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音乐欣赏》说课稿
一、说大纲
高中音乐新课标中指出,高中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其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俗歌曲因其大众化、全民化的特点,得到许多中学生的喜爱。把流行歌曲引进课堂——这是课堂设置中的挑战,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本节课选择了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欣赏通俗歌曲。
二、说教材
(一)本课的教学内容
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教学用书”中的“第五单元:欣赏现代流行——通俗音乐”中的“中国的通俗音乐”这一子课题。教材从起源到发展的高潮期几个阶段来介绍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学生是高二的学生,他们相对已经有了一定的想象力和艺术修养,但是在选择音乐的判断方面还是有所欠缺。
(三)设计意图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俗歌曲因其大众化、全民化的特点,得到许多中学生的喜爱。把流行歌曲引进课堂——这是课堂设置中的挑战,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本节课选择了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欣赏通俗歌曲。
(三)、教学目标
1.了解通俗歌曲的特点,对“通俗歌曲”这种音乐形式有一定的认识和鉴别能力,并能主动参与讨论。
2.能够充分感受、体验通俗歌曲中所表现的音乐情绪,理解音乐内容及意境。
(四)、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多角度、客观地评价鉴赏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通俗歌曲。
三、说教法
1、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作品的意境、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热情,本课教学环节进行如下设计:播放不同风格的歌曲例如:美声、民族、最后通俗(导入课题)——介绍通俗音乐的概念和特点——中国通俗音乐的三个发展阶段——讨论中学生应该唱什么样的通俗音乐——师生激情演唱《真心英雄》——课堂总结,教师提希望。
2、本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欣赏通俗音乐为手段,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重对歌曲的表现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风格方面进行对比,拓展学生思维。
3、通过介绍通俗歌曲的特点以及我国不同时期通俗歌曲的风格,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总结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表达见解,使学生多角度、客观地评价和欣赏不同类别的通俗歌曲。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为了导入本节课的课题内容,我设计首先播放集中不同唱法的歌曲片段让学生听,并让他们在听了这些歌曲片段后后回答,他们最熟悉和喜欢的是哪种演唱风格?学生肯定回答是通俗歌曲,从而揭示课题“中国通俗音乐”。
(二)、了解通俗歌曲的概念和特点(多媒体展示)
要了解中国通俗音乐,首先就要了解通俗音乐的概念和特点,从而才能带着这些特点去欣赏后面教师列举的每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三)、向学生介绍通俗音乐的三个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前: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起源):新中国成立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港台歌曲和校园民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九十年代初(“西北风”时期);改革开放后到至今:(成熟期、形式多样化)。
(五)感受与体验
1、教师先导语:(我国通俗歌曲从起源到今天的日趋成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那么究竟我国各个时期通俗歌曲有什么特点呢?是不是所有的通俗歌曲都适合中学生演唱呢?通俗歌曲到底可不可以进入我们的课堂呢?这些正是我想在这节课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的问题。)
2、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三个发展阶段的代表作品。
3、我国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欣赏:
(1)这一环节是对每一个发展时期的代表作品的欣赏,我一共挑选了5首经典的通俗歌曲,采用影音结合的方式,在欣赏的过程中,我会让学生从歌词、唱腔、风格等方面上去体会歌曲的时代特点,采用师生互动结合,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总结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表达见解,使学生多角度、客观地评价和欣赏不同类别的通俗歌曲的方式教学。以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歌曲的魅力,更好地体会歌曲的情绪。
如在欣赏《九九艳阳天》的时候,我将先简介当时的时代背景:当时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这首优美抒情的歌曲被带上了“小资产阶级情调”的帽子,受到的了公开的批评。在此后二十多年间,中国又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三年自然灾害、和史无前例的“xxx”,通俗音乐基本上销声匿迹了。
九十年代中期至今,中国的的通俗歌曲进入一个繁荣的时期,当今音乐人把中外、古今、传统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糅合在一起。如:周杰伦的《东风破》,教师给学生指出这首歌曲之所以流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