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晚会上的相声《不还钱》不经意间将“讨债”带入了大众视野。 “不良资产”逐渐被社会所认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追债”和“不良资产处置”将是未来普遍的经济现象。
2018年夏天,我们用四个字来概括不良资产市场。 资产包“新贵炒作”,社会资金新鲜注入。 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文章。 谁能想象 4 年后的明天? 华融亏损1029亿。
前六年的不良资产主要是新政下国有企业剥离的不良债权,对应几桶油,几大煤企,各种中文字头。 我曾经开玩笑说,不良资产被收购后的第三个六年,不良资产可能和当时的央企一样,是市场的主力资产。
回顾2021年,展望2022年,以下四个关键词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影响不良资产市场和业务走向。
1.房地产爆炸
中国房地产业经过30年的野蛮生长,开发商早已背离了单纯的拿地买房的本质。 一个建房行业,杠杆高到会划出“三道红线”,商业模式也变得“高大上”。 营业额”。平均来看,2021年每个月,一家知名民营企业都会爆发,其上游供应商、下游服务商都将陷入债务黑洞。
2、破产重整
2021年1月29日,南航宣布启动破产重整程序。 重组计划于10月实施。 南航一分为四,负债1.1万亿。 这五年的危机管理基本告一段落。 2021年破产企业名单中还有清华方正、清华紫光等知名产学研机构。据南京期货报统计,2021年共有25家上市公司启动破产重整, 17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将启动破产重整,又一注资企业实施破产重整,破产重整涉及企业43家,创历史新高。 另据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全球法院受理的破产案件将涉及超过4万家企业。
3.不良个人贷款
万亿规模的不良信贷资产是2021年行业一片全新的蓝海。交易端的工行和AMC从试验模式到成熟模式仅用了一年时间。 随着监管主营业务和业务领域的明晰,可以预见,未来不良信用将成为本土AMC战略家的必杀技,交易规模日益扩大,监管范围日益扩大。试点项目也有望扩大。
4、AMC回归主业
从中报延期、停牌到确认亏损逾千亿,中国华融承包了2021年几乎所有与AMC相关的热点。对于AMC来说,2021年确实不是一个好年头记起。 将继续回归主业,出售好不容易拿到的金融牌照。 出个大AMC还钱给财务妈送业绩。
我曾经作为从业者参与过不良资产,一度认为“资产包”和“交易”占据了行业的C位。 如果只是资产包和交易,相信在2022年,还是会出现有阻无路的尴尬局面。 今天的从业者将面临业务更丰富、项目更复杂、市场主体更多、市场更成熟的市场环境。 我们可能需要更明确的定位,充分认识到市场已经从以交易为核心。 服务至上。
以下是我们整理的2021年不良资产行业的大事件。 欢迎评论留言,送好礼!
2021年不良资产行业最具影响力风暴
TOP1:华融亏损1029亿,领跑新生
2020年4月,华融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发布2020年中报,重组甚至倒闭的传闻也日渐沸腾。 四个月后,华融中报终于公布:巨亏1029亿。 成为中国历史上年度亏损最大的上市公司。 主要诱因是赖小民激进扩张导致的坏账大量摊销,而华融这两年已经为此付出了1727.64亿元。 在洞口全面浮出水面的同时,华融宣布将逐步清理华融小金、华融期货、华融金融租赁、华融丽水建设银行、华融汇商、华融证券等华融信托债权重组的牌照。 为补充流动资金,华融引入了兴业、信达、中保投、中财险、汇添富五家主要投资方恒大确认将出售资产自救,募集资金420亿元。 此战过后,花容重生。
审查
华融是资产规模最大的省级AMC。 从它的脸上,可以充分看到中国不良资产21年的发展轨迹:从最初的四大AMC的六年协议,到最后整个行业和模式的扩张,集齐了所有重要的金融牌照板块,成就了万亿资产的金融控制帝国。 短短时间,风光无双,却背离了历史使命和初衷。 华融事件证明,四大AMC必须且急需回归主业。 今年以来,长城资产和东方资产相继将非主营业务资产搁置。 收缩可能存在,但未来可期。
TOP2:不良债权转移的实施
从价格见顶到拍卖成交仅用了9个月
2021年1月7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不良贷款出售试点工作的通知》和《银行出售不良贷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即将批准出售不良贷款单户不良按揭及个人不良按揭批量销售。 3月1日,平安建行联合工商建行提供首批不良信贷资产,东方资产以溢价5获得平安建行资产包,刷新了行业新认识不良贷款的价值。 截至目前,已有534家机构开立坏账销售业务账户,其中受让方5大AMC均已开户。 每年不良信贷投放量近40亿(具体有待统计),其中,平安建行占90%的份额。 随着供给逐步减少,不良信贷资产价格逐渐回升,从年初的半价到20折、30折,最低折价0.58。 12月30日,中信工商银行上海资产包通过标售。 市场仅在 9 月份就恢复了理智。
审查
