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非专业电工严禁乱动电气设备,工程任何人不得

《安全用电管理系统》由会员共享,可在线阅读。 有关《安全用电管理系统》(6页珍藏版)的更多信息,请在杜根图书馆搜索。

1、安全用电管理制度为了加强消防安全管理,保障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环境,落实各级消防安全职责,根据法律有关规定,特制定以下制度并结合项目实际。 1、严禁非专业电工擅自改动电气设备。 项目内任何人不得指派无电工、焊工操作证的人员进行电气作业。 2、非专业电工不得进入配电安全用电管理制度,不得打开配电箱或变压器周围的防护围栏。 未经工程监理同意,任何人不得拆除防护围栏。 3、电力现场设备旁1米范围内不得堆放物料及杂物。 严禁挪用现场用电设备。 4、用电场所不得使用裸露电线。 5、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使用电炉、电热水器、电热毯。 6、用电场所配电箱门必须锁好。 箱底不应低于地面,并应制作防水弯头。 配电箱应保持完好。

2、. 7、应在用电场所使用的电暖器必须由专人管理和开启。 1.5米,引入线、引出线应穿管敷设。 8、所有露天使用的电气设备应具有良好的防雨性能。 所有受过雨淋的电气设备在使用前均应经过严格的检测和干燥处理。 9、配电箱应有明显的“紧急”标志。 箱内必须安装中性线和端子板。 箱内所有开关应保持完好。 如果有任何腐蚀,应立即更换。 10、电气设备与配电箱的距离一般不应超过30米。 5米,固定配电箱与流量门箱的最大距离为11。一台开关不能同时控制两台以上的用电设备。 12、所有移动用电设备和手持式电动工具必须配备漏电保护装置。 13、办公室、工具间、工人宿舍的每盏照明灯应设有开关控制,灯头朝向地面。

3、灯头与灯具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2.5米,灯头与易燃物体的净距离不得小于60厘米。 应使用安全电压。 14.所有220V电源线必须由专业电工指定的材料制成。 15、现场施工如需安装电气设备,应提前向设备部门提出申请,并安排专业电工安装。 严禁自行拉扯电线。 16、在施工现场,电工有权制止一切非法作业和违法用电行为。 临时用电管理制度 为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规定,保障施工现场用电安全,防止触电事故发生,根据施工临时用电标准,特制定本规定站点(JG46-2023)。 希望工程部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严格遵守本规定。 1、电工必须持有有效证件才能上岗,所有操作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对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非专业

用电安全制度内容_电力安全制度执行方面_安全用电管理制度

4、严禁专业电工擅自改动电气设备,项目内任何人不得指派非电工进行电气工作。 持有焊工操作证的人员方可进入。 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承担TN-S系统,符合“三级配电、二级保护”规定,满足“一机一箱一门、和一处泄漏”; 电工必须每周对每个配电箱的漏电开关进行一次测试。 试验中不动作的漏电开关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在潮湿的地方和条件恶劣的地方应使用安全电压。 3、敷设架空线路时必须使用绝缘电线,敷设应符合要求。 室内安装必须使用绝缘电线或电缆。 架空线路和室内布线必须有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 4、连接电源的工作必须由专业电工进行,不允许其他人连接电源。 5、配电箱、开关箱及电器附件必须使用合格产品。配电箱、开关箱应标有编号和分支标志。

5.记住并使用。 配电箱各控制回路应标明其控制的设备名称,并应由专人管理。 6、配电室及现场一、二级配电箱、柜等设施必须上锁。 未经电力管理部门和工程部专业电工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开启带锁的配电。 箱内,切勿故意损坏门锁。 未经电管部门或工程部门专业电工许可擅自打开配电箱,造成触电、人员伤亡、电气设备损坏等事故的,事故责任全部由单位或个人承担未经允许擅自打开配电箱的人。 7、检修配电箱或开关箱时,必须打开上一级相应电源开关并断电,并悬挂停电标志。 重要检查工作应当有监督人员。 8、手持式电动工具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各种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电源线插头、插座应完好,工具的外部绝缘应良好。

6、在良好状态下,应由专人维护、保管。 9、所有露天使用的电气设备应具有良好的防雨性能。 所有受过雨淋的电气设备在使用前均应经过严格的测试和干燥。 10、施工现场变压器周围五米范围内不得堆放材料和杂物。 严禁挪用现场用电设备。 11、施工现场严禁随意拉扯电线、连接灯头及安装其他电气设备。 12、在施工现场,电工有权制止一切非法作业和违法用电行为。 13、施工现场夜间无施工作业时,必须消除常亮灯现象。 办公室、宿舍也要杜绝灯常亮等不良现象。 施工现场配电箱安全防护系统。 工程部和施工队伍全体员工要牢固树立节约用电意识,严格遵守上述规定。 违反本规定的,将根据情节轻重予以处罚。 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追究责任。 刑事责任

