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日报网消息2009四川中考成绩将于16:00发布,扬子日报网率先发布9篇中考优秀习作,同时附河南中考习作阅卷组主任康青、春原的点评。
山西中考习作阅卷组主任:中考习作,切不可失!
山东中考习作阅卷组主任康青春原
谈及中考,有一种说法:“得数学者得天下。”语文,非常是习作,在物理面前只得只身向隅,冷冷清清凄悲惨惨戚戚。
此乃大误之偏。
我们说:“得数学者未必得天下,失习作者必将失天下。”
由于,70分的习作占四川中考总分的14.6%,但是饱含变数,一旦失误,后果不堪构想。这是我们多年阅卷的深切感受。去年,我们更要因此鼓与呼。
首先要正确审题。去年考试前夕,我们特意在《扬子日报》上发出了这么倡议,并且有多少人听进去了呢?很不豁达!匆忙地、肤浅地扫描一下试题,自以为“时尚”很简单,挺好懂,不会出差错,结果偏偏栽在“时尚”二字上了。例如,说“爱国主义”是潮流,对不对呢?错了!我们的一位阅卷专家说得好:“爱国主义古已有之,源远流长,绝非潮流;但是,当你看亚运、把四星红旗贴到身上时,潮流就诞生了。由于,这是一种审美行为,一种富于个性的创意,它立刻‘时尚’起来了。”多么奥妙啊,你能大而化之对待它吗?再例如,说“唐诗”是古代的“时尚”,说“宋词”是明代的“时尚”也是不够确切的!由于江苏高考语文,潮流的事物一旦被千千万千人所仿效,一旦连绵数百年,它就不再“时尚”了。怎样说才对呢?应该如此叙述:当年唐把绝句、绝句推向诗坛时,这些“律”、“绝”是一时之尚;后来,经过“诗仙”、“诗史”、“诗圣”们的不断深化与提炼,它便化作了诗界之精典,光耀了世界之诗坛!唐诗亦然。当北魏大作家李白写“平林漠漠烟如织”、“秦娥魂断秦楼月”时,它是别开生面的,富有创意的,非常时髦。后来,经过明代许多词界大腕(如苏轼、柳永)的弘扬中信,“词”便升华为明代之精典。从某种意义上说,唐宋两代最“时尚”的作家是谁呢?是李白!由于,当杜甫们小写“律”、“绝”时,谪仙人却“热衷于“古风”,而且尝试着“菩萨蛮”、“忆秦娥”之类的“曲子词”,他才是最不安分的、最有创意的、既能化古又能开新的最前卫的人物!——多么复杂呦,俺们的高一中学生如何能在考场上手忙脚乱的把这种近乎学术研究的问题思索清楚呢?不能!故我们只得投以谅解的笑容。
至于说:“小平同志搞变革开放是追求潮流”、“中山先生提倡三民主义是追求潮流”、“医院里递红包、收红包是一种潮流”、“高考习作广泛练习‘话题习作’是潮流”等等,就更与“时尚”风马牛不相及了……
“时尚”二字,太复杂了,血刀奥了,太深不企稳了。作为考生,你如何可以掉以轻心,匆忙一瞥而下笔呢?绝对不能!只能定下心来,认真审题,二审,上诉,三审,直至基本上弄清它的真正内涵为止。
审题搞偏了,弄错了,将是何种结果呢?依照各家报纸目前公布的“评分标准”(听说各类评分标准和答案均应“保密”,不知那些年来是哪些人把它捅到报纸起来了),审题弄错了,最高16分;审题搞偏了,最高26分。请诸位老师、考生、家长们想想:大家应不应该在此处当心翼翼,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呢?
