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人才培养方案造就一流创新人才李娟 本文关键词:人才培养,造就,修改,创新,方案
修改人才培养方案造就一流创新人才李娟 本文简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造就一流创新人才——四川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实施李娟周山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对本科学生培养的总体构想,是学校组织一切教学活动和从事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其制定和实施直接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培养一流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具有时代意义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基础,
修改人才培养方案造就一流创新人才李娟 本文内容: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造就一流创新人才
——四川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实施
李娟
周山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对本科学生培养的总体构想,是学校组织一切教学活动和从事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其制定和实施直接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培养一流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具有时代意义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所谓创新人才,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四川大学历来非常重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积极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998年学校根据教育部对本科专业目录的调整,结合我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建立,启动了全面修订99级本科教学计划的工作。然后在2000年、2002年、2004年、2005年本着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的原则,依据四川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文化氛围浓厚的综合优势,在对国内外一些知名高校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立足我校实际,对构建适应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四川大学办学目标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深入的理性思考,先后进行了研究修改。从而完善了我校人才培养途径,最终形成了既注意保持四川大学人才培养的传统经验,又锐意创新的面向新世纪的具有四川大学特色的“1431X”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方案。并以此为指导,全面修订和实施新教学计划,落实各项人才培养措施,培养造就一流创新人才。
一、“一个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的修订
培养目标是制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总纲,目标清楚,才能纲举目张。经过1995年以来多次全校性转变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大讨论,我校形成了“‘厚基础、宽专业、多方向、重能力、高素质、强适应性、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2001年以后经过多轮专家研究讨论,最终明确了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强烈的创新意识、宽广的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这个目标的确定,克服了以往人才培养目标中存在的空洞模糊、对人文基础和国际视野重视不够等方面的不足,与我校“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相符合。同时也是对著名教育学家、川大老校长张澜先生提出的“学术自由,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要严格要求学生,使其成为国家栋梁、社会骨干”人才培养目标的继承和发展,对扩大我校社会影响,吸引优质生源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四项原则”——人才培养基本原则的发展
2001年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是“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整体优化原则;树立‘教学质量第一’观念,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注重利用学校多学科综合优势和文化氛围,打破学院壁垒;教学计划中要注重加大学生自主选课的比重,充分尊重学生志向,给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宽松环境”。2005年学校根据2001年新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强烈的创新意识、宽广的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重新明确了“分类指导、个性培养、注重创新、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基本原则。
(一)分类指导。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多样性需求,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技术型三类人才培养。其中研究型为研究生培养优质生源,应用型和技术型以就业为导向,同时要促进研究型人才,鼓励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根据教育对象学习能力及发展潜力,在大面积创新人才培养的同时,对优秀的学生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提出“分类指导”的原则,既是承认和正视综合性大学中各学科间的差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也为发挥各学科特点,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提供了依据。
(二)个性培养。充分认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是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在制定各类人才培养计划时,充分认识、利用和开发这种差异,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潜能开发,形成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好发展的机制。将“个性培养”明确为人才培养的指导性原则,也是我校多次教育思想大讨论,转变教育观念的结果,也将对我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产生重要意义。
(三)注重创新。“创新型国家”的提出给我们大学提出了艰巨的长期任务,因此四川大学注重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本科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以创新思维推进综合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思想全面融入专业教育之中,鼓励学生以各种形式进入到实验室或参与教师课题。对学生创新实践予以充分承认,建立创新学分确认机制,将学生的创新活动与课程修读同等对待,促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国际接轨。充分借鉴、吸收国际高等教育的先进理念,借鉴国际知名高校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经验。与国外知名大学建立联合培养机制,采取“1+2+1”、“2+1+1”、“2+2”等方式将学生成建制地送到国外大学学习,通过学分互认,共同授位使我校人才培养直接面向世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创新人才。
