为主,很适宜采用讲故事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也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做好准备,通过诱人的故事情节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从故事中明白事理,坚定信念,提高认识。如学《惜时如金》一文,使学生明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自小学习好的主要原因,乃是他爱惜时间、刻苦学习,从而激发起他们从小要惜时如金,发奋学习的思想感情。

二、设“画”诱情----俗话说:“触景生情”,具体的情景可以唤起相应的情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需要,教师要合理地运用幻灯、挂图,加以生动的描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使学生情绪受到感染。如教《爱惜粮食》这课,我绘制了一组以粮食生产过程为主线的图画,让学生边看图,边听老师的描述,使学生很快被带进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境。在看、听的过程中明白了粮食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三、歌唱促情----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引进音乐,把思想品德教学与音乐合理的联系起来,能加深课文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学了《做爸爸妈妈的好孩子》这一课,让学生唱《我的好妈妈》,使学生明白妈妈为我们日夜操劳的艰辛,我们应该怎祥孝敬母亲,怎样做个好孩子的道理。又如学习《珍惜时间》一课,让学生唱《明天歌》,使他们在歌声中领悟到时间是宝贵的,明白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自觉做到今天事今天毕,刻苦用功,惜时如金。这样,既加深广对课又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如何加强职业学校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我们职业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特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学校德育的功利化倾向探析

2005年3月2日

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未知

字体:[大

小]

学校德育功利化倾向,是当今学校德育缺乏实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拟就这一问题的表现、成因、和解

决思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校德育的功利化倾向的表现及后果

1.”(注:孙喜亭:《人的价值、教育价值、德育价值》(下),《教

育研究》1989年第4期。)只有人的价值提高了,才可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聚焦我们当前的学校德育,其过程就是教育者把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传授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形成这

种品德的过程,具有明确的规定性和必须服从的强制性。“不顾品德内化规律,否定道德学习主体化,用规范

宣讲取代心性修养的纯外砺过程成为中国德育现实的主流特征。”(注:檀传室:《德育美学观探讨》,《南

京师大1996年博士论文集》第4页。)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指的功利化倾向不同于伦理学上的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是一种伦理学说,它以“实

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注:杨昌勇:《也论德育的适应与超越》,《教育研究》1997年第3期。),认

为“个人利益是人类行为的基础,要求公众利益服从个利益。”(注:杨昌勇:《也论德育的适应与超越》,

《教育研究》1997年第

3期。)而本文所说的功利化是指学校德育中存在的片面强调外在价值(社会公众价值

),而忽视本体价值(育人价值),总要求德育出现即时的、显性的功效,忽视或轻视德育的长期效益。

2.学校德育功利化的表现。首先,在考虑德育问题时,重政治而轻道德。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往往被涂上

功利主义的色彩,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完全从属于政治形势的需要,而忽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德育工作的

内容和形式,主要是驱使青少年参加政治学习和大量的社会政治活动,忽视了对青少年的国民基础文明教育、

行为习惯训练和道德情操的培养。其次,把现实生活中的品德问题政治化。学校德育习惯以政治的立场和尺度

,来认识道德问题,把一些本来属于道德教育与评价的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来解决。如把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与

其政治立场相联系,把道德品质的好坏,当做政治上是否可靠的依据,使一些本来属于道德范围内的问题政治

化;或者干脆从工具主义立场出发,把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当成政治上进身的手段,将学校德育窄化为政治教

育,使德育无法获得相对独立的品格与地位,无法实现真正道德育人功能。行动上的偏差来自理论上的误解,

把德育只理解为思想品德教育,容易忽略了“小德”;同样把德育只理解为道德教育或道德品质教育,就会忽

略了“大德”,使人迷失政治方向。因此,德育既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同义语”(注:王逢贤:《德育原理

纲要》,东北师大出版社1983年6

月版,第1页。),

更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注:王逢贤:《德育原理

纲要》,东北师大出版社1983年6月版,第1页。)。在理论上,对德育的内涵缺乏完整的理解,在德育实践中

就会出现偏差,甚至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受到历史的惩罚。

3.学校德育功利化的后果。首先,它伤害了真正意义上的德育。由于过分的政治化取向,使得在具体实施

德育时,人们对政治问题过分敏感,而对道德问题却麻木不仁。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对于道德问题的普遍失敏现

