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2018届中考化学复习方案专题训练(七)微观实质模型 本文关键词:山西,微观,中考,实质,复习
山西2018届中考化学复习方案专题训练(七)微观实质模型 本文简介:专题训练(七)微观实质模型1.[2017·宁波]如图KZ7-1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KZ7-1A.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甲和乙属于单质,丙属于化合物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D.l个丙分子由1个甲分子和2个乙分子构成2.[2017·河南]图KZ7
山西2018届中考化学复习方案专题训练(七)微观实质模型 本文内容:
专题训练(七)
微观实质模型
1.[2017·宁波]如图KZ7-1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KZ7-1
A.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甲和乙属于单质,丙属于化合物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l个丙分子由1个甲分子和2个乙分子构成
2.[2017·河南]图KZ7-2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KZ7-2
A.属于置换反应
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NH3
C.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3
D.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3.[2017·葫芦岛]图KZ7-3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KZ7-3
A.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均为混合物
B.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3∶2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D.生成物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4.[2017·遂宁]汽车尾气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人们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图KZ7-4
(1)写出图乙中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
(2)该反应中化合价有改变的两种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5.[2017·临沂]图KZ7-5为某化学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
图KZ7-5
(1)虚线框内应填的微观图示是________(填序号)。
图KZ7-6
(2)结合图KZ7-5,从原子、分子的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________可分,而________不能再分。
(3)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7·威海]用化学方法改造物质——“二氧化碳变汽油”。二氧化碳是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汽油(主要成分为含有5~11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是全球用量最大的液体燃料。如果有人告诉你“二氧化碳能变成汽油”,你相信吗?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出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通过图KZ7-7所示的Ⅰ、Ⅱ、Ⅲ三个环节,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图中a、b是两种起始反应物的分子结构模型,c、d是最终制得的汽油中所含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
图KZ7-7
(1)要实现物质间的转化,往往需要有高效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2)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环节Ⅰ除生成CO外,还生成了一种化合物,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二氧化碳中的部分氧元素被氢气夺去,二氧化碳发生了________反应。
(3)从物质类别的角度看,环节Ⅱ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转化。
(4)认真观察c和d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试写出c物质的分子式________,c和d的分子式是否相同?________,二者是否为相同物质?________,d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5)“二氧化碳变汽油”的研究成果,使我国成为此领域的世界领跑者。你认为该成果的现实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条即可)。
7.[2017·山西百校一]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据图KZ7-8回答问题。
图KZ7-8
(1)钠原子和氯原子不属于同一种元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在图甲中:过程①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则②的微观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图甲可知氯化钠由________构成。
(3)在图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图KZ7-8可知制备物质可采用不同方法,下列产生氯化钠的方法中与图乙基本反应类型相同的是________。
A.海水晒盐
B.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C.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
8.某实验小组同学欲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性质。
[实验目的]
证明金属活动性强弱:Al>Cu。
[设计并实施实验]
小组内的3位同学分别做了下述实验:
实验
现象
甲
将铝片直接放入到稀CuCl2溶液中
一段时间后才出现了预期的实验现象
乙
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放入稀CuCl2溶液(与甲实验浓度相同)中
十几秒内即观察到明显现象
丙
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放入稀CuSO4溶液中
在与乙相同的时间内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
(1)实验中,预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推测甲同学开始时没有观察到明显实验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小组同学进一步对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为什么打磨过的铝片放入到CuCl2溶液和CuSO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不同呢?
[微观探析]
查阅资料可知两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图KZ7-9
(3)图KZ7-9中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l和CuCl2溶液、CuSO4溶液反应的微观本质是Al和Cu2+反应生成
Al3+和__________。
[提出猜想]
根据上述图示,小组同学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1:产生现象不同的原因是CuCl2溶液比CuSO4溶液中含有的Cu2+浓度大。
猜想2:溶液中Cl-对Al和Cu2+反应有促进作用。
猜想3:溶液中SO42-对Al和Cu2+反应有阻碍作用。
[设计并实施实验]
序号
实验方案及操作
现象
结论
1
乙、丙两位同学取Cu2+浓度相同的CuCl2溶液和CuSO4溶液重复实验
与上述乙、丙同学实验现象相同
(4)猜想1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2
在同一时间内,③最快产生现象,②次之,①无明显现象
猜想2成立
(5)甲同学认为通过实验2得到的结论证据不充足,其理由是溶液中的__________对实验可能有干扰。
(6)丙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排除了上述干扰,并模仿实验2又设计了一组3支试管的实验,证明了猜想3也成立。请在下列方框中画出实验设计图示。
K
9.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查阅资料]
BaSO4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实验一]