三、“三个层次”——课程体系基本框架的确立
2004年、2005年为全面实施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学校对2001年
“校级公共课、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践教学环节和选修课”的课程体系进行了修订,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新的课程体系,最终形成了“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个性教育”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其中前两个层次为必修,约占整个课程体系的70%,第三层次为任意选修,约占整个课程体系的30%。“素质教育层次”由校级平台课程组成,包括“两课”、军事、体育、中华文化等学生在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应获得的训练与技能;“专业教育层次”由类级平台课、专业课(含专业方向课)、实践性教学环节组成;“个性教育层次”由任意选修课组成,包括建议(专业)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选修课和其它学校认可学分的创新教育活动组成。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重点突出了“三个加强”,即加强基础课程建设,加强选修课程比重,加强跨学科、边缘学科课程设置。体现了“五个特色”,即取消限选课的概念,所有选修课程均为任意选修;选修课比例提高到30%以上,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必修课开出不同档次、类型、风格,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增加前沿性课程,学生更直接接受当代科技创新教育;增设综合性课程,拓宽了知识面,训练了创造性思维。实现了“六项结合”,即提出明确的文化素质学分要求,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加强教学实践环节,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实行创新学分制,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促进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鼓励学生跨学科专业选修课程,促进通识教育与特色教育相结合;提供学生一定的自我设计和选择的空间,促进人才质量的总体品质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将素质教育贯穿教学活动始终,促进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课程体系基本框架的确立,改进了原来培养方案的不足,给学生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多样化,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充分发展其个性。
四、“一个平台,多种途径”——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及实施
(一)搭建学分制教学管理平台,实现个性化培养。2001年9月新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其重要措施是实行较彻底的学分制,允许学生在指导性教学计划规定范围内,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自主选修课程。以取得所选课程的总学分来衡量其学习总量,取得一定的学分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标准。
在学分制基础上,我校通过实习以下制度搭建了完整的教学管理平台。第一,实行指导教师制和选课制。学校为每个学生配备了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作为学分制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制定个人课程修读计划,确定每学期选修课程。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通过预选、正选、补退选环节确定个人修读课程表;第二,实行弹性学制。各种学制的本科学生均可比基本学制提前1年或延后两年毕业。第三,实行一定范围内任意选择专业制。进入“四川大学创新人才综合培养计划”或者每学期修读学分数和学分积点达到一定要求的学生均可以在全校范围内任意选择专业;第四,实行双专业双学位制度。学生通过选课或者参加学校组织的双专业、双学位班学习,到达双专业双学位要求,授予四川大学双专业、双学位证书。
(二)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实现国际化培养。第一,通过“1+2+1”、“2+1+1”、“2+2”、“3+1”成建制地将学生送到国外大学学习、联合培养、学分互认、共同授位等形式实现国际化培养。经过近5年的建设,现已与美国华盛顿大学、马里兰大学、东新墨西哥大学、太平洋路德大学、巴黎第十大学、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等二十多所学校签署了联合培养计划;第二,通过ACCA等项目,将国外知名大学的理念、师资、教育教学方式引入我校,实现校内办学,国际认可。以国际教育本土化,推动教育国际化。
(三)通过科研训练计划,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一,通过鼓励大三进入教师课题组、实验室,形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第二,通过对学生从事创新活动,如参加科技竞赛、申报学生科研项目等认可学分,提高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四)通过“创新人才综合培养计划”,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
我校通过八年制、七年制、基地班、文理工创新班、大类创新班等实现研究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修订过程中,我校充分注意了培养方案的指导性、可操作性和时效性等特点,将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修订作为教改项目立项,由各学院成立项目研究小组认真研讨完成。修订后的培养方案经各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并教学院长签字后报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批准后方才生效。每学期教务处依据教学计划向各学院及开课单位下发下学期教学任务通知,协助并督促各教学单位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严格落实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第二专业教育等,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执行。教学计划是学校教学的法规性文件,一经制定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改动。确因特殊情况需作调整,事前须向教务处提出申请,经审批备案后予以变更。因此,新的“1431X”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符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符合学校定位,体现了学校特色和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各教学环节和课程体系整体优化、设置合理,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提高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个科学合理、符合现代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培养方案,不仅凝聚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理念,也体现了时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一项永无止境、需要不断完善的工作。四川大学今后将继续高举创新大旗,勇于承担,敢于进取,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发展完善,不断为社会培养造就一流高素质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