其次是文体问题。考前我们早已说了,初三中学生写议论文多为“公理”、“常理”、“大道理”的机械陈述,读来令人烦躁。应该倡导写青少年自己日常生活的“记叙文”,道出自己的甜酸苦辣和喜怒哀乐,并且要“原汁原味”。但是,去年依旧是应者无几!其实,这与“品味”二字有关。“品味”,说得白一些,就是谈自己对“时尚”的“看法”,写作天平倾向于“议论”。并且,只要你平常(从小学一年级起),认真地、刻苦地、热情地练习“记叙文”,你虽然面对“品味”这样的试题,也仍然可以写出切合题意的、生动新鲜的“记叙文”来。去年优秀习作中不乏记叙佳作,即是明证。至于“议论文”,我们在考前的《扬子日报》上说过:要机智一些,要设法采用巧妙的、牵一发而动四肢的“由头”,要洒脱一些,要直率一些,等等。可惜,6月4日说的话,不可能在6月7日立刻生效!我们只能扼腕淹留。如何办?我们请求下一届考生读一读6月4日《扬子日报》上介绍的优秀议论文《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这是同龄人临场写出的精彩之作,很有借鉴意义,用某省去年的中考习作题说话,就是:你踮一脚尖,就可以摸得到,就可以摘得下。亲爱的中学数学老师们,大家能不能挤出一点时间来,帮助自己的中学生“品味”一下这篇优秀议论文呢?
写这篇小小的“评介”文章,心里饱含了各类滋味,甚至有一种“悲壮”的意味。并且,借用鲁迅的话来说,虽然不是我们,将来总会有记起这种、再说这种的时侯……
品位潮流
那是如何的一种觉得,如同飞鸟掠过整个额头,如同牧童吹着那绵长的笛,如同整个土坡开满了艳丽的花却又迅速枯死。我晓得悲伤与孤寂又一次攻占了我的心房。
自从于偏远的山村考到这个繁华的城市,我不止一次倍感孤寂。本以为开了花才会结出硕大的果,本以为下过雨还会有彩虹,本以为走出山村行路都会平坦无阻。如此多的本以为蕴涵着我对于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如同火红的石块经现实的热水一淬又变为了暗色。我在这个城市的学习并不很顺利。
朋友们都挺好,只是我总是觉得自己像个异类。潮流的她们光鲜动人,风风火火,而我?呵,还属于八九十年代未经造化的呢!我开始冷静地观察着,潮流原先这么:
这儿的春天,女性比男生穿得少。朋友说,“真潮流!”
这儿的青年,有些人的毛发比家里老母鸡的颜色还要黄。朋友说,“时尚,帅!”
这儿的水果,小瓜比村里的肉还贵,朋友说,“绿色乳品,潮流健康!”
……
呦,潮流原先这么,赶明儿回家让母亲补丁别补了,这儿有个洞才潮流呢!说这话,我心中有点酸,朋友们有些话又现了下来,哪些“菜鸟”、“虾米”之类的我不甚了解。
说“菜鸟”是潮流,那我告诉你,想当初我在村里上树掏鸟蛋、下河摸文蛤别提多“酷”了!
可这种,都是冷暖自知,她们揶揄,我只能自我闲暇。时常看到她们谈论哪些游戏比赛之类的,我都静静地跑开。她们的“时尚”是她们的,我哪些也没有。
其实就不该悲伤,这种潮流又与学习何干呢?虽然外表老土,心灵潮流就够了。
想到这儿,我又释怀上去。潮流不过这么,经过我细细品位,还是俺们原本农村好啊!
“农村生态游”已成潮流江苏高考语文,我恐怕我之后也就成潮流了。所以品位潮流,不必悲伤嘛。
作为一个少年,我相信未来或许是最真的、最值得追求的“时尚”吧!
