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号称“六合东”。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学明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唐宋八家”之一。《六合东集》保存至今。
2.故事背景
柳宗元因卷入王叔文的政变派,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的十年间,他以山水为寄托,走遍了附近的奇山异水,写下了文笔优美、诗意盎然的游记《永州八记》。“小石湖”就是其中之一。
三、文言知识的积累
(一)通化字
车在阳光下
“车”与“车”相通,通过,穿透。
(二)古今含义不同
1.整石为底
古义:取……为;现代意义:思考
2. 牢记在心
古义:离开;现代意义:去
3.崔氏二小学生
古义:青年,少年人;现代意义:歌剧艺术中的一个角色
4.非永久居留
古义:停留;现代意义:生活
(3) 多义词
1.清澈:水特别清澈(清澈,形容词)
以其境清(荒凉,荒凉,形容词)
2.能:池中鱼能有百头(约,副词)
活不了多久(can,动词)
3.戒指:乳名佩环(玉环,名词)
竹树环绕(环绕,动词)
4.取:整石为底(放,介词)
完全符合上下文(因为,介词)
5.从:从小秋向西一百二十步(从,介词)
追随者(跟随,动词)
6.差:不均匀(长度、高度、大小不均匀、形容词)
其岸位犬齿不同(交错,动词)
(4)灵活运用词性
1.从小邱向西走一百二十步
位置名词作状语,向西
2. 一切如行云流水无所依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3. 打斗与蛇行
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七星;蛇,像蛇在爬行
4. 荒寒骨
形容词“凄”的使用让人……黯淡;冷,让……感觉冷
5. 心悦
专心使用,乐在其中……
6.其岸的犬齿各不相同
名词作状语,如狗牙
7.近海
形容词作为动词,靠近
(5) 文言句型
1.倒装句
从岩石底部滚出来。(主谓倒置,即“石底滚出”,意思是“石底部分部分卷起,高出水面”。)
整石为底。(宾语介词意为“以整石为底”,意思是“以整石为底”。)
2.省略句
以其环境路过大清,不可长住,只可念之而去。
(主语略,即“(于)在其境中渡清朝,不能久居”,但记而去。)
(6)成语的积累
1、斗折折行:曲折如北斗,弯如蛇行。形容道路的曲折。
2.犬牙差:形容地形交错处像狗牙一样相互交错。
(七)名句积累
1、绿树青藤摇曳生姿,错落有致。
2、池塘里的鱼可以有几百个头,个个都像游在空中,无处依托。
3、阳光明媚,影子铺在石头上小石潭记通假字,却依旧一动不动;距离很远,好像在和旅人一起享受。
4、孤寂无人,荒凉凄凉,凄凉深沉。
4. 文字翻译
原文:自小丘西行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得水声,如铃铛一般,心生欢喜。顺便砍竹子,看到一个小水池,水特别清澈。
竹子:长成森林的竹子。Huang(huánɡ),竹林。
如命陪环:就像人们佩戴的玉佩与玉戒指碰撞发出的声音。吊坠和戒指都是用玉制成的饰品。
酷:酷。谎言(liè),寒冷。
译文:从山上向西行一百二十步,穿过一片竹林,听到水声,如玉佩和戒指的叮当声,甚是欣喜。砍掉竹子后,开辟了一条路,往下看到一个小水池,水池里的水很凉爽。
原文:整石为底,近岸,滚石底出,是地,是禹,是达,是岩。绿树青藤摇曳生姿,错落有致。
整石为底:(池)以整石为底。
石底滚出:石底部分部位卷起,高出水面。
为地、为禹、为达、为岩:变成地、禹、达、岩,形形色色。地(chí),水中的高地。岛(yǔ),小岛。嵁(kān),凹凸不平的岩石。
覆而摇,披之不平:覆,缠,摇,连,不平,被风吹。
译:(潭)以一整块巨石为底,紧靠岸边,部分石底卷起,高出水面,形成地、峪、田、岩等各种形状。郁郁葱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随风覆盖,缠绕,摇曳,相连,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原文:池中之鱼,可有百头,皆如游于空中,无处依托。阳光明媚,影子铺在石头上,还是一动不动;楚儿远去,来来去去,如游人。
柯白须头:大约有一百个。是的,代表一个估计数字。徐,表示数量不确定。
阳光明媚,影在石上:阳光直射水底,鱼影倒映在石上。切,通过,通过。现在写“切”。
不动:保持不动。他(yǐ)跑了,惊呆了。
楚二渊 去:突然游到很远的地方。楚(chù)尔,忽然。
连来得(xī)突然:来去匆匆。
译文:池中大约有一百条鱼,它们都好像没有任何支撑在空中游动。阳光直射水底,鱼影倒映在石头上,一动不动;突然,它们游得很远,来来去去轻快,好像被游客逗乐了一样。
原文: 望池西南,明暗分明。其岸势各异,源头不详。
斗转曲折,见明暗:(溪流)曲曲折折,一段可见,一段看不见。北斗七星像北斗七星一样折叠、扭曲和转动。蜿蜒曲折,像蛇在爬行。
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齿交错。
译文:向小石潭西南望去,(溪)曲曲折折,一段可见,一段看不见。溪流两岸交错如狗牙,不知源头在何处。
原文:端坐池中,四面竹木环抱,孤寂凄凉,静谧幽深。以其环境路过大清,不可长住,只可念之而去。
凄凉幽深:(感受)心境凄凉,寒意刺骨,很幽深。静静的,寂静得那么凄凉。深(suì),深。
清:荒凉,荒凉。
译文:坐在一个小石潭边上,四面竹林环抱,孤寂寂寥,再无他人。让人感到苍凉和寒冷,非常安静和深沉。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荒凉,不宜久留,所以记下当时的情景就离开了。
原文: 同伴:武武灵、宫古、御兄宗轩。崔氏属下二小生,自言自恕,又说伺候一人。
随从者崔二弟子:我的随从是两个姓崔的小伙子。李,从者。
译文:同游者:武武陵、宫古、吾弟宗轩。跟着我的是两个姓崔的小伙子,一个叫修吉,一个叫凤仪。
五、问题总结
1、自然段第一段描写的是什么风景?作者在写小石滩的发现时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他写空竹、流水声、小水池和池边的绿树藤蔓。用“离”、“闻”、“割”、“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滩的故事,同时指出小石滩地处人迹罕至的僻静之地。为“孤寂无人”“环境太清”埋下伏笔写下环境。
2、第二段的湖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么描述的?
