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鼓歌》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音乐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欢乐地鼓声》中的第二课《木鼓歌》,下面我从以下六个方面做以简单的说明。
一.领悟课标创新理念--说教学理念
本课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探究、兴趣培养为教学理念,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的原则,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本课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思考创作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和个性的展示。
本课课堂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习方式多样化,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思考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课堂教学尽可能的组织学生运用相互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主动性。
二.挖掘分析把握重难点--说教材
《木鼓歌》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音乐综合课。歌曲《木鼓歌》变现了佤族人民欢乐歌舞的场面,尽情抒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歌曲为一段体,羽调式。曲调明快、跳跃,具有舞蹈性的节奏。附点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八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的引用使得整首歌曲抑扬顿挫,其中还穿插有劳动的节奏,仿佛再现了劳动中一领众和的场面,显示了佤族人民豪爽、粗犷的性格。歌曲运用了很多重复的手段,衬词的使用也增添了佤族民歌特有的味道。
通过我的分析和观察,教材的编排意图是通过歌曲学习以及音乐活动,使学生初步对中国的鼓乐文化有所接触和了解,增加学生对鼓乐文化的学习兴趣。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情的把握,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技能目标: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天性的歌声演唱《木鼓歌》,表现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2、音乐素养目标:在歌曲有休止符的地方加入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感受、听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歌曲,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天性的歌声演唱《木鼓歌》,表现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在音乐时间活动中鱼人合作的能力。
以上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是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而制定的。
三.精选教法,激趣乐学--说教法
我在本课中的教学方法是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遵循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象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协助学习活动的助手作用,让学生在创作的活动中学习。"因此在本课教学中,主要运用了激趣诱导,体验学习,创设情境,听唱法,讨论法,学科综合法,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根据音乐教学特点注重运用多种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参与开放互动,个性而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
激趣诱导我主要运用在新课的导入部分通过使学生很快的进入音乐课的学习状态中,并在情绪上调动了学生激发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
听唱法我主要运用在新歌教学过程中,因为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听是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
彰显主体自悟探究--说学法
音乐课标认为:音乐教育的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学法的指导时,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整体感知自悟探究,自主练习,自信表演,小组合作,讨论创造模仿等学习方式,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富有个性方式感知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参与活动丰富体验--说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感受美
一堂好课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导入做前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本环节我通过四个层次来激情导课,让学生在听、看、问、答中了解佤族及佤族相关文化:
A.观看一段现代鼓乐合奏视频片段;
B.介绍关于鼓的相关文化;
C.出示佤族木鼓图片;
D.介绍佤族以及佤族相关知识。
以上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图片展示、声音聆听、视频观看,形象生动、具体直观的了解佤族以及相关文化。加深学生的印象,丰富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民族乐器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