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上《小袋鼠》说课稿(3)篇9

日期:2019-05-20  类别:说课稿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小袋鼠》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我说课的题目是《小袋鼠》,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课本第三册第六课。本课的教学主要内容有一、组织教学:二、聆听儿歌《袋鼠》;三、表演《小袋鼠》;四、编创与活动
  2、教学目标: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本课的特点。我认为学生学习本课应完成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聆听、表演演唱让学生明白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从小教育诱导学生应该热爱大自然,保护小动物。而且像歌曲的小袋鼠学习,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果实。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用高兴、活泼、轻快、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袋鼠》,感受音乐表现的生动鲜明的形象。
  能力目标:通过编创活动、发展学生的相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二、说教学方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在获得知识。因此,在教学本课时,一是要尽可能选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要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综合运用谈话法,示范法,情景导入等教法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本课主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调动孩子们全身的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并在教学中引导孩子们把无目的的"动"变成音乐中有规律的"动",使他们在爱学,乐意学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针对教学目标,为这堂课每个环节都作了精心的设计,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使音乐技能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于音乐实践中。下面,我说说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学生做《动物说话》律动,目的是为教学做一点铺垫,调节课堂气氛。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进入一个动物的世界,为聆听儿歌《袋鼠》做好铺垫。
  2、聆听儿童歌曲《袋鼠》
  在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听一遍音乐让学生初步认识袋鼠。接着老师借助课件给大家介绍有关小袋鼠的知识。让学生谈一谈音乐中袋鼠给你的感受。学一学袋鼠跳的动作,让学生用肢体语言来感受音乐。
  3、歌曲教学
  (1)导入:通过聆听歌曲,让学生对袋鼠有一个了解,知道袋鼠的特点:活泼可爱。从而引入到歌曲《小袋鼠》。并让学生模仿袋鼠摘果子。
  (2)范唱:通过范唱,感知歌曲的艺术形象及演唱形势。老师有感情的范唱后,学生说一说歌曲的内容及歌曲的情绪,加深学生对歌曲的感受与认识。
  (3)学唱歌曲:在学习这首歌曲时,我首先选择复习2∕4的节奏,指导学生按节奏读歌词,这样就为学习歌曲打下基础。让学生在情景表演的创编过程中用听唱法去学习这首歌曲,
  (4)歌曲处理:学生听老师范唱后讨论怎样唱才能表现小袋鼠的可爱活泼。然后教师在把第一段用不同的情绪来演唱,还有空拍处也用不同的情绪来演唱,让学生自己去对比感受应该怎样去演唱这首歌曲?
  4、编创与活动:
  (1)采用自编表演动作进行歌表演,它是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让学生在动中学,多实践,加深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鼓励学生分小组合作,或是找自己的好朋友协助合作。
  (3)用奖励法来激励学生的表演欲望,这样对学生来说是很好的锻炼。
  5、最后,渗透德育知识,让学生爱护小动物,而且还要向小袋鼠学习,用自己的劳动获得果实,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然后让学生集体跟着舞蹈视频律动结束本节课。
  反思:本节课我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1、教学活动上还应该再照顾大多数,让所有的孩子都动起来;2、在最后展示上,还应该给更多的孩子表现的机会;3、思想教育跟进应再明晰。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反思到,设计一节课,一定要考虑得面面俱到,不但教学本身要设计得好,而且一些细小的环节也都要顾及全面,上课的每一步骤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不但要用脑子备课,还要用心备课。备课不但要备教材,更重要的还要备学生、备教学方法、认真学习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总之,每一次的教学实践都给我带来很多的思考。作为走进新课程的音乐教师,我必须对以往的课堂常规经验和课堂教学模式重新审视,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今后的唱游与律动课堂教学中,不断进步、精益求

精,使学生愉快地步入音乐殿堂,让学生在唱歌表演、律动、欣赏、游戏的天空中自由自在的翱翔,尽情地去享受音乐律动带来的无穷魅力!在和学生共同体验,对教学的不断反思中,我将和新课程一起成长。
  