清除。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的角度描述了池塘水。透过具体的景物,以静与动的画面来书写,没有任何抽象的解释。整篇文章没有一个字写水,只画了一幅图,但处处都是水。看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就像没有任何支撑的漂浮在空中。这说明了水的清澈,清澈得仿佛透明。夕阳西下,鱼儿的影子落在池底的石头上,池水更清澈了。这里虽没有对水的正面描写,但通过对鱼、日光、影子等具体事物的刻画,水确实是清澈的。就像画家在画风,他用树枝飘到一边来表现风,这是一种视觉表现手法。这种描写景物的方法称为剖面描写。
3.作者是怎样描写这条鱼的?这段描写渗透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先描绘生动的画面,再加入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一动不动发呆,“佁然”只是看发呆。潭底石块上印有清晰的鱼影,是一幅静止的图画;突然,一些鱼儿飞快地向远处奔去,一会儿游到这里,一会儿游到那里,非常活跃,这是一幅动人的画面。这些鱼似乎和游客一样快乐。这是因为作者把自己的快乐加在了鱼身上,就好像鱼和人一样感到快乐。
4、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
因为小溪太曲折了,放眼望去只能看到一部分,看不到一部分。水的可见部分反射天光和云影,所以很亮;光的不可见部分熄灭。一灯一灯,把作者看到的五官写得非常精准。
5、本文中的“凄神寒骨,幽愁幽深”的作用是什么?
既高度概括了小石滩幽静环境的特点小石潭记通假字,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悲凉悲惨的心境。
6、文章前写“心喜”,后写“悲痛深切”。这种喜与忧,似乎格格不入。
柳宗元参与变法,失败被贬,心中怨恨,苦难是他思想感情的主旋律。专注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压抑的心情,所以这里的欢乐只是暂时的。一旦被荒凉的环境所触发,悲凉凄凉的心情就会再次流露。
7.文中作者运用多种手法描绘场景,尽量举例说明。
(1)点面结合。写石时,“全石为底”为表,“为堤、为岛、为坝、为岩”为重点。
(2)动静结合。写鱼时,“影铺石,犹不动”是静,“远方来来往往”是动的,静中有动,尽显风雅。环境安宁。
(3)虚实结合。“池中鱼能有数百头……看来是在享受游泳者的乐趣。” 表面上形容鱼,其实是在形容水。鱼是现实,水是虚构,现实在描述虚构。
6.文字主题
这篇文章通过对小石滩秀丽幽深的景致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孤独、凄凉、悲伤、郁闷的情绪。
课后思考
1、游记线索:发现小池(闻声见形)→池中景物(水、石、树鱼)→小池源(池身岸) stream)→池塘里的气氛(气氛的感觉)。
Tips:文章围绕“小坛”组织素材,仔细阅读文章,找出围绕“小坛”写了哪些内容,材料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的。
2、文章前写“心悦”,后写“静谧安详”。从“喜”到“忧”。“喜”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变法,失败被贬,心中怨恨。因此,苦难是他感情的基调,他对山水的热爱,正是为了摆脱这种压抑的心情;但这种快乐终究是暂时的。悲伤和凄凉的情绪将再次表现出来。
提示:文章前后内容的情感基调非常清晰。关键是要根据作者的经历了解作者当时的情绪状态,进而分析表面的“喜”和实际的“忧”情绪。
3、例:小石滩给人“美”的享受:小石滩本身的美、周围环境的美、池中风景的美、小石滩源头的美。感觉微微。
4. 1.西:地点名词作状语,面朝西。
2.斗:名词作状语用,如北斗七星。
蛇:用作状语的名词,如蛇。
3、犬牙:名词作状语,如狗牙。
4.荒凉,寒冷:形容词的用法是使……凄凉;形容词的用法是使……变冷。
第五,这段是文章最精彩的部分,属于“定点特写”。在这幅美丽的图画中,作者写鱼,字面上写鱼,但透过文字,我们不得不对清澈的池水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游鱼与塘水相互映衬的写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与此同时,游来游去的鱼儿一会儿静止不动,一会儿突然游开,仿佛在享受与游人的快乐。读到这里,我们不禁会从鱼鱼身上联想到作者欣喜若狂的心情。这种由情到景,由景到情的写法,非常有感染力。
译文:池中大约有一百条鱼,它们似乎都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支撑。阳光照在水底,鱼儿的影子倒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鱼儿目瞪口呆,一动不动,突然游向远处,轻快地来来去去,好像在逗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