用电安全制度内容_安全用电管理制度_电力安全制度执行方面

七、施工现场配电箱安全防护制度 1、施工现场配电箱必须有防护棚、防雨棚、锁具保护,并挂密网。 存放工具和其他杂项。 2、严禁进入配电箱内。 3、施工现场配电箱门必须锁好。 箱底不应低于地面,并应制作防水弯头。 配电箱应保持完好。 1.5米,引入线、引出线应穿管敷设。 4、配电箱应有明显的“紧急”标志。 箱内必须安装中性线和端子板。 箱内所有开关应保持完好。 如有烧伤、腐蚀现象,应立即更换。 5、配电箱、开关箱及电气附件必须使用合格产品。 配电箱、开关箱应标有编号、分支标志和用途。 配电箱各控制回路应标明其控制的设备名称,并应由专人管理。 6、配电室及现场一、二级配电箱、柜等设施必须上锁。 没有电源管理部和工程部的专业电工,

8、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打开上锁的配电箱,更不得故意损坏门锁。 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承受TN-S系统,符合“三级配电、二级保护”规定,满足“一机一箱一门、和一处泄漏”; 各配电箱的漏电开关电工必须每周进行一次试验,试验中不工作的漏电开关应按时修理或更换。 8、检修配电箱或开关箱时,必须打开上一级相应电源开关并断电,并悬挂停电标志。 重要检查工作应当有监督人员。 电工防火制度 1、电工应经过专门培训,掌握安装、维修的安全技术。 电工经考试合格后,必须持有电工操作证。 2. 施工现场临时线路、电气设备的安装、抢修,应当落实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措施。

9. 技术程序。 3、安装或增设的电气设备必须经主管部门或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可通电使用。 设备或线路不应超过安全负荷,且必须坚固、绝缘良好,并配备合格的安全装置、铁丝等代替熔断器。 5、放置和使用易燃液体、气体的场所应配备防爆电气设备和照明灯具。 4、各类电气设备严禁使用铜线。 6、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是否符合“不小于1KQ/V。如220V对地绝缘电阻应不小于0.22MQ”的要求。 如果发现隐患,应及时解决。 7、禁止使用纸、布或其他可燃材料制作无框灯罩。 灯泡应与可燃物保持一定距离。 8、变、配电室应保持清洁、干燥。 变电室必须通风良好。 配电室内禁止吸烟、生火、存放食物等与配电无关的物品。 9. 施工

安全用电管理制度_用电安全制度内容_电力安全制度执行方面

10、现场严禁私自使用电炉、电热器具。 10、电线穿过墙壁、簧片垫或与其他物体接触时,应用磁管等不燃材料覆盖,进行绝缘处理。 11、电气设备及线路应经常检查。 如果发现有可能引起火花、短路、发热、绝缘损坏等情况,必须立即修理。 12、各种机械设备的开关箱必须保持清洁,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开关箱应配备锁。 13、电气设备应安装在干燥的地方,各种电气设备应有适当的防雨、防潮设施。 14、每年雨季前应检查防雷装置。 避雷针接触应牢固,电阻不应大于10Ω。临时用电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一、目的:为了保证公司安全生产,加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避免人身触电、火灾爆炸和各种用电事故,实现安全、规范用电,特制定本规定。 书

11. 规定。 2、适用范围及术语解释 2.1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施工、生产、检修等作业时,公司内部临时使用不超过380V的低压电力系统。 2.2 术语解释: 临时用电:除按标准配置配置插头、连接件、插座的专用接线板和接线板外,所有其他用于临时用电的电缆、电线、电气开关、设备等。 形成的供电线路为非标准配置的临时电源线,简称临时电源线。 工程建设临时用电是指用电负荷大、使用周期长、设备种类和数量较多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临时用电。 3、临时用电审批和管理: 3.1公司内部临时用电,由用电部门负责人进行风险分析,落实安全措施,确定现场安全监察人员,并填写临时用电情况表。临时电力作业安全许可证

12、证明,经配电室负责人及安环办批准后,配电室安排专职电工负责电源线的插拔。 非电工人员不得擅自连接或拆卸电源线。 3.2 外部施工单位因工作需要临时用电时,作业单位负责人应当分析作业进度风险,落实安全措施,确定现场安全监控人员,填写临时用电作业安全许可,并向配电室提交用电申请。 公司配电室负责人会安排专业电工对电源线路和电气设备进行初步检查和安装。 安装完成后,经配电室及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核确认,签字认可后方可开展工作。 3.3 临时用电作业需要延期使用时,必须向安全环保办、配电室申请临时用电作业延期使用,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4. 职责 4.1 配电室职责: (1) 了解可能存在的危险及其对工人的影响

电力安全制度执行方面_用电安全制度内容_安全用电管理制度

13. 声音; (2)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和工艺条件,特殊情况能处理; (三)核查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安全措施不完善的,暂停临时用电作业。 4.2 安全设备部职责 (1)确认作业前的安全准备情况,检查作业许可状况; (二)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违规行为及时制止,发现违规行为督促作业单位及时整改; 4.3 作业人员的责任: (1)按照经批准有效的临时用电安全管理规定进行临时用电作业; (二)了解作业内容、地点、时间和要求,熟悉作业过程中的危险和控制。 采取措施,严格按照临时电力安全生产许可证的规定进行操作; (三)确认安全措施未落实的,作业现场负责人有权拒绝作业;