万亿规模的不良信贷资产是2021年行业一片全新的蓝海,但正如文章开篇所言,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市值和债务清偿两大难题仍未解决的情况下,吃到的第一只龙虾未必好吃。 由于能否从资产管理系统衍生到催款管理是一个新命题,AMC正在观望。 得知之前结算的还款后,我越来越郁闷,之前高价开出的资产包,手上仿佛捧着一颗烫手的菱角。 这才是价格回归理性的真正原因。 但可贵的是,它为后世提供了一些经验。 未来可以预见,不良信用将成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和其他策略者的必争之地,交易规模将逐步扩大,试点范围也有望扩大。 但是,信贷市场要交的杂费很多,远行的人未必能坚持到最后。
TOP3:中国民营企业TOP1大爆发
房地产行业的至暗时刻
建业集团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资产规模达2万亿元。 融资环境收紧,三条红线和两条红线的压力,让神华集团的资金链异常紧张。 6月,曝出商票逾期。 9月,国安员工理财“抄手宝”被曝逾期。 与此同时,项目挪用预售资金暂停网签、广发建行申请资产保全、上游供应商三棵树官宣逾期商票等负面消息集中爆发,国安债危机彻底浮出水面。 此后,国安先后转让其持有的盛京建行30%股权、恒腾网络股权、恒大冰泉股权及房产资产、许家印个人资产等,归还逾300亿元资金,但最终未能挽救本身。 据统计,国安部在建项目1422个,其中大部分仍需继续投入资金。 保障楼宇交付,保障购房者利益,成为神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12月初,北京省政府派工作组到大指挥部。 与此同时,一批人大高层纷纷发声,称这只是个别事件,不会引发金融风险。 由信达与广州市国资代表处组成的风险化解团队,正在帮助国安与金融机构进行沟通,尽力化解风险。
去年2月,千亿级民营企业华夏幸福爆发债务危机,其中财务债权2192万元。 12月9日,华夏幸福债务重组方案获批。 据悉,蓝光、奥园、花样年、佳兆业、阳光城、阳光100等均出现流动性问题,喜新元创破产。
审查
中国房地产行业经过30年的野蛮生长,开发商早已脱离单纯的买地建房、买房本质,成为杠杆专家。 监事会主席许家印表示,从2016年到2021年年中的五年半时间里,国安将偿还到期房贷本息2.25万元。 这些概念等同于国家安全。 对于资本密集型行业,一旦去杠杆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暴露债务危机。 2021年,平均每个月都会有一家知名民营企业爆发,连上游供应商、下游服务商都会感受到阵痛。 但毋庸置疑的是,房地产仍然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但必须健康有序发展,享受了新政红利的房地产开发商才不会亏本。
TOP4:东航、北大方正、
知名企业北大紫光股份有限公司重组落地
2021年1月29日,南航宣布启动破产重整程序。 自2017年危机爆发以来,曾经主宰1.2万亿元资产的南航,终于确认了1.1万亿元的债务。 10月,重组方案实施,南航拆分为民航、机场、金融、商业等蓝筹股四只。 同时对原股东权益进行清算,对创始人陈峰和CEO采取强硬措施。 为期五年的危机管理基本告一段落。 同年,清华方正、北大紫光两大产学研机构的重组计划也落地实施。
审查
南航创造了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重整案。 从一家没有客机的民航公司到中国四强之一,从两手空空的白狼到最后霸占万银资产。 用创始人陈峰的话来说,不仅避孕嘛,南航能做的都做了。 到头来,他后悔了:当他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的时候,祸害就已经埋下了。 可惜他明白的太晚了。 清华、方正、北大、紫光与东航有着相同的产学研路径,同样闭着眼睛经历过多元化。 谁来为这样的后果买单? 结果不言自明。
TOP5:资产管理公司获批参与不良信托处置
2021年5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信托公司与专业机构合作处置风险资产的通知》,明确支持信托保护基金、AMC等专业机构与信托公司开展风险资产处置合作前者固有的不良资产和信托风险资产。 这意味着AMC可以名正言顺地参与处置至少7000亿的信托业风险资产。 同时,信托公司出售风险资产时,必须进行折价,损失可能由投资者和信托公司共同承担。 从2020年中报公布的62家信托公司自营资产数据来看,按照信用风险三级分类结果披露的信用风险资产总规模为6983.12万元,较上年减少9.3525万元,同比增长15.46%。 其中,不良资产规模477.35万元,环比减少157.38万元,增幅达49.18%。 6月22日,中国信达与信托担保基金公司即将签署战略合作合同,即将进军万亿级市场。
审查
继不良信用之后,不良资产行业又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用四大AMC的话说就是风控很差,一些项目的底层资产是空气,就是剩菜。 还有一个关键点,信任能不能打折? 玩几关? 打折后付款压力大吗? 据悉,单个风险项目的体量为数亿或数十亿,资产管理公司承接的门槛较高。 如果买回来重组重组,处置周期可能不好。 这个市场是机遇还是鸡肋,不好说。
TOP6:地方AMC监管将统一