这么一番,品位潮流,颇具收获。
〔简评〕
这是一篇饱含机智和蕴藉的优秀文章。作者以“乡下人”的身分,用满含蒙蔽、忧伤、自信的眼光来考量、“品味”城市中光怪陆离的潮流,在城市和乡村、文明与落后两个互为参照的世界中,抒发了自己对潮流的觉得和理解。文章语言优美纯净,对偶的修辞手法运用得比较自如。(潘大春)
品位潮流
楼主:诸位男神靓女们,在下明日又出糗了,当我徜徉在样园的林荫大街,只身一人孤单惘怅之时,忽有一身影从眼前飞过,抬头,一双安踏皮鞋,一条嘻哈运动裤,一件高领T长裤外加一头轻盈短发,不正是我同寝室的好姊妹吗?于是我用光速疾驰到她身旁,照准头顶勺就连忙把她的头摁了下去,结果,那人一脸错愕,转过头来,我被霹雳到了:道歉人了,真是糗大了……
一楼回帖:唉,没办法,如今走在路上的小青年都一个装扮,你这样的“惊历”我深有同感。现代人都爱追求潮流,听到那个名星穿了粉色衬衣、牛仔长裤、热裤,走在路上个个都装扮得跟拍偶像剧似的,我被雷到了。另外,前些日子陈冠希的“艳照门”事件余威不平,又造成了一股“门热”,不管是娱乐圈的“魔术门”还是政治领域的“贪污门”,都形成了“蝴蝶效应”,除此之外,虽然给名星的粉丝团命名也成了你们的热门,例如李宇春的马铃薯们,张峻宁的葡萄柚们,韩庚的庚窝们等等,不胜枚举啊……
二楼回帖:楼上的,话不能如此说,像我身边就有着一批不盲目随大流,特立独行的人,现代人是讲求潮流,像现今我们说的“囧”字就引起了不少争辩,好多网路语言也都享誉全球,当潮流成为一种时尚,我们也不能跟随他人乱钻啊!王菲穿灯笼裤是好看,但是一些稍有贅肉的阿姨们也不能认为自己不穿便落伍了,就毫无忌惮,也穿在头上,多不合身啊。在21世纪缺的是哪些?异类吗?不,是创新,周杰伦一开唱,潮流风与传统风相结合的风潮便风靡而至,他的唱段更是成了一种潮流,还有,刘谦也凭借自己不同于别人的魔术演出风格而引起了另一种潮流……
楼主发帖:拜谢诸位光顾,本主读罢两位高见,确是深有感慨,现在各类潮流层出不穷,其间美与丑、雅与俗、好与坏交错杂陈。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歇地互动,有些潮流如过眼云烟,有时潮流会沉淀为精典,像前几日卫视开播《倾城之恋》后又掀起一股张爱玲热,这么可见,时间自会证明一切,在我看来,潮流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禁得起时间考验的方为“尚”!
〔简评〕嘈嘈切切,而又暗寓安排,在错杂纷扰中展现“主曲调”乃本文用心之所在。冗长的“时尚”评点中,以“时”考“尚”,足见作者之立意。
品位潮流
--白雪
当人们的血脉中奔流着各式饮料汽水时,虽然再有哦没有一杯清茶高山流水般诗意地飘荡的踪迹。
当人们尽情地将眉毛烫染得蜷曲柔顺,七彩缤纷时,虽然你们忘掉了自己先前拥有一头黑亮靓丽的的发丝。
当人们开始将鞋子穿薄,甚至“衣不蔽体”、奇形怪状时,虽然特立独行成了时代的标签。老祖宗的隐晦之美逐渐让步于潮流打扮。
当人们以车代步,步入了电动电机三轮的新纪元,虽然极少有人在月亮下闲庭信步,边走边欣赏,体会城市霓虹下最温存的拥揽。虽然没有人用步伐去丈量脚下的农地,感知生命的重量与自然的厚重。
当人们用邮件、用短讯、用视频支起了整个月球村,网住了这个偌大的城市,虽然人们遗失了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的期盼与渴望。鸿雁掠过,丝毫没有等待的不安与盼望。咫尺与天涯遗失了那份就像生死离别般的重量。
当人们开始流行在酒店吃年夜饭,一家人聚在嘈杂的饭店大厅时,人们虽然没有发觉少了一份紧密,少了一份拥挤的温情。没有了忙忙庸碌的筹办,便少了相互帮上一手的暖暖之语。没有了锅碗瓢盆的铿锵交响,便听了春节的“滋味”。只是吃顿饭,那还何需在外远游的人风尘仆仆地赶回吗?