14.并执行应急程序; (5)了解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4.4监护人的职责: (1)有权监督临时用电作业; 作业过程中发现特殊或者紧急情况的,应当通知作业人员; (二)了解作业内容和要求,熟悉作业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和控制措施,监控并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三)安全措施不落实的,我方有权停止运营; (四)作业中发现特殊情况或者紧急情况,应当立即启动应急程序,并向作业负责人报告; (五)掌握应急物资的使用和应急处置方法; 发生紧急情况时,启动现场响应计划。 5、临时用电管理 5.1 作业前安全管理要求: 5.1.1 作业现场负责人应结合作业活动内容和现场环境,对作业内容、作业情况进行全面审查。环境、运营商资质、用电量。

15、对设备、供电线路等进行风险识别,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填写临时电力作业安全许可证。 5.1.2 作业单位现场负责人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讲解,告知其作业中存在的风险、现场环境和作业安全要求,并告知其作业情况。作为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事故的处理和救援方法。 5.1.3 作业单位现场负责人应对作业人员的资质和身体状况进行检查。 患有色盲、癫痫、精神病等职业禁忌症、饮酒、患病等不适宜临时用电的人员,不得从事临时用电活动。 5.1.4 作业人员应正确识别和使用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 5.1.5 临时电源线路的安装、检查、修理或拆除应由具有相应资格和能力的电工进行,并应进行监督。 5.1.6 临时用电

安全用电管理制度_电力安全制度执行方面_用电安全制度内容

16. 电源应配备漏电保护器,并应在每次使用前使用测试按钮进行测试。 临时电源线路应设有过载、短路保护开关和接地保护。 使用前应检查电气装置及防护设施是否完好。 5.1.7 每个配电箱均设有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小于4Ω。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均采用专用保护中性线与施工现场电力系统连接。 严禁使用大地作为地线或中性线安全用电管理制度,更不允许使用专门的保护中性线。 安装开关或添加保险丝。 中性线必须用绝缘线保护。 严禁断线。 PE线上严禁安装开关或熔断器,严禁通过工作电流。 5.1.8 爆炸危险区域临时动力线路和电气设备的设计和选择应符合相关防爆、防尘标准的等级要求。 5.1.9 配电箱、开关箱应安装整齐、牢固。固定配电箱、开关箱的中心点为

17、地面垂直距离应为1.41.6m。 移动配电箱和开关箱应安装在坚固、稳定的支架上。 其中心点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宜为0.81.6m。 5.1.10 对配电箱进行维护、检查时,必须分别断开上一级相应电源开关,并悬挂有人工作标志。 严禁带电作业。 5.1.11 临时电源线路的保护开关型号和熔断片规格应满足安全用电的要求,不得用其他金属线代替熔断器。 5.2 工作时安全管理要求: 5.2.1 送电和停电程序。 送电操作顺序为:主配电箱——辅助电气箱——开关箱。 上一级的过载保护电流应大于下一级的过载保护电流。 停电操作顺序为:开关箱——辅助电气箱——主配电箱,排除电气故障的紧急情况除外。施工现场停工时间超过1小时时,应关闭电源开关箱,并进行停电操作。在。

18. 锁。 5.2.2 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监护人员、电气专业人员之间应保持良好的信息沟通,发现问题应及时沟通和处理。 电力作业期间,作业人员及监护人不得离开现场。 5.2.3 临时照明应满足区域内安全工作亮度、防爆等级、防尘、防水、防震等要求; 潮湿和易接近、有带电物体场所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应大于锅炉或金属容器内的照明电源电压。 24V,特别潮湿的地方,导电性好的地面上,12V; 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必须连接PE线,照明开关箱必须配备隔离开关、短路和过载保护电器以及漏电保护器。 5.2.4 可拆卸工具和手持工具等电气设备应有自己的电源开关。 必须实行“一机一门”制度,严禁“一门多控”。 5.2.5 使用手持式电动开启工具时,其金属外壳必须牢固地与外部接地或接零。 操作人员工作时应戴绝缘手套、绝缘鞋或站在绝缘垫上。 5.2.6 室外临时配电箱应设有安全锁并有防雨、防潮措施。 遇有严重雷雨天气,应暂停临时用电作业。 5.2.7 临时电力线路架空时不能承受裸电线。 安装内侧不得小于2.5米,道路交叉口不得小于6米。 过马路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 严禁在树木、脚手架上架设临时电线。 电气线路。 5.3 作业后安全管理要求: 5.3.1 临时用电工作完成后,配电室电气专业人员停止供电,确认现场无隐患,并负责接、拆除。电源线。 未经允许,严禁连接或拆除电源线。 5.3.2 作业人员负责清理物品并将场地恢复原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