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教学设计: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三等奖)

日期:2017-06-29  类别:优秀教案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适应范围(标明年级和模块)高一年级(信息技术基础)
课时二个课时
fuleisi@21cn.com

教学内容分析:在学生了解信息的概念特征以及作用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信息技术的历史,以及现状,并分析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学习的影响。另外介绍把关于信息技术相关的情况总结制作成一个电子作品。
  教学对象分析: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课程面对的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该年级的学生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有独立的思维能力,接授知识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列举信息技术应用的实例,初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
(1)调查、研究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并选择适当的工具制作作品,以呈现信息、发表观点及交流思想
(2)能够通过自身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采用我们熟悉的应用软件WPS、或Microsoftoffice等软件制作电子作品,对自己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与评价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到社会和生产实践在推动了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又推动人类学习、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
(2)引导学生利用己有的信息技术知识完成电子作品的制作,并要认真了解学生己有的信息技术水平,给基础薄弱的学生以适当的帮助,增强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
(3)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内容:演示信息技术的传播技术的发历程内容,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并引导学生确定小而精的主题,制作电子作品。然后评价学生作品,让学生能参加评价和自评,这样同时浏览他人作品,吸取好的经验,改进自己的作品。  
  教学重点:通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
  教学难点:
  1.运用信息技术的实例
2.引导学生运用己学的信息技术制作电子作品。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愉快教学法、分组教学法、探究法等
教学策略:
  由于本节涉及了信息技术的理论性和操作性相结合的内容。为此在课堂教学首先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导入新课,让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技术,它的发展历程如何?其次采用讨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信息加工技术发展的两次突破内容和信息技术的正确概念以及通讯技术的发展史和因特网的作用。最后在针对要求学生将了解的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状况进行总结并制作成电子作品(电子作品的形式是文档(word)或演示文稿(如PPT演示文稿)),对这些内容采用讨论法、愉快教学法、分组教学法、探究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信息技术发展有关的情况并很好地完成电子作品,达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目的。

:2课时
教学环境:电脑教室,投影仪,网络教室软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让学生阅读课本P7页,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弋登●摩尔博士在哪一年预言关于芯片集成的晶体管数目每18个月都要翻一番而价格而下降?后来预言是否实现?从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老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很自然是引入了新课“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新课讲解:
老师问:现代社会人们主要是通过什么获取信息,记录信息,管理信息,传播信息和加工信息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总结如下:
获取信息:阅读、交谈、书信往来、看电视、访问因特网、温度计、听诊器、钟表、测量仪器、显示微镜、望远镜、气象卫星等。
记录信息:书写、印剧、照相、录音、录像、微镜等技术和纸张、胶片、磁带、光盘等介质。
管理信息:目录卡片、文件夹和数据库等。
传播信息:旗语、信号灯、钟声、电报、电视、卫星和因特网等。
加工信息:描述、分类、转换的压缩等方式。
提问:信息加工技术的发展有哪两次突破?
学生:从人脑加工到使用机械设备进行信息加工,由使用机械设备再发展为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加工。
信息技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显示信息等相关技术。
 老师:让学生阅读P8的有关背景资料内容,然后思考并讨论信息传播技术是如何演变的?
 学生讨论总结:
早期通过人传播信息→古代打仗通过烽火传播信息→莫尔斯电码→电话→无线电通信→卫星传播→光纤传播
老师:从以上的背景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信息传递方式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化的。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电话、光纤和卫星通讯等各种新型通讯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发展,使信息传播的速度及内容都内容产生巨大的变化。
二、神奇的计算机技术
(1)简单介绍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有关情况以及计算机发展的历程。
时间时间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1946~1958年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20世纪80年代
第二代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958~1964年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0年第五代智能化计算机至今

(2)让学生阅读计算机技术应用和发展实例的有关内容。
①在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模拟恐龙动画情节特技。
②介绍“深蓝”—IBM的超级计算机的下棋相当精确。
③中国的超级计算机。分析中国超级计算机对国家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三、丰富多彩的因特网
让学生谈谈关于因特网的功能?
老师总结:信息的获取—在网上可以查询不同领域的资料。
信息发布—结合海南省的成长博客网进行分析。
网上交流—结合聊天软件、电子邮件、IP电话、网上寻呼、视频会议等。
网上学习—结合中学生的需求,介绍关于远程教育有关知识。
网上购物—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网上购物是指在网上可以买到生活和学习中所需的一切物品。
网上娱乐—包括网上游戏、电影、音乐等。
老师:我们了解有关通讯技术的发展史以及信息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另外了解到因特网的有关功能,我们可是借助因特网进行生活与学习,那么下面我们利用以前掌握的信息技术制作关于Word或者是P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PT的电子作品。
操作流程如下
(1)介绍电子作品的过程:策划主题与内容、制作作品、润色作品、修改作品等环节,最后通过交流与评价。
(2)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信息工具进行信息的处理与信息的表达。(考虑课堂时间少和学生原有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让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电子作品的制作。)
(3)让学生确定主题
–CPU的发展历史
–微型计算机所使用的操作系统
–我与信息技术
–计算机病毒的由来
(4)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要包括以下内容:
作品的名称、作者和时间
*有关主题的解释
*拟用相关网站的链接及说明
*作品引用记录(参考答案)
*需要感谢的人及结束语
*比较或对比、证明及评价与分析等*相关的图片和表格素材
*相关的文件素材
(5)在让学生制作作品之前,可以让学生打开配套光盘中的学生作品,进行观看和评比,然后开始制作自己的个人电子作品。
(6)学生制作完毕,让学生把作品提交到教师机,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作品。
(评价作品的依据是根据教材P14表1-1-2电子作品评价表和本班的实际情况对该表或增加或删除一些项目,以此对全班学生的作品进行全面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所选主题的认识程度,并检测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掌握程度。
在进行电子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回顾自己制作作品过程,反思所应用的技术是否合理,思考作品是否恰当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这样有利于我们更好学好电子作品的制作方法,从而加深了了解并增进友谊。
课堂小结:我们了解了信息技术的历史、以及它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无论是对社会发展、科技术进步,还是我们的学习、生活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们应该认识到社会和生产实践推动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同时,又对推动了社会的深刻变革。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必须掌握如何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有用的信息、如何加工成为有效的信息、如何将获得的信息进行科学的管理、如何充分准确的表达自己的信息,在信息时代如何利用合理的工具合理、合法地开展交流,这些信息素养正是我们信息技术课程要学习和提高的。为此我们应做到能够熟练掌握关于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扩展和延伸自己的信息能力,从而帮助我们更加有效地利用信息。

教学反思:
  由于高一年级学生的原有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课堂中采取分组教学,就是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讨论和完成电子作品的制作,这样的意图就是让信息技术知识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带动那些信息技术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本节课的处理较好的地方就是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氛围。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以上《教学设计: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三等奖)》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三等奖)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教学设计: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三等奖)》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