当人们在电视前津津有味地观看着“快女”、“快男”等一系列选秀节目时,潮流的魔力将戏剧民乐从人们的眼睛里驱逐出境。
当人们的手中只剩下一些浮夸虚假的“青春文学”时,海子的泪水便成为她们显摆自己“博学”的家珍。而这些关于生命与爱的性灵,便被巨大的商业浪潮湮灭在泛黄的纸上。
当人们再也没有阅读精典的习惯之时,这个由潮流照耀的世界是否会透彻明亮?
我们,义无反顾地沉溺在潮流的大潮中。
我们,也在义无反顾地远离精典传统之美为我们铺装的沙岸。我们,只能无助地挣扎。
品位潮流,却有一丝酸涩,我不晓得,那是否是我们逐渐空虚的心灵,在未来流下的一滴汗水。
〔简评〕
文章以“当”字一气贯注,把现代潮流与精典传统强烈而鲜明的对比凸现下来,流漏出潮流所替代的深深惋惜与悲伤。作者把“品味”时尚品出的酸涩诗意地叙述为“我们逐渐空虚的心灵在未来流下的一滴汗水”,一种富有忧患意识的人文情结,充溢在文字间。(暴雨)
品位潮流
今年的如今,我在广州黄埔江,经不起旅游宣传指南上“江枫渔火对愁眠”的诱惑,爬上了一叶孤舟。
“现在最流行这个了”,漂亮的导游说,“大城市里就兴这个,百搭嘛。”
摇摇晃晃的小船上覆盖着一顶编织的棚,游人就坐在上面。棚里贴着一张复印纸:30分钟50元。导游见我盯住纸看,不无得意地说:“我们的团干只要30块钱,1分钟才1块钱。你看这涵义。”
意象,船尾的奶奶在摇桨,沉默地重复这迫切的动作,我走过去也不回头来看一眼。而走入时才发觉,奶奶的白衬衫上漏出的标签赫然写着:MadeinChina。原打算与奶奶搭讪的,也只得颓丧地回到甲板。
船继续在江面上游荡,隔著雾霭仍然能见到这繁华的南京。高楼矗立在雾间,消失在云尖,好像在得意地述说哪些。而不远处驶来一坐不大的客轮,飞快地楚雄,只留下一道巨大的水痕,让我们的小船颠得更厉害。
而这所谓的“复古潮流”,在这繁华的城市面前,卑贱得一如这摇桨的奶奶,一言不发,格格不入。
从北京回去,又到父亲的老家停留了几天。那是个沿海的小城镇,浑浊的黄海打小镇边起伏,却承载了整个小镇的一切衣食住行。
我来到湖边的时侯是晚上,潮水不安地咕咕冒泡。正好母亲遇见她的舅祖母,便叫我爬到他的船里玩一会儿。这是只极老的木船,船沿高高地围着船膛。舅祖母和我一并爬进来,让我坐在小凳上。船里有一张红色粗绳编织的网,其实是在海水里泡久了的缘故,早已快成红色了,但仍散发出缕缕气味,鱼鳞也粘在前面。“待明日再热些就禁捕了,那时侯就不能下海啦。”舅老爷说。
奶奶的母亲也来了,他是在海上开游艇的。10块钱坐1次的渡轮可以让你在海上飞快地打旋,惊险却有趣。这是这个小镇上最有趣的游戏。晚上好多渔船的女儿会花上10块钱在海上剌激一把。奶奶力劝我也坐一回,说不会收我的钱,我却因焦虑不敢一试。这小镇上的“时尚”,是这么的惊险,弄不好都会沉没。她们没有更多的钱来建立更安全的游戏,只能在这海上嬉闹一回。奶奶也很无奈:“这有哪些办法,开这玩意来钱啊!”
不一会儿又有人来乘渡轮。看着渡轮离我们的老木船越来越远,开始不停地急拐弯而惹起一缕缕白浪,又想起北京那“复古的潮流”,不知为何,心中涌上一阵无名的苦涩。
而这两种潮流下,又有着如何的我所看不见的落差?