象,对各种不道德行为熟视无睹,听之任之。由此,很难形成现代生活所必须的国民基础道德。

其次,它阻碍了政治思想工作的顺利开展。政治是一种带有很强权威性的领域,人们无法对其掉以轻心。

而当政治影响全面地向社会进行强制渗透时,处于对切身利益的关注与忧虑,人们就会十分敏感和谨慎地对待

政治问题。长此以往,人们对政治问题普遍产生逆反心理,普遍缺乏政治热忱和参与意识,给思想政治工作的

开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另外,学校德育追求的是一种社会意志。因此在实际过程中就会把学生当做单纯的客体看待,而丧失了对

人的价值和尊严的维护,学生对规则和条例的遵守不一定是处于道德需要,而很可能是迫于外界压力。因此也

就缺乏道德行为的自律性,更谈不上行为主体的责任感,道德也就失去固有的意蕴。

二、学校德育功利化的原因分析

学校德育功利化倾向,在我国有其独特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根源。

1.传统伦理的政治化倾向使道德的伦理学意味丧失殆尽。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政治型”文化,政治

事功和伦理事功两大核心内容并行不悖。儒家的修齐治平思想和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都是伦理思想与政治融

为一体的具体体现。

“伦理政治化”不仅使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获得了物质与精神、政治与伦理的有机结合,而且成为导致中

国传统社会稳定运作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这种倾向往往用某种既定的政治要求或目标来固定道德,将政治功

能与道德的功能混为一谈,使道德的工具价值与目的的理性价值等同起来,使道德的实践规范作用成了唯一的

作用。因此,失去了超越现实经验、批判和引导现实不断趋于完善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力量。

传统伦理以群体为本位,造成了个人意识的淡薄。传统伦理强调以家族血缘关系为主体的人伦关系,这种

群体本位的思想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忽视个体的独立性,压抑个性的缺陷,导致了个体意识的丧失。学校

德育中存在的重社会轻个人、追求道德社会功效的倾向,不能说没有这种文化积淀因素的影响。

2.革命战争年代道德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融为一体的成功经验,框定建国以后的道德建设的基本方向,使

道德教育不可避免地染上了浓重的政治化色彩。一直到改革开放,这种倾向才有所改变。遗憾的是改革开放二

十年,学校德育并未完全突破“政治思想教育模式”,操作上依然主要是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强调学校德育的重

要性,作为个体人的价值问题及人格独立性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3.规范性伦理实质上是学校德育功利化倾向最根本的认识根源。规范性伦理学把道德理解为“调节人们行

为规范的总和”,把规范和社会约束作为道德的最本质特征。其缺陷主要是“过于强调道德的社会性本质和整

体性价值意义,忽视了道德的个体性、内在主体性,致使这种伦理学所提供的一些道德规范缺乏主体内化的理

论力量,而置于客观形式化、外在约束性的地位,不易为个体所自觉认同与践履。”(注:万俊人:《伦理学

研究》,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版,第242页。

)不得不走上灌输和强制的道路,使道德成为一种外在于人的

东西,道德教育成为一种强制性、规范行为的服务工具,表现出强烈的功利化色彩。

三、学校德育功利化的变革思路

我们应当在相对明确政治与道德之间的功能区域的前提下,分别实施道德规范教育与政治思想教育。

我们应该承认,道德与政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经济利益的集中体现,道德产

生于人类社会的需要,并时刻反映着人们经济利益的变化。所以,政治和道德生活有着共同的经济生活基础,

共同反映经济生活的需要和利益。从功能上看,道德作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规范体系,为人类更好地从事

各种活动,提供了一种相对稳定、可以预期的关系环境;政治作为人类活动一个极其重要的领域,同样不能缺

少道德的调解作用。从观念上看,政治观与道德观,政治利益与道德观,以及政治观与道德需要之间,都存在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另一方面,政治和道德毕竟是两个本质上不同的领域。政治实质上是对社会

生活中人们现实利益关系的调整和控制,它是一种实体性的活动;道德则是一种调整人们行为规范的体系的总

和。政治并不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道德调整的范围却无所不及,具体到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的关系上

,道德教育是以受教育者内化社会规范为基本目标,要解决的是受教育者的观念塑造问题;政治教育则是向受

教育者灌输一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培养他们一定的参与政治的热忱与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转变对政治与道德

关系的片面化认识,树立起一种有分有合的整体观,而非将道德与政治、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混同一体。现实

