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报告 >> 汇报材料 内容页

中国首位“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研制曲折死亡之谜

12月,四位教授病逝!

2019年12月15日凌晨5点52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生物研究所田波教授因病逝世。

田波(1931.12-2019.12.15),病毒学家。 主要从事动物病毒、亚病毒、病毒卫星内质网核苷酸、动物和人类病毒、抗旱抗生素等方面的研究。 1954年毕业于成都农学院植物保护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生物研究所病毒学实验室工作。 1991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据光明晚报报道,我国气象卫星专家、中国工程院教授、上海航天科学院首席中级技术顾问孟志中12月14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4岁.

孟志忠,1934年12月生,湖北武穴人。曾获国家科技进步银奖、二等奖和多项省厅级科技奖励。 2003年再次当选为中国工程院教授。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孟志忠从1979年开始主持研制我国第一颗“风云一号”气象卫星。1988年9月,中国第一颗风云气象卫星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国家那时世界上才有一颗极轨气象卫星。

然而,成绩的背后,是航天机型发展的坎坷。 风云一号A卫星发射仅39天,卫星姿态失控; 随后发射的B星在轨运行165天孟执中院士逝世,未达到设计寿命。 “我站在桅杆上,好尴尬好尴尬,真想从桅杆上跳下去。” 孟志忠回忆起那一刻。

但他并不胆小。 “在退役回去之前,一定要拿出一个满意的成绩,给党和国家,给关心和支持我们航天事业的人一个完美的交代!” 做出了承诺。

随后,风云一号C卫星发射成功,成为我国第一颗稳定运行的业务气象卫星。 该卫星于2000年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世界业务气象卫星序列,为全世界提供气象服务。 2002年5月,风云一号D星也发射成功。 因此,在空白领域,中国的极轨气象卫星也占有一席之地。

2002年孟志中(右)在“风云一号”D星发射场

在风云一号研制成功后,我国开始了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的研制。 2008年5月27日,风云三号卫星准确入轨,翻开了我国气象卫星发展史上的新篇章,标志着我国极轨气象卫星技术升级成功,实现了新的跨越式发展。

一生“风云”,两代卫星。 孟执中曾说:“走航天这条路,把国家的代表性卫星吸引过来,但让它走向世界,我这辈子终于做了一件事,为国家、为社会尽了自己的力量。” “

就在12月6日,著名病理生理学家、中科大学教授、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肝癌研究所研究员卢世新因病于2018年12月1日在北京因病逝世。北京90岁。

12月4日17时10分孟执中院士逝世,“中国功率元件领军人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陈兴碧在广东深圳逝世,享年89岁。

到目前为止,共和国去年已经哀悼了这两所大学的 32 名教授。

巧合的是,12月14日,天秤座流星雨达到年度高峰的消息充斥着网络。 得知明星陨落,有网友发问:这场流星雨是为所有人而陨落的吗?

其实更像是@人民晚报微评所说的:“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是国家的栋梁,是永远闪耀的星辰!”

“2019年正式结束,

悼念那些“国家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