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导论》是计算机专业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 重点勾画计算机科学体系的框架,使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知识体系结构有更全面、系统的了解。 以下是StudyLa编辑推荐的一篇计算机科学入门参考论文。 我希望你喜欢它!
新生计算机科学入门参考论文第 1 部分
【摘要】:《计算机科学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必修课。 构建了整个专业教学体系的框架。 本文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方面对计算机科学入门课程进行探讨,以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后续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训班。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概论;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渗透范围越来越广,迫切需要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 如何将计算机专业培养成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成为每一位计算机专业教育者的首要任务。
《计算机科学导论》是大学计算机专业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 注重通过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与应用操作相结合,勾勒出计算机科学体系的框架,安排课程内容,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学科的知识体系结构。 有一个更全面、系统的认识,进而激发和培养自己对本专业的兴趣,为后续四年的大学知识学习、能力素质和职业道德打下坚实的基础[1-2]。 基于课程的关键作用,本文主要探讨《计算机科学导论》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以期在今后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
《计算机科学导论》的目标是通过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定义、学科门类、特点和规律来构建课程结构,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学科思维和专业思维,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本专业中,使学生能够逐步培养从计算机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涉及一些专业课程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具体内容,但绝不是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的压缩和组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专业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术,提高感性认识,力求使学生对计算机系统有整体、概括的认识。他们学习的专业和后续课程。 了解、树立专业学习的信心和自豪感,为今后在各自专业中使用计算机打下坚实的基础,步入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大门,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2注重课程教学方法
近年来,该课程的教学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虽然《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的内容并不难,但该课程是针对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开设的。 他们在入学前对计算机的理解各不相同。 有的学生操作计算机比较熟练,有的学生操作计算机比较熟练。 学生不会操作电脑。 基于学生对计算机的不同认知基础,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教授这门课程,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成为担任该课程的教师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需要丰富教学内容、把握难易程度,还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2.1 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计算机科学入门课程是针对对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科学学科结构了解还不够的计算机专业新生开设的。 因此,教师需要从多方面积极引导。 首先从计算机应用的重要性和社会市场的需求等方面进行实例分析,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引导学生把握自己的专业学习方向[3-4]。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生动的应用实例代替传统的理论教学和理解掌握方法,帮助学生逐步熟悉和建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知识框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 此外,课余时间还向学生介绍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PPT设计竞赛等科技活动,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并积极参与,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素养。实践能力。
2.2教学内容丰富,易于理解和掌握。
《计算机科学概论》是一本构建计算机科学专业框架的教科书。 教学内容涉及各学科、各领域的专业理论知识,难度较大。 因此,内容应优化,做到难度适中、层次简单、易于理解。 教学时最好采用图片、文字、实物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感性地理解,更有利于理解和掌握[5]。 此外,还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和实例。 例如,在教授硬件知识时,可以视频演示硬件组装的过程; 在教授计算机网络知识时,可以添加一些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的知识。 这样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践能力
计算机科学入门课程不仅要塑造学生的学科知识框架,还要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因此,实验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学生加深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6]。
在实验中,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内容要丰富多样,知识面广泛。 它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实验中练习PowerPoint内容时,要求学生设计个人简历。 他们可以整理自己的介绍、照片、兴趣爱好等,并添加实验的具体要求,充分提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能力。 我还多方面练习了文字和图片的布局、自定义动画、幻灯片切换、超链接、背景、配色方案等功能。
2.4 问题激发创意,促进创新思维
课堂提问是教师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 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记忆,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7]。
《计算机科学概论》课程内容是计算机专业主要课程的凝结,理论性很强。 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结合课程特点,充分利用其优势,通过视频播放或实例演示的方式引入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启发思维。 解决问题的思路并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例如讲解Excel时,可以循环拖动月份、星期等进行填充。 怎样才能把同宿舍的同学名字设置成一样的效果呢? 提出此类问题后,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解决的欲望,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实践中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后续课程学习中保持紧迫感。过程。 积极的学习态度。
3 完善考核方法
多年来,计算机入门课程一直以理论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往往忽视了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 因此,本课程应注重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采取理论考试与机考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两者应各占二分之一,这样理论与实践才能更好地结合起来。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基本操作的重要性。
4。结论
《计算机科学概论》是为学生形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体系的专业入门课程。 帮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了解本专业课程的概况和框架结构,帮助每个学生改变从中学到大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选择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来教授《计算机科学导论》,以问题促进思维,以实践推动理论,必然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
[1]付云芳.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09(32):129-130。
[2]薄树奎. “计算机概论”课程教学方法初探[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182-184。
[3]蔡景哲. 《计算机概论》教学探讨[J]. 科技情报,2010(35):153。
[4]王英,姜汉阳。 新形势下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知识与技术,2010(6):5391-5392。