关系的整合一体,并不妨碍在思维或具体处理中的适当区分,只有在对事物分析处理中,才可能对其形成一种

综合全面的把握。因为这种区分不否认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和作用,而为了打破混然一体的混同状态,更快地

积累有关知识,有效地形成处理目前领域问题能力。

分类实施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结果,会使之各得其所地专注于自己的领域,就会加强而不是削弱思想政治

工作,并能避免道德教育因政治形势冲击而时存时亡的状况,从根本上扭转德育教育中二者纠缠不清、互缚手

脚,甚至两败俱伤的低效局面

邓小平同志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寄予厚望,各级教育领导部门也都强调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所以学校教育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则显得更加重要。因为随着商品的流通,人们原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产生了变化。这种冲击与变化也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因此,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搞好学校德育工作,以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

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特区、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特区和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为培养合格的一代新人,我国在《教育法》、《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上体现了德育的内容,在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美、山河壮丽、人民勤劳智慧;了解和热爱革命领袖及中国共产党……其它学科包括数学、英语、自然、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学大纲中也都明确提出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要使这一思想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认识德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更不能靠生硬地灌输。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除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还必须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其实,各学科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不仅思想品德、语文、英语课的思想教育内容充实,其它学科的潜在思想教育内容也不少。如数学课必须适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自然课可利用自然现象和实验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美术、音乐可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思想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当然,品德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我们完全可以结合班级实际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来进行。例如,学校抓校风建设时,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和违纪现象,引导学生去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从而增强学生的“免疫”力。如果学生无法分辨或意见不统一,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切忌过早下结论和简单地灌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的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行等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篇2:小学思想品德课主题活动内容与方法有效结合案例研究之二

小学思想品德课主题活动内容与方法有效结合案例研究之二 本文关键词:之二,思想品德,案例,小学,方法

小学思想品德课主题活动内容与方法有效结合案例研究之二 本文简介:小学思想品德课主题活动内容与方法有效结合案例研究之二:《生活中的环保问题》(2011-06-0216:36:15)转载▼标签:杂谈案例:《生活中的环保问题》授课人:新城区黄河实验小学冯国宁评课人:新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刘映梅《生活中的环保问题》是未来版二年级下册“环保与生活”主题下的一个活动,黄河实验小

小学思想品德课主题活动内容与方法有效结合案例研究之二 本文内容:

小学思想品德课主题活动内容与方法有效结合案例研究之二:《生活中的环保问题》

(2011-06-02

16:36:15)

转载▼

标签:

杂谈

案例:《生活中的环保问题》

授课人:新城区黄河实验小学

冯国宁

评课人:新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刘映梅

《生活中的环保问题》是未来版二年级下册“环保与生活”主题下的一个活动,黄河实验小学冯国宁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爱护环境的道德情感和责任意识,她设计了以下几块教学板块:

1、环保问题知多少

教师由生我养我的妈妈引出人类共同的妈妈——地球,“她是人类生命的摇篮”,“可是现在,我们人类却在无情的伤害着她”。教师引导孩子们从身边寻找环保问题,将其归纳为“水污染”

“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垃圾污染”“破坏与浪费”五大类,并将印有这五大类的创可贴形状标签贴在小黑板上提前画好的蓝色地球上,此时地球上疮痍满目,一道道刺目的创可贴直观呈现出环保问题带给地球的伤害。学生不禁说到:“地球妈妈好丑啊!”“地球妈妈会很疼的!”“我要为她治好伤啊!”在前面的交流中教师给回答好的五位同学戴上了小红花,这时老师请出了这五位同学,让他们看花背后的字,是“看、闻、听、读、问”五个字,它是孩子们发现环保问题所采用的方法。教师鼓励孩子们将这五朵小花贴在了五个创可贴的旁边,这时的黑板因为有了五朵小花,不再那么单调、难看了。

2、小组合作,交流生活中的环保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按照创可贴上显示的类别将学生分成了五组,并撕下创可贴,将它放在五个小组内,让学生先在组内交流,然后每组派一位代表在全班介绍。下面是学生交流的内容:

生1:(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相机上拍摄的一组照片)这是我在咱们餐厅拍到的(照片内容为满满一桶剩饭),还有王红同学在教室里拍到的(照片为光线充足的白天教室开着所有的灯)。