5月28日,银保监会发布消息称,年内将制定《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随即,监管机构向当地AMC下发了征求意见稿。 主要内容要求AMC年度新增投资中主营业务投资比例不超过50%,金融机构招标中不良资产投资比例不超过50%。 高于25%,连续三年不达标的,将被取消经营资格。 要求各地AMC控制好杠杆率,慎重选择融资渠道,不得擅自对外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借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3倍。 现已完成征求意见。 紧接着,上海取消了地方AMC管理规定,被视为为新政做准备。
审查
“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做什么?” 这是来自62家地方AMC的灵魂追问。 即使自身的使命是化解所在省市的不良资产,而且长期以来,地方AMC在当地扮演着“渠道”和“影子建行”的角色,甚至因为过度融资给地方企业,风险过于集中,几乎危在旦夕。 让自己“变坏”。 不仅工作不明,身份也不明。 是金融机构还是普通企业? 新监管政策的出台,意味着地方AMC将告别政府割裂、法律定位不明确、业务混乱的现状。 其编制过程、业务范围和禁止性规定将有一个纲领性文件作为指南。
TOP7:兴业在不良资产市场大踏步前进
2021年绝对是中国最大的国企光大集团布局不良资产的里程碑之年。 11月,光大集团认购中国华融不超过188.24亿股,小额出资200亿,成为仅次于财政部的第二大股东,认购后持股比例为23.46%。 2005年,光大期货出资5.7万元与建信投资设立建投兴业资产管理公司(银河资产前身),迈出布局的第一步。 2016年,兴业期货作为发起人出资6万元设立地方AMC四川基金,光大期货占股13.31%,仅并列第三大股东。 2020年,光大集团收购了安徽省第二家本土AMC上海资产AMC 66.67%的股权,并将上海资产更名为光大上海资产。 2021年恒大确认将出售资产自救,兴业期货将成立专项资产部。 重点加码不良的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
审查
从2005年至今,16年来,光大集团在不良资产行业的脚步从未停止。 中国不良资产的行业结构没有改变。 向上。
TOP8:国产秃鹰孤星退出中国不良资产市场
与黑石、橡树资本、高盛、阿波罗、凯雷、KKR比肩的“秃鹰”私募基金孤星(LoneStar)已退出中国不良资产市场,目前开始转手国内股票资产项目。 2016年,孤星基金感觉到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下,不良资产处置业务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进入中国市场,开始在中国构建不良抵押资产组合。 但此时,不良资产包价格暴涨,华融、长城一改以往以“渠道”为主的经营策略,甚至要求分支机构不计成本和利润目标,买断建行的资产包,以确保区域性。市场份额。 . 在过去的几年里,它一直保持在 30 美分左右。 2017年实际成交价达到45美分,较往年上涨近50%。 孤星基金对预期投资回报率要求高,年化回报率在20%以上。 实际情况是,前几年在华投资的项目至今仍未实现本息回收。
审查
孤星基金和当时的许多民营资产管理公司和社会投资者一样,被困住了。 中国的不良资产蛋糕确实很大。 国内的资本利好虽然量大,但难免水土不服。 没什么好说的,认了吧。
TOP9:千亿金控帝国泛海集团爆出
泛海,中国民营金融控股集团之一。 原告卢志强虽然号称“中国资本市场深潜大鳄”,“八大民营金融家”之一。 早在2007年,他就以2609万元的总估值,成为中国内地“市值第一人”。 有人称他为“中国大陆的李嘉诚”。
2018年后,泛海陷入流动性危机,2021年爆发。这一年,民生建行收入上升,不良率上升30%; 民生信托、民生财富接连爆仓……泛海持有1800亿资产,实质性违约欧元债。 泛海控股随后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包括发动战争、出售资产、加速购房等。 截至12月,泛海控股已回笼250亿元资金,但还远远不够。 截至2021年9月30日,泛海控股负债总额为979.93万元。
TOP10:庄信达胜7年百亿黄金地块纠纷
三年多来,备受期待的南京内环“黄金地块”处置之争,历经二审、二审、最高人民法院上诉,终于在2021年1月开庭审理。 最高院认定,信达投资向光大巴萨出售项目公司股权,不仅依据公司章程,也不违反《框架合同》的约定,不构成恶意违约。 庄盛公司不享有合法约定的解除权。 庄盛公司请求信达投资、信达地产赔偿10万元违约金,均不予支持。
事件简述: 2004年,庄盛公司收购了广州市南三环公主坟多块土地,随后陷入资金困境。 信达承接建设银行不良债务,免除庄盛8万元债务,让庄盛控股持有信达地产20%股权,信达随即将信达地产全部股权出售给光大巴萨发展,并建造了每平方米100,000的别墅。 此时,上海乃至全省的楼市都在迅速下滑。 庄盛认为这是一个大损失,反对信达向光大巴萨出售股权,并与博对簿公堂长达七年之久。
结合对市场的理解和行业的关注点,以上是不良资产头条整理出的行业影响最大的风波。 难免要综合看待。 欢迎您在文章后留言,24小时内点赞数前三的读者,您将免费获得价值199元的板栗大学金牌课程《不良资产概论选修课》,或发100元优惠券购买其他课程。
扫码进店查看课程大纲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