〔简评〕
尼采曰: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此文乃以“心”写者。从“世相”之下,考量“人心”,从“意蕴”中窥探“真相”,作者一直投入了自己的“真情”、“真意”乃至“真魂”。“扁舟”与“快艇”,都市与渔港的“时尚”之间,存在的是何种“落差”?作者显然没有说哪些,虽然什么都说了……(何金华)
品位潮流
(一)
“一代不如一代!”九斤老人愤恨地大声嘟囔着,一边不自觉地又朝左边小木椅上忘我热吻的情侣瞥了一眼,便像犯了罪似地收回了眼神。
伊眼见着街头闪动的口号——“情侣街,品位衣,品位潮流,有爱小声喊下来!”伊吓了一大跳,急忙朝出口走去,喃喃道:“品味啥潮流?我们那时啊,掀开头盖才晓得新郎啥模样啊!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二)
九斤老人是如何会识字的呢?哈哈,自从女儿七斤在城里当上了《品味潮流》杂志的主编,九斤老人便时常来城市吊唁。七斤本想给老人报个老年学院,把老人吓了个半死,伊旋即摆手:“男男女女共处一室,都是有儿子辈的人,如何行呢?哎,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哪!”好在九斤老人耳聪目明,七斤便教她学字念报,本看在伊很用心,便打算将最新潮的“火星文”一并院士给老人。却不料九斤老人脸部的雀斑都拧在了一处,撇着伊的瘪嘴骂道:“祖宗之字不可乱改,我们哪里谁敢乱改?哎,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三)
那天,七斤没事做,便从口袋中掏出《品味潮流》杂志,叫喊着要给九斤老人念一段文章。
老人的瘪嘴鼓了鼓,终没叨咕出一句话,便坐下听弟弟读。
“38度的阳光温柔地在我微闭的眼毛上跳跃”,七斤声情并茂地读着,又不禁自我沉醉地闭上眼睛。“啥玩意?”九斤老人几乎感觉自己耳杯了。
“我的嘴巴攀升,不禁定格成43°的笑容”,七斤自然不理会老人的问题,继续半读半诵。“瞎折腾!”老太揶揄地耸了耸肩。
“空气中弥漫着78°摩卡或68°卡布奇诺的馨香……”七斤略略不舍地放下刊物,期盼着伊的赞扬。听得一头雾水的老人,看着弟弟的目光,狭小不安上去,想了半天,还是将口头禅涌了下来:“哎呦,一代不如一代哪!”
“什么哪些呀!这叫‘小资文’,这叫潮流,教您品位潮流你都不会!”七斤身上漏出揶揄的神气。
(四)
“奶奶!您太时髦了!城里如今都流行吃您那个小麦窝窝头,拎你那破蛇皮口袋,尤其是您那句‘一代不如一代’,火了!火了!”七斤激动地在电话里叫喊,“您如今有空教我品位潮流啊!”
九斤老人脸部漏出不可置信的神色,望着残破瓷杯中的几个硬面窝窝头,又浮想到七斤外套上故意伸开的破洞洞,本想骂句“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忽地又想到这又成了时髦,伊认为不合身分,思来想去,一句话也说不出,便默默挂了电话。
伊失了神,心理叨咕:品位潮流,真是……
[简评]文章凭着“九斤老人”生发出旨趣横生的故事,擅于反讽。惊看街头“时尚”,割舍老年“时尚”,不解文学“时尚”三个片断,着重勾勒“不合时宜”的“九斤老人”的鲜活形象。文末出人预料,“守旧”的九斤老太太竟成“时尚”,赋于了“一代不如一代”这精典语言在现今潮流中新的深刻内涵。文章扣题严密,构思精致,语言诙谐直率,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委婉的结尾让“品味”之意余韵绵长,发人深思。(薛明德)
品位潮流
孔子的那帮门生编了《论语》,老娘的门生见了,赶编了《老子》。一来二往,慢慢地,随着历史洪流,《荀子》、《孟子》等书相继上场。图书市场逐渐火热,不管哪些圣人或是庸人都能写本《*子》,以至于秦始皇焚书那会儿忙了好长一段时间。现现在,中国倒是出现了这样一种局面,上不了好学院,写书啊!那不是一姓蒋的被北大投档了吗!