生2:(实物投影展示)这是我在兴庆公园拍到的花草树木遭破坏的图片(郁金香被踩踏,草坪中央踩出一条甬道,小树被折断),还有李亮同学在网上查到的浪费水资源的图片(没有关紧的水龙头,大量漏水的消防栓)。

生3:我在网上查了很多吸烟的害处(展示一张烟雾变成骷髅的创意广告,学生中发出惊讶的感叹声),我看到我们组张燕同学带来的这张图以后真想对爸爸说:你不要再吸烟了,这不仅伤害了你的身体,还污染了周围的环境。

生4:(用手机播放机器轰鸣)这是我在爸爸的玩具工厂里录到的。

师:其实我们现在就能亲身感受(打开教室门,校园旁边修地铁的建筑工地噪音清晰地传来),我们就生活这样的噪音污染之中。

3;多媒体展示,世界面临的环保问题

师:(播放短片,同时介绍)随着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和谐的生态系统已经被破坏,全球洪灾,旱灾,沙尘暴等频频发生。

(课件出示)仅2008年,全球共发生重大自然灾害321次,几乎每天就有一次重大灾害发生。因灾死亡23.6万人,平均每天有647人死于灾害。而就在现在,在中国的西南地区,正在经历一场百年不遇的旱灾。

(课件展示照片)本该畅游水中的鱼儿,本该跳跃在田间的青蛙,本该一片碧绿的田野,本该祥和幸福的老人,在灾难面前,变成了这副模样。

(课件播放视频——西南大旱中的儿童)师配合画面旁白:

旱灾来临,孩子们不得不用稚嫩的肩膀挑起各种容器,去寻找一切可能找到的水源。这些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孩子本该无忧无虑的生活,灾难却让他们过早地尝到了愁苦的滋味。他们走几十里山路,一整天一整天地寻找水源,即使这样,也不能装满手中的容器。水,在此刻显得那么珍贵!看看这两三岁的孩子,守着流不出一滴水的管子,那眼睛里,装着多么沉重的忧伤。这本不该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表情,也许他们正在想世界怎么变成了这样!

(老师落泪,学生抽泣……)

师:(来到一个抽泣的孩子身边)你为什么哭?

生1:我很难过……

师:是啊,老师也很难过。如果这样的灾难降临在你们的身上,我们该怎么办?尽管我们现在没有面临这种灾难,但是我们谁也不敢保证灾难永远不会来到我们身边。

师:有什么想说的?

生2:我要多栽树,树能聚集水分。

生3:我要告诉我的所有朋友,破坏环境的后果!

生4:我要节约用水。

4、创作小广告,呼吁人们保护环境。

课件展示环保漫画和环保宣传广告。

教师要求学生仍然按前面的五个大组,分组集体创作广告语,将广告语写在绿叶卡上,由一人大声读出,并贴在每朵红花的下面,黑板上的“地球”上开满鲜花。红花绿叶在蔚蓝色的背景下分外美丽。

师:再看看现在的地球妈妈!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地球妈妈好像笑起来了。

生2:地球妈妈变美了。

生3:地球妈妈不疼了,她的伤口好了!

生4:我感觉地球妈妈在夸我们呢!

师:经过我们的努力,地球妈妈已经从伤痕累累变得鲜花盛开。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地球妈妈就会重新焕发生机!

评析:本课是一节区级研讨课,在研讨中有的教师惊叹冯老师巧妙的教学设计,有的赞叹她饱含深情的语言,还有的欣赏她别具一格的板书……由此,我就在想,冯老师的课到底算不算好课?什么样的课才是好的品德课?这个话题是有些大,要在短短的一篇文章里将品德课的教学理念说清是不可能的,但我想能把品德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最主要的特点揭示出来,好的品德课至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避免说教,用真情去感染学生。

传统品德课最大的弊端是将道德行为片面归因于道德认识,这种知识性德育,是通过对道德知识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而学习的过程是以老师讲道理为主。它的缺陷是忽视情感在德育中的价值,忽视情感机智的发生。为什么要强调情感在德育中的重要性呢?我们从人的道德形成的过程来看,先是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再是完成道德认知的建构,然后产生道德行为的冲动,最后经过不断的实践内化为道德品质,即遵循“情—知—意—行”这样的顺序。人对道德信息的接受,人的道德行为的发生都是受感情的引发和调节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换句通俗的话讲,只有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冯老师这节课讲述了环境破坏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呼吁人们要保护环境,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由于文字的局限,我们不能再现当时的课堂气氛,但就几个环节来看,“环保问题知多少”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初步感知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垃圾污染、破坏与浪费等对地球母亲造成的伤害。“小组合作,交流生活中的环保问题”从生活入手,再现浪费粮食,浪费电、浪费水,践踏花草,攀折树木,制造噪音等等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引发学生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多媒体展示,世界面临的环保问题”

