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信息的数字化表示》教学设计

日期:2017-06-29  类别:优秀教案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这是中国地图出版社祝智庭老师主编的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第二单元有效获取信息第一节获取信息的渠道部分内容。觉得教材里面的内容有点深,自己有些都不是很明白(呵呵,专业不够的原因),于是就试着利用身边的材料,麦克和摄像头教学生获取身边的信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直接或间接获取信息的渠道,并能利用小小的麦克和摄像头轻松获取大量的声音、图像、视频信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虽然声音信息的表示内容学生还不一定能理解,但学生已经掌握了声音的制作过程,而且可以欣赏学生美妙的歌声哦。而对图像信息的表示里的采样频率也是一知半解的,但通过获取自身的图像的途径,却使学生热情洋溢。用摄像头获取视频文件,占用空间太大了,于是让他们学习后,赶紧把文件删除了,有点可惜。这个教学设计是基于让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课堂气氛挺好的。只是技术含量不够。
[课题]:信息数字化表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利用数字设备将身边信息数字化的方法,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实际意义。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贴近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问题分析信息需求,确定所需信息类型和获取方式,能依据主题选取合适的信息内容,能对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认真的评价,进一步提升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发现、创新与探索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审美能力,展示自我能力
 

知识要点
1、获取数字化声音信息
能运行使用附件里的录音机录制声音文件并保存
2、获取数字化图像、视频信息
(1)能运行摄像头软件获取图像
(2)能将BMP文件转化为JPEG文件格式
(3)能使用摄像头获取视频文件
3、加工处理获取信息
(1)能简单加工处理信息。如用Photoshop、画图软件加工处理等
(2)用PowerPoint将获取的信息制作电子作品
4、评价量规
(1)完成《资料收集情况表》的填写
(2)参照评价量规作自我评价
(3)组内评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了解信息获取的常用渠道基础上,学习使用麦克和摄像头获取身边的信息,将其数字化,并能简单加工处理。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合作学习能力。
[难点]:在获取信息过程中的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信息是数字化表示,能利用麦克、摄像头将生活中的信息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并将获得的信息简单加工处理,结合PowerPoint和Photoshop软件制作。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

(1)获取数字化信息;

(2)简单加工处理信息;

(3)交流与评价。
第一部分是利用麦克、摄像头获取声音、图像、视频信息。
第二部分是利用计算机中的图像处理软件和媒体制作播放软件等工具打开一些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文件,试着将其转换成其他格式的同类型文件,比较这些不同文件格式有些什么特点,最后用PowerPoint制作一个电子作品
第三部分是交流与评价:学生完成资料搜集汇总表的填写,根据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评价量规作作自我评价,然后通过对获取信息进行设计加工布局及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进行组内评选,推荐作品,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教师点评,评价要点:过程性资料齐全(选题及相关内容

设计,资料收集情况表,数字化成果);能根据实际问题分析需求,所选内容能很好的表现主题;能根据需要选择合理的信息来源,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完成对获得信息的简单加工整理。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掌握利用麦克、摄像头获取声音、图像、视频信息,学生能利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媒体制作播放软件简单加工获取的信息。能利用计算机中的字处理软件Word、PowerPoint、WPS制作电子作品。
 

3、教学手段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围绕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审美能力,展示自我能力来进行。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采用分组合作形式,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交流,沟通。
在课堂上借助自制课件,利用电教媒体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课堂的凝聚力,通过思考问题,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道加以综合运用,而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适当调整教学,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教学环境]
硬件:网络教室、投影仪、摄像头、麦克、大屏幕
软件:自制课件、电子学习档案袋、录音机、AMCAP软件、Word、Photoshop、Powerpoint等应用软件
[教学安排]
1、分析讨论: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信息组织、表达能力
2、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按主题获取信息、自主实践,引导学生使用麦克、摄像头及计算机中的各种软件将身边的信息数字化。在合作中学会交流与沟通,增进同学情谊。
3、创造性任务:加工处理获取的信息,培养学生创新与审美能力。
4、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贯穿始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讨论交流,学生自评互评与老师的点评穿插其间
5、本课使用学时,本课时为第2学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活动:展示教学课件《信息的数字化表示》第一张幻灯片,内容为老师学生的声音、照片、视频文件,引导学生分析幻灯片中包含的信息类型,引导学生积极获取身边的信息
学生活动:学生回忆用麦克、录音机获取音频文件;用摄像头、AMCAP软件获取图片、视频文件的方法。
 

二、上机任务
教师活动:给出四个上机任务,使学生亲历获取身边信息的的经历,体验非数字化信息数字化的过程;完成任务后要求学习将获得的信息进行简单加工整理成可以展示交流的电子作品
学生活动:

任务1:利用麦克、录音机软件录制1分钟的声音文件,观察一分钟声音文件所占磁盘空间
任务2:运行AMCAP软件,运用摄像头,获取图像。试着将BMP文件转化为JPEG格式文件,并比较不同格式的文件大小u
任务3:运行AMCAP软件及运用摄像头,获取视频文件
任务4:将获取的图像信息运用各种软件简单加工处理。如Photoshop、画图软件等,然后用PowerPoint制作一个电子作品。
 

三、交流评价
评价要点:过程性资料齐全(选题及相关内容设计,资料收集情况表,数字化成果);能根据实际问题分析需求,所选内容能很好的表现主题;能根据需要选择合理的信息来源,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完成对获得信息的简单加工整理。在获取、交流、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穿插其间
学生活动:

1、学生完成资料搜集汇总表的填写
2、根据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评价量规作作自我评价
3、通过对获取信息进行设计加工布局及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进行组内评选,推荐作品,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四、拓展任务
1、有兴趣的同学可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网站”进行拓展学习
2、利用多种渠道进一步获取课堂上不能获得的信息,完善主题,并存入电子学习档案袋中
 

五、小结
在利用信息技术课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激发并保持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学习和科学探索的热情,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

信息活动的态度,能多渠道地将身边的信息数字化。
 

[课堂形成性练习设计表]
1、信息的数字化表示、获取数字化声音信息
练习1:能运行使用附件里的录音机录制声音文件并保存观察一分钟录制声音文件大小
2、获取数字化图像、视频信息
练习2:能运行摄像头软件获取图像,能将BMP文件转化为JPEG文件格式
练习3、能使用摄像头获取视频文件
3、加工处理获取信息
练习4、用Photoshop、画图软件等简单加工处理信息,用PowerPoint将获取的信息制作成电子作品
4、评介量规
1)完成《资料收集情况表》的填写
2)参照评价量规作自我评价
3)组内评选
4)教师点评

    以上《《信息的数字化表示》教学设计》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优秀教案»《信息的数字化表示》教学设计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信息的数字化表示》教学设计》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