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xxxx年高中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题答案是中国学科吧(jsfw8.com)为您整理的最新考试资讯,请您详细阅读!
二、语言综合运用
6.【答案】心愿是风,快乐是帆,祝福是船。让心愿的风吹着快乐的帆,摇着祝福的船,飘向永远幸福的你。轻轻地问候一声:生日快乐!
【解析】
7.【答案】C
【解析】本语段阐述艺术的功能与起源,④⑥句谈艺术的功能,②⑤①③句谈“人类的艺术的起源”。其中④句是总起,谈“艺术的功能”,⑥句“这是”承接④句谈“艺术”;②句由⑥句对“艺术”的论述转到对“人类的艺术”论述;⑤句紧接②句谈“人类艺术的起源”;①句接⑤句“动物进化”;③句接①句的“情绪与情感”
8.【答案】青春是翱翔的雄鹰,用矫健的翅膀搏击广阔的天空;青春是奔腾的河流,用翻江倒海的气势冲垮陈旧的桎梏。
【解析】
9.【答案】一篇乐章;这篇乐章上跳动的音符。
【解析】
10.【答案】修改:语病在“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这个短语上,这个短语是由“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和“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两个短语杂糅而成的,任选一个短语即可。
修改:在一句话中,“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既是动词“提出”的宾语,又是“是”的主语,造成了杂糅。修改时可将“了”改为“的”。
修改:“观摩……庭审”的主语无疑是“我们”(省略了),但接下来的“对我们……”的主语显然不是“我们”,这种中途更换主语造成了结构的混乱,删去“对”。
修改:第一个分句的主语“少数目无法纪的人”有可能被看成是第二个分句的主语,就变成了受损失的是“少数目无法纪的人”。修改时可在“损失前”加上主语“企业”。
【解析】(1)语病:句式杂糅 (2)语病:藕断丝连 (3)语病:中途易辙 (4)语病:张冠李戴
三、古代诗歌鉴赏
11.【答案】(1)诗人晨起前,处于“恋枕”与“嫌多梦”的矛盾中,透露出些许烦恼和不平静;晨起后,发现村居环境充满诤隋画意,喜悦之情油然而生。(2分。意思对即可)
(2)颔联写鹤立与猿啼,一静一动;颈联“泉鸣屋”动中有静,“树吞烟”静中有动。景物描写动静结合,突出了清晨山村的清新幽静,流露出诗人归隐田园后怡然自得的心境。(4分。从“炼字”等手法分析,言之成理亦可。手法1分,分析1分,效果1分,语言表达1分)
【解析】
12.【答案】(1)指感情深厚;(2)多少;(3)人心归服。
【解析】
四、名句名篇
13.【答案】(1)靡室劳矣夙兴夜寐
(2)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3)聊成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
(4)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
(5)曲肱而枕之不义而富且贵
新课标第一网
【解析】
14.【答案】(1)圣心备焉 (2)食野之苹 (3)不求闻达于诸侯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5)仰观宇宙之大 (6)安得广厦千万间
【解析】
五、文言文阅读
15.【答案】1-5CCBAA
6、(1)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
(2)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
【解析】1.不久,副词。
2.C.之:结构助词“的”。A.表转折,表承接B.因为,凭……的身份D.比,到
3.宾语前置。
4、不是代替祖母抚养孩子,“婴”解释成缠绕,疾病缠身)
5.错在“李密在这之前很少做官”,应是他年轻时就任蜀汉官职。
6、(1)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
(2)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
16.【答案】1.D2.B3.A
4.在外面没有比较近的亲戚,在家里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孤单地独立生活,只有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影子相互安慰。
【解析】1.婴:缠绕。
2.因为,比,到。
3.A项,孤弱:孤苦病弱;B项,成立:古为成人自立,今为某个机构或组织开始存在;C项,独立:古为独自生活,今为站立;D项,奔驰:古为急速就职,今为速度快。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
17.【答案】1.C2.B3.C
【解析】1.小说中的描写总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这样的话在文章是多次出现,成了别里科夫的口头禅,它在本段中就出现了两次。反复出现,目的就是为了突出强调。这句语言描写突出了别里科夫性格特点:两个副词“总是”“千万”极尽了别里科夫性格的多疑与整天六神无主,说尽了别里科夫对现行秩序、既成传统,以及代表这种传统秩序的官方、政府的恐惧。一切新生的事物在别里科夫眼里都是不成体统的。A句中说有责任心、C句中“害怕任何事物牵连到自己”错误都较为明显。就是D项的辩明有点难度。单独来看这种说没有多大问题,但它不是题干这句话的体现。
2.夸张的修辞功能是突出强调,使大的更大,小的更小,强的更强,弱的更弱。对此,应搞清夸张的内容:别里科夫“降服”了“有思想的、正派的”我们,辖制整个中学足足五年,还辖制了全城:我们降服了,都怕他。这就突显出了以别里科夫为代表的腐朽势力的力量在当时还很强大,而“我们”的力量则是软弱无力的。A、B、D项都和本段后半部分的内容不符。
3.别里科夫不仅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而且他的思想也套子式的。他最害怕的是所谓的人们违背法令,脱离常规,做不合规矩的事。他用他的套子,“降服”了我们,最终使人我们把两位学生开除了事。两位学生被开除,只是别里科夫辖制整个学校、全城的一个例子而已。本段的后半部分,作者用了两个“可是”,说明别里科夫并没有停息“唉声叹气”套子式论调,足足辖制了学校五年,进而是全城。多么可怕。C错。
18.【答案】1.D2.B
【解析】
19.【答案】1.火烧草料场来谋害林冲。“好”在烧死林冲,不留痕迹;即使林冲不在或逃走,也是死罪。
2.害死林冲
3.①⑤⑦是差拨,因为他是为害死林冲直接献计与执行的人。②④⑨是陆谦,他是奉命来杀害林冲的头目,为人狡诈谨慎。③⑥⑧是富安,他是陆谦的走卒。以上说话内容显示出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征。这说明《水浒》写人手法很高明,所写人物各有特点,栩栩如生。
4.侧面描写和对话描写;对林冲从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到被迫杀人、逼上梁山的反抗性格转变,起了最后触发的催化剂作用。
【解析】
20.