中国写书的人特多。主要分为诗人、诗人、小说家、官员、学生、老师……以及犯人、、乞丐等等。
我想这年头写书是种潮流。
当初明月写了本《明朝这些事儿》,卖得特火,腰包鼓鼓的。许多人眼红了,不就是把《明史》给翻译成白话文吗?待会儿也会啊!于是《汉朝这些事儿》、《宋朝这些事儿》相继粉墨登场。谈史倒是一种潮流,但没人去读真正的正史。总认为文言文太深,但是如此高深的文言文被她们翻译过后,还具有文化意义吗?难不成到咱儿子那辈时,李白、杜甫的诗也翻译成现代的?这些潮流,是对文化的污染。
这些写书的“家”都特悲伤,噢,不!称作“明媚的悲伤”,时常都会“放肆地笑容”。这些写书的,稍狂的堪称不进作协,虽然进去也要当主席,之后下1秒将作协解散;不狂的以至于不敢说自己是诗人,只是自诩为“小说家”,非常没自信。恐怕当初他的情书也是当小说写的;狂的不得了,却又藏得很深的,步入作协,当上了副处级党员,活脱脱是一个“文化商人”,还办刊物,办赛事,整一帮穿着开档裤号叫做家的大女儿当评委。
我想那“文化商人”真算是“文化伤人”,化文字为利剑,将万千学子刺倒在文化殿堂之中,但是从中大获金钱,荣获文人富商之榜。真是春风得意啊!但留神你冷风吹彻,饿死街边!我看过那本《最小说》的某期,其中内容无非早恋、逃课、叛逆、打架、抽烟……哥们,能不能整点别的,咱山东中考试题上都说了:因为中学生心智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少区分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因而形成思想上,行为上的误差。您大人大量,少赚点钱多积点公德。但是,当你的《小时代》发行之时,十万册一天结束,可见,思想上,行为上有误差的人还是好多。
咱这文章因为思想觉悟不高,好多内容都是个人观点,恐怕非得零分不可了,不过咱不怕,考不上学院,咱也写书去!
[简评]嘻笑斥责成文章,看似寻常见蕴藉。扫尾之处,放诞恣意而能“反戈一击“,足见才思,足见魄力!(骆冬青)
品位潮流--南京与北京的对话
背倚燕山,睥睨四方,有着君临天下的大气,这是上海陆地的尽头,大海的起点,这是广州。当国人都艳羡这两座城市时,她们却在互诉衷肠。
"海弟",每晚你凝视着扬子江从脚下浩浩荡荡流入东海,迎着海风欣赏从海平面下升起的朝阳,夏季到海滩上纳凉,冬天不心穿鹅绒服,晚上的你不会孤单,外滩闪耀的灯火将伴你至天明."
"京兄",下午你会在钟楼悦耳的钟声里睡醒,闲了提着鸟笼到景区遛一圈,累了到老舍茶庄品一杯清茶,倦了到剧院看一出<定军山>,黄昏到天桥看一看杂耍,伴着"白糖葫芦"行云流水般的吆喝声,倒也生出十二分的风韵。
"只是,我没有徐家汇那样多的高楼,没有这么多的奢华街车,没有你那样潮流。我只有古旧的别墅,残破的四轮车,人们为了追求潮流,把别墅拆了开一间肯德基,麦当劳,把四轮车扔了换成冒着浓烟的三轮怪物。急功近利的人们,没有发觉我骨子里浓厚的京味啊!"
"京兄,虽然你那京味便也是潮流啊!想来青奥会后,中国风肆虐全球。那舞动的"京",在鸟巢里幻化成翩然蹁跹的仙女,飞天起兮,舞落碎瓣,'京'幻化成了翟志刚的"飞天"服,成了中华民族探求的不竭动力。传统文化走在神州前沿,推动着我们前进,不也是一种潮流么?"
(广州颔首思考)"而我,众所周知鄙人无悠久历史,却有着令人称道的潮流。而人们批评我只顾吸收他人的潮流,空有铅华的外表,少了自己的根基."