[5]陈晓军,卞江,范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概论》教学改革[J]. 科技风,2011(9):194。
[6]易红. 《计算机概论》教学改革与实践[J]. 科技情报,2007(14):388。
[7] 陈斌.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2):195-196。
新生计算机入门参考论文第 2 部分
《浅析《计算机概论》教学改革
【摘要】:《计算机科学概论》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也是计算机专业的入门课程。 课程内容主要介绍计算机领域相关的基础知识。 针对计算机导论课程的特殊地位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本文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教材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部分教学内容提出了改革建议。以及各种教学方法。 多种方法相结合,建立合理的期末考核体系。 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兴趣,使他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关键词:计算机概论; 学生; 教材; 教学方法
《计算机科学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 本课程在计算机科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系统、概括地阐述了计算机学科的科学理论和技术。 知识面覆盖面广,主要涉及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人工智能与图形处理、编程语言设计与算法思维、数据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离散结构等专业知识点,以及信息技术相关的社会和人文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计算机科学这门学科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大一计算机导论论文,提高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兴趣,从而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计算机导论课程虽然涉及基础知识,看似简单,但要教好这门课程却并不是那么简单。 这主要是由于该课程所承担的任务及其在整个专业体系中的地位。 地理位置以及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问题
1.学生群体参差不齐
大学里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由于经济和教育水平的差距,部分学生在中小学接受了系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 有的学生甚至参加过全国计算机竞赛。 这些学生具有一定的技能。 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 然而,由于当地教育设施有限,一些学生,特别是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了解不多。 针对这种情况,如果按照统一的节奏讲授同样的内容,基础好的学生会觉得上课无事可做,而基础差的学生则可能跟不上进度,这就会影响整体教学进度以及对本课程兴趣的影响[1-3]。
2.教材内容滞后
由于这门课程是对计算机科学各个领域的总结,所以理论性和知识性都比较强,讲授起来比较枯燥乏味。 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有些内容已经不再适合作为重点内容,或者在课本中大段出现。 这也会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从而影响整体教学质量。
3.教学方法陈旧
虽然现在教学手段上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其表达比板书更直观,但教师只是将课本上要讲授的内容制作成课件并在课堂上演示。 由于信息量较大,课件教学速度较快,一节课结束后学生印象不深,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提高。 一些概念性的、原理性的知识我还是记不住了。 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提问、解释问题、举例等步骤,学生以听为主,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而且,计算机概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通过反复操作才能掌握所学的知识。 但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下,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为辅。 学生上机练习的时间有限,无法很好地练习上一堂课所学的理论知识,从而无法熟练掌握知识。 另外,很容易忘记当时已经理解的理论知识,导致机考时失败。 您将不知道如何有效地使用计算机。
二、计算机入门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教材内容改革
尽管出版了很多计算机入门教材,但都存在一些不足。 有些内容比较陈旧,有些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有些内容冗余,与后续课程重复。 因此,计算机入门教学的内容应“广而不泛,精而不难,并有一定的拓展”。
(1)“博而不泛”:计算机导论是一门计算机的入门课程。 首先,确定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课程内容应包括计算机科学各领域的基础知识,建立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具有清晰的层次结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易而不难”: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在介绍各领域相关知识时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本课的主要内容要在课堂上传达给学生,特别是一些概念和原理。 性知识应通过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进行讲解,以便学生熟练掌握。 非重点内容可以留给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自律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
(3)“适当扩展”:课程内容能够体现最新的科学技术和产品的最新发展,针对各领域的技术发展做出一些适当的扩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采用留作业的形式,让学生通过网上查询了解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情况,正确引导学生,为后续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
2、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由于《计算机导论》涵盖了计算机专业各个领域的相关知识,因此不同领域的知识性质有所不同。 有的比较实用,学习这些课程时必须结合实际操作; 应该以讲授为主,并结合一些生动的例子。 这样,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将这门课程生动地传递给学生。
(1)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计算机入门知识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实际操作。 在教授计算机操作时,利用投影仪等多媒体,将教师的实际操作直观地反映给学生。 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我们制作一些生动的动画来展示一些原理的计算过程,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课堂气氛活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采取讲授与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由于本课程计算机操作的时间有限,为了让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上的时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教学与操作结合起来,即在讲解的同时,利用多媒体来呈现本堂课的实际练习。 操作过程直观地反映给学生。 在电脑上操作时,可以让学生自行练习。 为了避免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积极性不高,每节计算机课都安排了具体的任务,让学生以团队的方式完成。 这种形式可以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加深所学知识,为后续课程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建立合理的最终考核方法。 首先,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制定合理有效的期末考核办法,考核本学期的学习成果。 计算机导论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备的特点。 课程期末考核体系主要包括理论考核和计算机操作考核。 综合考核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 例如理论考试应占60%,计算机操作占20%,课程设计占20%。
三、结论
在《计算机导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这些问题存在于学生自身、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 上述改革措施主要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并已应用于教学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效力。 当然,要因材施教,教授不同的课程。 目的是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参考:
[1] 方彩丽,丁文科。 “计算机概论”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考与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9(10)。
[2] 陈斌.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大一计算机导论论文,2011(12):195-196。
[3]薄树奎. “计算机概论”课程教学方法初探[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82-184。
大一计算机入门参考论文相关文章:
1.大学计算机简介论文3000字
2. 新生计算机科学概论论文
3.大学计算机导论论文参考文献
4. 新生计算机概论论文
5.大学计算机概论论文
6.大学计算机介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