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心得体会:小岗位也有大幸福的相关参考范文,辅导员心得体会:小岗位也有大幸福mdash;mdash;辅导员内功之自省与自律辅导员,高校学工队伍中一个普通职位,一个小小岗位。它既是一份职业,又是一个事业,更是一种象征奉献......
——辅导员内功之自省与自律
辅导员,高校学工队伍中一个普通职位,一个小小岗位。它既是一份职业,又是一个事业,更是一种象征奉献的称呼。复旦大学刘承功教授有一个著名点评:“辅导员对学生,四年的关爱,一生的期许;四年的相伴,一生的朋友;四年的积淀,一生的财富。”期许、朋友、财富相伴一生,这不是幸福感的内涵吗?是的,辅导员只要立足本职,举手投足间体现出一种高度的自省与自律,小岗位也能建功立业、幸福相随。
有人可能会说,辅导员充其量是一个最基层的学工干部,又不是政府官员,何必大谈自省、自律呢。这个认识过于粗浅,甚至糊涂。诚然,辅导员没有公务员手中的那些权力,但是,负责200名左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政策性强的具体事务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已是不争的事实,履职过程中会遇到一条又一条“高压线”,一经触碰,也会出大问题的呀!所以自省、自律当属辅导员必修的内功之一。
要有敬畏之心。敬畏应该成为辅导员的一种人生态度和品德修养。“敬”体现出一种世界观、一种价值追求,促使辅导员“有所作为”;“畏”则表示一种界限、一种自省,警示辅导员“有所不为”。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也就是说,一个人,尤其手中有一点小权力的人,如果失去敬畏之心,为人处世就可能变得狂妄自大、肆无忌惮,甚至贪得无厌、无法无天。陈毅刚当上海市长时有一次讲话:“指挥员和领导者提笔签字时,手往往发抖,因为那关系着战争的胜败、战士的生命和建设的成败”。辅导员虽不是高级领导者,却是200名左右学生的人生导师,也要有“手要发抖”的自律之心,也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责任感,唯此,才不会触碰任何一条“高压线”。
要修清廉之德。曾几何时,有一名学工干部因在廉洁自律方面违法而被南湖派出所拘捕,这个活生生的案例早已是我校每一位辅导员引以为戒的反面教材。《咸宁县志》记载,清朝有个叶存仁,为官30余年,从不苟取,堪称清廉。一次离任时,僚属派船送行,直等到明月高挂,一叶小舟才慢慢划来。原来部下为了遮人耳目,特地深夜送来临别馈赠。叶存仁知道前因后果后,即兴吟诗一首:“月白清风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已知”,并将礼品“完璧归赵”。“畏已知”,清廉的高境界啊!原计算机系学生工作副主任张荆江同志,婉拒一有违规行为和学分受警示的学生家长关于照顾其子跟班升级、上党校等要求后,发现办公桌上有一个小纸包,里面装有2000元钱,立即退回的同时还与这位家长促膝谈心,动员其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与学校密切配合,共同以各种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正面引导;严肃指出,歪门邪道只能害人害己害学生。后来孩子进步了,该家长给金董事长写了一封信,又分别给几个校领导打电话,千恩万谢我校以人为本、先成人后成才的办学理念和张主任以德育人的品行。叶存仁,特别是张荆江身上体现的就是一种高度的自省与自律,堪称辅导员和全体学工干部学习的典范。
要创一流成绩。对学生怀有一颗爱心,一份责任,一心一意争创一流成绩,也是一种自律。复旦大学辅导员包涵,坚持四年不间断地以周记形式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合计152篇,12万多字,受到李长春同志充分的肯定,认为这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一种有益探索。她所带的化学系2005届班级,四年内两次获得上海市高校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其实,我校大多数辅导员比包涵的条件优越得多,包涵边读研边当辅导员,我们是专职呢!所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既要激情四射,以昂扬的斗志和忘我的拼搏精神干好每一件事;又要自省、自律,防止忘乎所以、忘记做人做事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和纪律、法律的束缚,这样才能站稳辅导员这个小小的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来。
辅导员如果始终保持敬畏之心、清廉之德,保持争创一流成绩的激情与信念,守住原则底线,就会心胸坦荡,无所畏惧,从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地实践中,更多更深刻地体会到辅导员这个小岗位的责任、意义、乐趣,这确实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