引导学生感受洪水、干旱给人类带来的灭顶之灾,画面触目惊心,特别是当学生看到画面中孩子用稚嫩的肩膀挑起各种容器,去寻找水源,看到两三岁的孩子,因为找不到水,眼睛里饱含忧伤时,学生声泪俱下,而这一切是由于人类不注意保护环境,不注意节约资源造成的。学生在接受了这种道德情感的洗礼后,产生了要为环保做点什么的冲动,教师因势引导,让孩子们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借助广告的形式表达出来。冯老师的这节课以情取胜,直击学生的心灵深处,使他们产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情感,使他们得到内心的而非表面的触动,这种效果是传统说教课无法达到的。

二、巧设教学环节,达成教学目标。

也许有人会说,哪个学科都要设计教学环节,这不像是品德课独有的,但我要说如果你看了教材,上了几节品德课,你就会意识到设计好的教学环节有多么重要,有多难!学科的内容就决定了品德课是世界上最难上的课,弄不好就上成了枯燥无味的说教课。尽管现在的教材有了很大的改观,但它所提供的仅仅是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思路,而且是宏观方面的,好多内容是我们在现实课堂上无法实现的,因此教师要设计好一节适合学生的课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在听课中发现好的教学设计不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利于教师轻松自如地完成教学任务。冯老师设计的教学环节很有创意,从原本蔚蓝色的地球,到贴满创可贴的地球,到鲜花盛开的地球,它不仅直观再现了过去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同时也形象地告诉我们只要现在付诸行动,将来一定会还地球本来的面目: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冯老师设计的环节符合孩子们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孩子们在经历了第一层次“接受(感受)”后又经历了第二层次“反应(认同)”“领悟(感悟)”的过程,情感得到升华,认识得到深化。同时这节课也好操作,其他老师按这个思路也可以把这节课上好,所以说环节设计好了,往往会事半功倍。

三、回归儿童现实的生活,引领儿童未来的生活。

品德课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要尊重儿童的生活,承认儿童的生活是有价值的。回归生活,意味着教学要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单从这节课的题目来看,《生活中的环保问题》要求从生活中发现环保问题,冯老师也是这么做的,先让孩子们用看、闻、听、读、问的方法从身边找找环保问题有哪些,像水污染、空气污染、垃圾污染呀,生活中随处可见,孩子们是不难发现的,至于噪音污染,只要调动感觉器官,也是好发现的,最难的是破坏与浪费,但老师做点提示,学生也是能找到的,浪费粮食、水、电,这是常见的,破坏公共设施如践踏草坪、攀折花木也屡见不鲜,可以说老师归纳的五种环保问题,完全是来源于孩子们的生活。在小组交流时,孩子们展示的是他们课前所收集到的资料,很多资料都是孩子们用相机拍摄,用笔画下来的,可以说孩子们在课前进行了实实在在的调查、访问、收集工作。因为是真实的来源于生活的东西,所以才能真正触动孩子,使他们意识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而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的内容——西南大旱中的儿童,正是当年才发生的事,也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需要明确的是回归生活,并不是让课堂成为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如果是那样的话,课堂只能成为发泄不满和抱怨的场所。回归生活也不是停留在儿童现有的道德层面上,而是要提升他们的认识,引导他们树立道德理想。冯老师没有将课堂内容停留在诉说环境破坏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上,而是引导孩子们认识到只要我们付出努力,这种状况是能得到改善的,地球从疮痍满目到鲜花盛开便是明证,它寄托着大家美好的希望,也是孩子们未来努力的方向。从孩子们积极踊跃的发言中,我们感到孩子们长大了,他们爱思考了。

除此之外老师的综合素质也很重要,比如语言表达,冯老师的语言自然、亲切、口语化、饱含感情,很适合低段学生,教师的身体语言也很丰富,这些都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以上三点是判断品德课最主要的标准,由于篇幅所限,不能穷尽品德课的其它标准。

    以上《谈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情感培养》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谈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情感培养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谈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