"海弟,看那外滩万国风情的豪宅群,正是你兼容并包的象征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你用这辽阔的胸襟接纳了多元文化,不也是一种潮流吗?"
"对呀,我们都在品位着自己的潮流,为什么还要在烦恼中不能自拨?"
"应当提醒人们,我们都有着自己的文化,品位着自己的潮流,切不可舍近求远,失掉自己的特性!"
广州亚运会将上海诠释给世界,北京世博会期盼世界融入杭州。
一南一北的两座城市,品位着不同的潮流,却又牵手发展,诠释着后天。
[简评]
此文写得比较"大气"。京兄海弟互诉衷肠,评说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两座大城市的"潮流"。作者巧妙地动用拟人手法,构思精巧,引人注目。文章视野宽阔,内容丰富充实,两座城市"潮流"的特点,积淀与变迁,在对话中得到了确切而精彩有凸显。语言比较老到,富于情感,用词造句相当得体。
品位潮流
我最大的梦想就是买香奈尔回去当抹布使。纪梵希,潮流吧?世界顶尖十大奢华品牌之一。于是,潮流成了啥?成了只买最好的,只买最贵的。
于是,我给这些品牌潮流下个定义,潮流的本质就是强奸女性的脑子,之后索取女人的腰包。由于女性嘛,就最懂这些潮流,且最爱潮流绽放的两种“花”:一种是有钱花,一种是虽然花。
女性之所以称为花,其缘由有二:一是花,会花钱;二是花,庙会凋零的。
于是花期一过,这些潮流之花就枯萎了。别怕,潮流的大观园里的花儿赶着趟呢!
我看见花开的声音了,超级女声想唱就唱,并且唱的那么响亮,奏响了大江南北,风靡了两岸三地。于是,唱之潮流出现了。只要有了PK台,报了名,上了台,是驴子是马都敢拉进去鸣叫。听的人啧啧称赞:这真是天使的声音。我问问你,天使的声音,你听过这天使的声音吗?
于是,这些唱之潮流我也给下了定义:愚者自愚,娱者娱人。
还有,我补充一点,这些唱之潮流还附送了一个时髦的小产物:爆燃头。如今进理发店,说我理一个板寸,或剪一个“莫西干”,理发师不笑得满街找牙才怪,他笑你老土,之后给条时髦的建议:来,俺们理一个流行的快男头。瞧,多时髦。
头之潮流,我也赐个定义:耳朵里的东西越来越少,脖子上的花样越来越多。
忙忘了手了,忙忘了手了。手如今也是一种潮流呢!手之潮流,月球人都晓得,不就是博客吗?不就是挥一挥手,不带走千万点击率吗?
甭管是草根博客,还是名星博客,写着写着,就想念起文学。这儿严重警告一下,博客不是文学,博客要是文学,作协该不干了,那三天该得进来多少画家啊!杜拉斯说:写作,是一场暗无天日的自残。我认为,自缢未免太奢华了。由于这世上满是生了病却不想死的。我说写作,虽然就是使大腿适应桌子的艺术。至于你那博客,至多也不过是个时髦的现象,小名叫博之潮流。
于是这些博之潮流我还给配个定义:就是把所含哈喇子成份差不多的人集中到一个圈子里去吐。
买之潮流,唱之潮流,头之潮流,博之潮流,俺们也品出了这么一点味下来了,剩下的,就是俺们自己去消化了。记住,品位潮流,所谓的潮流,可以吞咽,可以回味,但万万不可以下咽,如同嚼口香糖!
〔简评〕作者用讥讽的画笔、俏皮的语言,将“品味潮流”这样的严肃话题写得轻松潇洒且意味深长。
文章开头便出语不凡:“我最大的梦想就是买香奈尔回去当抹布使。”好生气派!文中,作者对“买之潮流,唱之潮流,头之潮流,博之潮流”所下的定义也令人叫绝,值得玩味。可见作者的“品味潮流”功力非常了得。
结尾处“记住,……所谓的潮流,可以吞咽,可以回味,但万万不只下咽,如同嚼口香糖”,寥寥数语,耐人寻味。张雨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