同学们取4支试管,分别加入一定量4种溶液于试管中,再分别滴加少量的稀硫酸。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1号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2号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3号试管中……
4号试管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1)3号试管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2)4号试管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
3号、4号试管中的现象能证明硫酸与Na2CO3、BaCl2发生了复分解反应;1号、2号试管中均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如何证明硫酸与NaOH、NaCl是否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实验二]
同学们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5号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滴加一定量稀硫酸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6号试管中始终无明显现象
(3)5号试管中的现象能证明NaOH与稀硫酸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图KZ7-10为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KZ7-10
[反思与评价]
(4)同学们发现3号、4号试管中的微粒数也有变化:4号试管中的Ba2+、SO42-因生成沉淀而减少,3号试管中减少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欲进一步探究2号试管中的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又补充了以下实验。
图KZ7-11
该实验证明两种物质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请结合实验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滴加石蕊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剂1和现象1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此次探究活动,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B.从微观上看,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某些离子相互结合使离子数目减少
C.判断化学反应发生,可依据有新物质生成,也可依据某一反应物消失
D.证明复分解反应没有发生,可验证某一反应物依然存在
参考答案
1.A
[解析]
此题考查基本化学反应类型、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原子构成的知识点。该图示表示氢气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的过程,属于化合反应;甲和丙属于化合物,乙属于单质;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1个丙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不可能含有甲、乙分子。
2.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微观示意图表示的意义。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NH3与O2反应生成N2和H2O,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NH3相对分子质量为17,是最小的;该反应中各反应物的粒子个数比为4∶3∶2∶6,则丙和丁的粒子个数为1∶3;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都是+1价。
3.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微观示意图表示的意义。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C2H2和H2O,生成物是C2H4O,反应前后都是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由微观示意图可知,2个C2H2和2个H2O反应生成2个C2H4O分子,剩余1个H2O,所以参加反应的C2H2和H2O分子个数比为1∶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改变;生成物C2H4O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4.(1)N2
(2)C、N
[解析]
此题考查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合价的相关知识,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1)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生成物中缺少两个氮原子,所以该物质为氮气,化学式为N2。(2)反应物为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碳元素和氮元素的化合价都为+2价,生成物中氮气是单质,化合价为0价,二氧化碳中碳元素为+4价,而氧元素在反应前后都是-2价,所以化合价改变的元素是C和N两种元素。
5.(1)D
(2)分子
原子
(3)2H2O22H2O+O2↑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故表示H2O2,表示H2O,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应选D。(2)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3)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6.(1)AB
(2)CO2+H2CO+H2O
还原
(3)无机物向有机物(或氧化物向碳氢化合物)
(4)C8H10
相同
不是(或不相同)
48∶5(或96∶10)
(5)有效缓解CO2造成的温室效应
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7.(1)质子数不同
(2)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成氯离子
Na+、Cl-(或钠离子、氯离子)
(3)NaOH+HCl===NaCl+H2O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4)BC
8.(1)铝片上有红色物质析出
(2)铝片未打磨,铝片上的氧化膜阻碍反应的进行
(3)2Al+3CuSO4===3Cu+Al2(SO4)3
Cu
(4)不成立
(5)Na+
(6)
[解析]
(1)铝的活动性强于铜,因此能把铜从氯化铜中置换出来,因此预期的实验现象是:铝片上有红色物质析出。(2)甲、乙两同学的实验操作的区别在于是否打磨铝片,因此推测甲同学开始时没有观察到明显实验现象的原因是铝片未打磨,铝片上的氧化膜阻碍反应。(4)因为乙、丙两位同学取Cu2+浓度相同的CuCl2溶液和CuSO4溶液重复实验,与上述乙、丙同学实验现象相同,因此猜想1不成立。(5)②③号试管中加入了氯化钠,导致实验现象不同,因此可能是氯化钠中的钠离子或氯离子对反应有促进作用,所以要排除钠离子的干扰。(6)实验2是为了证明氯离子的促进作用,因此选择的是0.1
g和0.2
g的氯化钠,仿照实验2,现在想证明硫酸根离子的阻碍作用,因此加入的是0.1
g和0.2
g的硫酸钠,空白实验使用的是1%的氯化铜溶液。
9.(1)产生气泡
(2)BaCl2+H2SO4===BaSO4↓+2HCl
(3)H+和OH-结合生成水分子
(4)H+和CO32-
(5)①检验溶液中的氢离子
②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6)ABC
[解析]
(1)硫酸和碳酸钠反应有气体生成。(3)实质上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没有发生改变,酸碱中和的本质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4)碳酸钠和硫酸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硫酸钠,硫酸钠可溶于水,实质上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5)①石蕊是酸碱指示剂,遇酸变红,而酸中使指示剂变色的为氢离子;②石蕊检验氢离子的存在,需要继续验证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因此需要氯化钡溶液,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6)2号试管中的现象说明不是所有的酸和盐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从微观上看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的离子结合生成不可分的水、气体、沉淀,使离子数目减少;判断化学反应发生,可依据有新物质生成,例如3、4号试管中的现象,也可依据某一反应物的消失,例如(4);反应物有可能因为过量而剩余,故不能通过验证某一反应物依然存在来证明复分解反应没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