  歌曲《小袋鼠》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小袋鼠》这首歌曲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第三册《可爱的动物》这一单元的歌表演内容,这是一首具有诙谐情趣的儿童歌曲。本课的知识点是让学生们通过歌曲的学唱,在美妙的律动教学活动中,用体态表现音乐的情绪,开发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从而发展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教材编写意图是使学生初步学习自己依据歌词编动作,从而开发学生的音乐理解力。本课时在本单元中属于歌表演内容,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会完整演唱歌曲,可以随多媒体伴奏边歌边舞,从而学会体验、理解、表演歌曲。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在本节课出席学生11人。其中自闭症学生3人,他们的参与意识不强;脑瘫1人,由于肢体的原因,身体的协调性差一些;其余六人均为智残,在教学中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困难。鉴于此种情况与本学科特点我将学生分成三组,轻度3人;中度6人,重度3人。在教学中轻度学生独立学习,中度学生提示学习,重度学生辅助学习。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全体学生)通过对歌曲多种形式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本课歌曲的节拍、情绪。(甲组、乙组)指导学生比较完整的边歌边舞表演歌曲《小袋鼠》,感受音乐表现的生动鲜明的形象。
    能力目标:(甲组独立、乙组跟从、丙组辅助)通过创编动作等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身体协调性。
  情感目标:(全体学生)通过学习歌曲,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应该积极保护动物,并学习小袋鼠热爱劳动的品质。
    四、个别化教育计划
    甲组学生独立完成,乙组学生在教师或同伴的提示、带动下完成,丙组学生在教师或同伴的辅助下完成:感受本课歌曲的节拍、情绪和随多媒体伴奏边歌边舞表演歌曲。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唱并表演歌曲《小袋鼠》。
    教学难点: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边歌边舞表演歌曲《小袋鼠》。
    课题小袋鼠教学时间xxxx年04月19日
    六、教学策略
    情境创设法、谈话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欣赏法。
    七、教学资源
    电脑、钢琴、多媒体教学课件、音乐知识卡片、袋鼠和大树图片。
    八、课时
  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感受音乐【播放多媒体课件】
  师:欢迎同学们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大家和老师一起随着音乐跳一跳。【指导学生随歌曲《我爱蹦蹦跳》律动,师生随音乐跳舞】
    2、新课学习、体验音乐【播放多媒体课件】
  (1)导入:(猜谜语)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都学习了几个小动物在跳啊?
  生:小兔、小青蛙、小袋鼠。
  师:大家说的很对,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首有关于小袋鼠的歌曲。
  师:现在,老师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袋鼠吧!小袋鼠生活在遥远的澳大利亚,它长着粗壮的后腿,跳起来又高又远,它还有一条粗粗的尾巴,可以支撑住身体。现在就让我们看看它吧!【播放多媒体课件】
    (2)范唱:【完整播放歌曲】
  ①指导学生初听歌曲,体会音乐中描述的袋鼠给学生们的感受。【生:袋鼠会跳,它的袋子除了装宝宝还可以装果子】
  ②指导学生随着音乐跳一跳,【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③指导学生随着音乐拍拍手,【感受歌曲2/4的节拍】。
    (3)学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①师示范有节奏的读歌词;
  ②指导学生分句学习;
  ③指导学生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④指导学生随教师弹琴逐句学唱歌词;
  ⑤指导学生跟教师一起用轻快、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
    3、激发情趣、表现歌曲【播放多媒体课件】
    (1)编创:指导学生根据歌词编动作。
  ①指导学生分句编动作;
  ②指导学生随音乐跳一跳;
    (2)拓展:
  ①指导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动物是蹦蹦跳的?(小白兔、小青蛙......)
  ②完整表演歌曲《小袋鼠》。
    (3)课后作业:同学们,小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积极爱护小动物,还要学习小袋鼠热爱劳动的好品质。
    十、板书设计(略)
    总之,在本节课中,我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教授对象的认知特点,提供适合培智学生可能参与的教学方式,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体现音乐教学的趣味性,从而使学生能够以愉悦的心情学习音乐,积极投入到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去。
  
  
  《小袋鼠》说课
  教材分析:
  《小袋鼠》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中的一首需要学唱的歌曲。歌曲是一首具有诙谐情绪的儿童歌曲。五声调式,歌词简洁,生动,抓住了"大袋子"这一特征,勾勒出袋鼠特有的形象,其中量词插入带八分休止符的四度向上跳进,仿佛是袋鼠快乐的跳跃,歌曲虽然描绘了澳洲所特有的动物,但由于作者在旋律上运用了我国的民族音调和调式,听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的表现出袋鼠的可爱形象。
  教学目标:
  1.在学唱歌曲的基础上表现歌曲,感受音乐中所表现小动物的鲜明的形象
  2.了解与歌曲相关的知识,简介澳大利亚的有关文化
  3.通过学唱歌曲,教育学生热爱的自然,突出本课的主题"可爱的动物",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意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创作想象的思维,在感受音乐的同时自主的学会,学懂。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以导游员身份出现,以此介绍澳大利亚的相关文化,结合多反面知识使学生能够在音乐课堂中更了解多源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播放歌曲,让孩子在了解知识的同时也对音乐有了初步的印象,使学生在感受音乐体会音乐了解音乐,这为歌曲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节奏渗透:通过游戏,分小组模仿小动物的叫声,了解歌曲的节奏特别,对歌曲的整体把握有一定的了解,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音乐课堂是听觉的艺术,而这个环节的目的也是聆听歌曲、感受歌曲。亦加强了小组的合作性,与参与意识。
  三、舞蹈创编:根据小组的选择进行创编表演,在歌声中发展学生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而教师要成为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或帮助者。
  四,歌曲新授
  教学理念:教学设计中都比较注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这个基础理念,这一理念常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在课堂中巧妙地把音乐基础知识有机地渗透到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魅力,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并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对音乐律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
  
中国学科吧www.jsfw8.com
中国学科吧www.jsfw8.com

    以上《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上《小袋鼠》说课稿(3)篇9》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说课稿»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上《小袋鼠》说课稿(3)篇9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上《小袋鼠》说课稿(3)篇9》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