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20XX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高效题组演练 湘教版必修

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高效题组演练 湘教版必修 本文关键词:人类,高考,高效,自然资源,自然灾害

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高效题组演练 湘教版必修 本文简介:【优化探究】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高效题组演练湘教版必修1资源诅咒系数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是第二产业发展)与地区资源优势偏离程度的指标,指数越大,资源遭受诅咒即资源没有带来相应的财富,没有带动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的程度越高。据此并读图回答1~3

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高效题组演练 湘教版必修 本文内容:

【优化探究】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高效题组演练

湘教版必修1

资源诅咒系数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是第二产业发展)与地区资源优势偏离程度的指标,指数越大,资源遭受诅咒即资源没有带来相应的财富,没有带动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的程度越高。据此并读图回答1~3题。

1.广东省资源诅咒系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利用率高

B.资源丰富

C.人口过多

D.气候湿润

2.为改变山西省资源诅咒系数高的现状,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①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注重资源的综合开发

②提高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扩大资源的开发和输出,促进经济发展

④转变资源输出方式,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推测下列省区资源诅咒系数最低的是(

)

A.贵州

B.上海

C.内蒙古

D.青海

解析:第1题,广东省资源分布量小,利用率高,经济发达,故资源诅咒系数较低。第2题,单纯扩大资源的开发和输出不会降低资源诅咒系数。第3题,上海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其自身的资源禀赋所决定的发展程度,在几个省区中资源诅咒系数最低。

答案:1.A

2.B

3.B

下图为某河流流域管理局根据常年水文数据(1875~2005年)绘制的“洪水频率曲线图”。若根据1975~2005年的水文数据推算,洪水频率有增大的现象。读图回答4~5题。

4.从开始出现灾害的水位看,在1975~200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其再现周期比在187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大约缩短了(

)

A.1年

B.3年

C.5年

D.7年

5.如果此流域内的降水量及降水特点没有变化,那么造成近年来洪水频率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

①疏通河道

②退耕还牧

③城市化

④林地转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第4题,开始出现灾害水位,在187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的再现周期约为5年,而在1975~200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再现周期约为2年,大约缩短了3年的时间。第5题,如果流域内的降水量及降水特点没有变化,那么导致洪水多发的主要原因就是地面环境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林地涵养水源,可以滞留雨水,延长降雨后径流入河的时间,减少洪患的危险,但林地转牧使林地的面积减小,因此洪患的频率增大。城市建筑物截留雨水的作用非常差,雨水变成径流很快进入河道,使洪患频率大增。

答案:4.B

5.C

6.下图为“我国暴雨洪涝灾害分布图”。读图,分析回答问题。

(1)试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描述我国暴雨洪涝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

(2)相同强度的洪涝灾害,A地往往比B地损失更大,分析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可从地势、地形、海陆位置等角度描述。第(2)题,灾害强度、人口、城市、经济密度等因素影响灾害损失。

答案:(1)①地势第三级阶梯多,第一、二级阶梯少;②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③平原地区多,高原山地少。

(2)与B地比较,A地位于地势更低平的沿海地区;人口密集;城市众多;经济发展水平高。

一、选择题

读我国能源保障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3题。

1.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

A.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

B.西部高,东部低,北部低,南部高

C.西部低,东部高,北部高,南部低

D.西部低,东部高,北部低,南部高

2.影响我国能源保障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能源生产总量

B.能源消费总量

C.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总量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M地区能源保障水平高,主要原因是(

)

①天然气资源丰富

②水能资源丰富

③核能资源丰富

④太阳能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能源高保障区主要位于中西部省区,能源低保障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此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第2题,能源产量越大,消费量越小,能源的保障水平就越高。第3题,M地区为四川盆地,水能资源和天然气资源丰富,核能发展较慢,太阳能资源较少。

答案:1.A

2.C

3.A

下图示意三种主要能源在世界主要国家的重要度。读图完成4~5题。

4.①②③分别代表的能源是(

)

A.石油、煤炭、核能

B.煤炭、石油、核能

C.核能、石油、煤炭

D.石油、核能、煤炭

5.能源③在法国、日本等国家的重要度较高,是因为这些国家(

)

A.该能源分布广且易开采

B.常规矿物能源贫乏

C.多海港,进口该能源便利

D.经济实力强且科技发达

解析:第4题,中国的主要能源是煤炭,沙特以石油为主,法国核能占很大比重。第5题,核电在法国、日本等国家的重要度较高,是因为核电的开发利用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较高,而这些国家经济实力强且科技发达。