【答案】1.作者是从人物的衣着、行为等方面来描写别里科夫这个“套中人”的。
2.C
3.“古代语言”与“套鞋和雨伞”都是别里科夫借以逃避现实生活的道具,本质属性一致,都是他生活当中的套子。
4.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这是一种漫画式的夸张,作者是要借这种怪异的外形来凸现别里科夫的荒谬性格,带有强烈而鲜明的讽刺意味。
【解析】
21.【答案】1.C
2.C
3.C
4.“大快人心”,从心里感到自由。
只要沙皇专制制度没有推翻,就会在这块土壤上不断滋生出新的别里科夫,所以生活还是老样子。
作者启迪人们,沙皇专制统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铲除,就永远存在着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必须从根本上推翻沙皇腐朽xxx的统治。
【解析】3.A项“任何时代都有”的说法太绝对;B项中“任何地方,任何时代都存在”太绝对;D项“艺术形象”的说法与题干要求不符。
七、论述类文本阅读
22.【答案】1.C2.B3.①全球化的浪潮(地球村)造成了人们之间新的疏离。
②全社会消费思潮的迅速膨胀,人们被消费主义的狂潮牵制着而身不由己。
③人们过分重视外在“成功”,渐渐迷失于“身外之物”中而不可自拔。
【解析】1.C(C项没有揭示出“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在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蔓延的环境里不停地忙碌着”的人,未必“不知道事业的意义在哪里”,未必没有“一定的精神追求”)
2.B(B项错在强加因果关系。信息来自第7段的论述,“禁不住物欲的诱惑,不能泰然面对挫折的人”,主要是因为没有解决好自己的归宿感问题)
23.【答案】1、C
解析:“出口持续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与“赢得极高的信誉”两者应是互为因果的,不存在孰先孰后。
2、A
解析:这是德国制造业繁荣的具体表现,而非原因。
3、D
解析:A项,从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话无法推出这个结论;B项,推断过于武断了;C项,从本文看,认为是“根本原因”依据不足。
【解析】
24.【答案】1.C文中的“正义的本质”实质就是文化心理中的道德认同,“规则适应人”是“潜规则”的表象。
2.B(A因果颠倒,是“过分膨胀的行政权力,尤其是王权力量”造成了“超稳定结构”。C造成的原因是文化心理中的“正义的本质”。D只是让早已存在的“潜规则”现身,并非“催生”。
3.B“潜规则”不过是古已有之的陈规陋习在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身”和“显形”。是法律规范性的对照使其不正派特点显现出来。
【解析】
25.【答案】1.A2.C3.A
【解析】1.说的是“文化”,而不是“打造文化”
2.A.不是作者的观点。B.对本意的理解错误D.“打造文化”错,应是“文化”
3.“打造”和“真正的文化建设”完全是两码事
26.【答案】1-3BAC
【解析】
八、实用类文本阅读
27.【答案】1.C2.BD
3.①苍蝇飞行时必须高速扇动翅膀,鹏鸟翱翔时可以不扇动翅膀。
②苍蝇飞行时借助自身扑翼产生的升力,鹏鸟翱翔时借助外界的上升气流。
③苍蝇飞行时可做出急转弯的动作,鹏鸟翱翔时无法做到。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以及对重要信息的分析和筛选能力。C项是说“几丁质这种物质”具有柔韧性,不是直接说明“昆虫的翅是一个工程学奇迹”。
2.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B项“蜉蝣有翅后即升空飞行”与原文“这些获得新生的小虫子并不急于飞行”相矛盾。D项在原文中的正确表述为:“果蝇使用碳水化合物作为动力来源,这有点儿不太划算,其他很多昆虫直接利用脂肪作为‘燃料’,便让飞行的‘经济性’大为改观。”
3.本题考查筛选文本信息、梳理文本结构以及比较阅读的能力。首先,要找到文中相关信息(第四段“昆虫与其他任何飞行动物的标志性区别”);其次,分析此语段的结构层次,关注结构上的标志语;另外,此题将阅读延伸到文外,要求将两个材料进行比较,那就要关注延伸材料的内容,并找准角度。
28.【答案】1.有真知灼见;不只是讲说学问,还将思想付之于具体行动;“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
2.表明梁漱溟关心国事是有家庭传统的,是他格外关注文化问题的原因,使读者对人物的了解更全面。
3.《中国文化要义》哲学味太浓;《乡村建设理论》在方法论上“从果说因”;晚年观念已老;在文化上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答“哲学味太浓、方法论上从果说因、观念陈旧、文化上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也可。)
4.主要是从学问和人格两个方面去认识梁漱溟的。
启示有四点:(1)从问题来说,要评传结合;(2)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3)中心内容要体现人物的身份特征;(4)通过细节表现人物。
【解析】1.阅读第2段可知,每个画线句之后的语句都是对评价的具体阐述,由此可知答案就在这里,这些句子分别为“从性情……真知灼见”“对中国有极深的关怀……不只是讲说学问而已”。
2.结合本段内容看,主要是谈传主在文化方面的“本事”,因此答案中要有“文化”一词。
3.文中关于《中国文化要义》的评述主要出现在第6至第8段,之后的段落重在评述他的人格,由此不难做出解答。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1)要全面,第8段仍为其关于文化的认识,因此不可忽略;(2)语言注意表现本质上的不足,如前两点可概述为“哲学味太浓、方法论上从果说因、观念陈旧、文化上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
4.本文思路比较清晰,第1段最后一句“对梁先生的学问与人格也有一些了解”可视为总起句,后面几段均以此为中心展开评述。因此,第一问要点应是“学问和人格”。
29.【答案】1.嫦娥工程将实施绕月飞行、着陆探测、采样返回的三步战略。
2.专家解读“奔月”神话(或嫦娥寄托探月梦想)
3.苏轼咏月、惜月、爱月,见月动情,他笔下的月气象万千,情态各异,韵味无穷;既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又有浪漫的奇思异想。
4.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对月亮一直情有独钟,渴望了解月球、探寻月球奥秘的愿望源远流长。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实施,不仅将
把“嫦娥奔月”的神话变为现实,实现我国深空探测“零”的突破,有助于加深对月球的了解,而且还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在深空探测先进国家中的地位。
【解析】1.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概括能力。信息的筛选要确定信息区间,题干中已明确在“新闻资料”中,具体段落中第1段是“嫦娥工程”规划方针及其原因,第2段是“嫦娥工程”实施的三步及具体三步战略,其中第一步、第三步较容易概括,分别是绕月飞行,采样返回,第二步战略在概括时抓住关键信息“在着陆器降落区附近进行就位探测”,第二步的其他信息均是对着陆器降落区“其”的说明。“新闻资料”中最有效的一条信息显然是在第2段,因为这一段文字在新闻资料中文字量最大,说明最为详实,而且与题篇新闻“‘嫦娥’奔向月宫”的联系更为紧密。
4.本题具有探究性。解答时注意第二、三则材料与“嫦娥工程”的内在联系,不要单纯谈“嫦娥工程”的意义。
30.【答案】1、C
2、B
3、D
【解析】1、与原文第一节不符,这一时间是发现细菌的时间
2、A"各种"及"都"有误C文中并未谈及人的抵抗能力降低D"最佳办法"有误
3、A人类要做的不是研制新的,而是先解决出现的问题B无中生有C"只要""就"有误
31.【答案】1.B、E
2.解放前家里很穷,被歧视,辍学(内心痛苦)——新中国成立后重返校园,读完中学、大学(心存感激)——七十年代创业成功,开始回报祖国、回报家乡(知恩图报,或:希望民富国强)(要求指出心理感受)
3.a.不同意。祖国富强,人民富裕是他的最终目的,不是贪图金钱。b.同意。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B“而资助体育事业的目的则完全不同”错误,原文“他觉得只有体魄强健的民族才有可能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的道路。”E.“本文没有采用总分总结构方式”错误,本文采用总分总结构方式,总叙——分叙:经济、教育、体育——总结。本文有对比的内容,没有段与段之间的对照式结构)
九、作文
32.【答案】写作指导:面对批评的几种心态:1、在不能面对句句刺心的批评时,常会有闪避、生怒、反击、沮丧,甚或发生冲突的行为。但是,批评,那怕是恶意的,都要学会去面对,因为不面对,当下的弱者便是自己;面对的态度失当,当下的愚者便是自己。2、动机模糊、目标不清地坚持一己的想法、感受、或态度、行为,以为那样才能证明自己的身价。
【解析】
十、文言文基础
33.【答案】B
【解析】B项中的易应该解释为轻易。
34.【答案】B
【解析】例举是宾语前置。A项是定语后置。C项是被动句。D项是介宾结构后置。
中国学科吧(jsfw8.com)的编辑为大家带来的xxxx年高中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题答案,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同类热门:
高二年级高中第四册语文期末试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