答案:4.A

5.D

生产活动的水足迹是指支持一个国家(地区)在其本地进行产品生产与服务供给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绿水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蒸腾的雨水资源量,对农作物而言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雨水被蒸腾的量。蓝水足迹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地表与地下水的总量。灰水足迹指以现有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消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所需要的淡水量。读我国部分省、市、自治区生产活动水足迹组成示意图,回答6~8题。

6.灰水足迹衡量的是生产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下列地区中,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严重的是(

)

A.北京

B.山西

C.江苏

D.海南

7.导致新疆和海南绿水足迹差异显著的原因可能是(

)

①新疆的年降水量小于海南

②海南的年平均气温高于新疆

③海南的耕地面积大于新疆

④新疆的农作物以耗水量大的品种为主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8.下列措施中,可有效降低新疆蓝水足迹比重的是(

)

①跨流域调水

②大规模修建水库,减小地表径流的入海量

③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④大力推进节水型农业的发展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北京的灰水足迹占区域生产活动水足迹的比重最大。灰水足迹比重越大,意味着水环境的污染越重,故选A项。第7题,新疆的土地面积远大于海南,耕地面积也远大于海南;新疆的农作物以耐旱的品种为主。第8题,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和大力推进节水型农业的发展可以减小因产品生产而损失的水量,从而降低蓝水足迹的比重,故选A项。

答案:6.A

7.C

8.A

读太湖流域汛期月雨量分布图,完成9~10题。

9.太湖流域6月份降水多于其他月份的主要原因是(

)

A.6月多暴雨

B.6月处于梅雨期

C.6月受副高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D.6月多台风

10.2008年6月我国北方地区可能出现(

)

A.洪涝灾害

B.干旱灾害

C.冰雹灾害

D.沙尘暴天气

解析:第9题,太湖流域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受江淮准静止锋控制,多梅雨天气,降水较多。第10题,当雨带在南方停留时间较长时,南方的降水量增大,雨带向北移动的速度减缓,此时北方地区可能出现干旱灾害。

答案:9.B

10.B

(2014年韶关模拟)读“全国及各区域平均多年沙尘暴日数相应的季节变化曲线图”,完成11~12题。

11.我国沙尘暴天气多发生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2.我国沙尘暴天气多发在北方,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势

B.气温

C.城市化水平

D.植被覆盖率

解析: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沙尘暴发生在春季。第12题,北方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沙尘暴多发。

答案:11.A

12.D

(2014年杭州模拟)在风力较小、逆温、相对温度较低的情况下,随着悬浮颗粒物的增多而导致大气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现象叫霾。下图为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各月霾日数变化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以下关于霾的时空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夏季多于冬季

B.冬季多于夏季

C.三省市夏季差异最大

D.北京全年皆高于其他两省市

14.造成河北霾日数季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

A.春季降水多,霾日数少

B.夏季多大风,霾日数多

C.秋季晴朗天气多,霾日数少

D.冬季燃煤取暖,霾日数多

解析:第13题,不同地区霾的多发季节不同,A、B项错误;三省市夏季差异最大,C项正确;北京秋末和冬季低于天津,D项错误。第14题,河北霾日数冬季明显高于其他季节,与冬季燃煤取暖,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增多有关。

答案:13.C

14.D

二、综合题

15.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光伏发电作为太阳能的一种利用方式,近年来技术不断成熟,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图甲是世界光伏年装机容量变化图,图乙是我国局部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据图回答问题。

(1)结合图甲和文字材料,概括光伏年装机容量的变化趋势,并简述其原因。

(2)读图乙,指出图示四个区域中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并简述其原因。

解析:第(1)题,读取图中信息即可判断变化趋势,注意前后的发展速度差异很大;增加快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能本身的优势,使其具有市场需求,以及技术成熟使其应用成为可能。第(2)题,太阳辐射量多少与纬度、大气透明度有关。

答案:(1)总体呈上升的趋势,近年来发展迅速。太阳能是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成熟,市场需求扩大。

(2)③地区。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16.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我国气象部门规定,日降水量为50~100毫米称为暴雨,100~250毫米称为大暴雨,大于250毫米称为特大暴雨。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毫米)分布图”。

(1)说出图示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2)分析我国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成为洪水重灾区的原因。

解析: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的分布实际上也是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一种体现,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弱,东南沿海夏秋多热带气旋(台风),所以该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而我国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成为洪水重灾区的原因,我们应该从降水、地形地势、植被状况、人类活动等方面综合考虑。

答案:(1)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弱;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多热带气旋(台风)。

(2)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不合理的围湖造田、建垸;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湖水库阻塞;在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等。

8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