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幻灯片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上机练习
(17分钟)
辅导学生上机练习
运行程序,亲身感受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修改源程序,画出其它函数图像。
辅导学生上机练习,观察学生谁做出了好的作品和修改源程序时出现的错误
用投影将y=x2的源程序打在屏幕上
评价交流
(3分钟)
对好的作品进行评价,对出现错误进行分析
相互交流
观察学生,看其对自己的作业是否满意,是否有成就感
多媒体广播
(2分钟)
和学生一起总结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过程
和教师一起总结
看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不能自己总结出来
用幻灯片
感悟
(1分钟)
让学感悟编程的过程,是不是就像跟计算机话一样
学生感悟
关注学生,看他们能感悟出什么
提升
(8分钟)
运行一个实用(教材配套光盘上的)程序,让学生对程序解决问题有更深的了解。
学生自己运行教材配套光盘上的实用程序,更深的感受程序解决问题的威力。
观察学生,看其运行了好多实用程序后,有什么反应
运行教材配套光盘上的实用程序
2.关键环节提炼
(1)引入:借助高一学生正在学习函数图像知识的背景,从演示画学生熟悉的y=x2函数图像程序入手,能立即唤起学生求知欲望,产生学习兴趣。
(2)剖析:
学生在数学课上用描点法画函数图像的方法、步骤体现的数学思维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础,我利用对比的方法,从人机对话的角度,逐句剖析计算机画二次函数y=x2的图像的程序(见程序剖析实例),让学生了解其结构组成和具体作用,懂得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按照人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进行人机对话。计算机能够听懂的“话”,就是我们输入的命令。这样,就有利于消除计算机编程的神秘感,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编程的兴趣。
程序剖析实例:
PrivateSubCommand1_Click()‘事件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Dimx,yAsSingle‘定义变量
Picture1.Scale(-10,25)-(10,-25)‘画横坐标轴
Picture1.Line(0,25)-(0,-25),RGB(0,0,255)‘描点画函数图像
Forx=-5To5Step0.0001
y=x^2
Picture1.PSet(x,y),RGB(255,0,0)
Nextx
EndSub
在这个环节中,我没有采用教材中用冒泡排序法解决“100用“冒泡排序法解决100二次函数图像作为实例,学生容易理解,易于接受。通过教师剖析,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轻松学习了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思想,感悟到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魅力。
(3)体验:
教材中安排了“编程实现”一个小节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程序设计的过程,其“界面设计”、“代码编写”、“调试运行”三个环节非常好。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仍以画y=x2二次函数图像作为主题,组织学生实施上述三个环节的学习、体验。首先将引入课题时运行的几个画函数图像的小程序提供给学生们,让其观看界面的设计,程序的代码,然后运行程序,在此基础上修改源程序代码,设计界面,画出其它函数图像,亲身感受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
(4)评价和交流:
三、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紧扣课标,从学生的认识特点和实际能力出发,没有用教材提供的例子,而用教师自己设计的例子——画函数图像,通过学生在数学课中已掌握的画函数图像的方法和步骤,自然的引导到计算机画函数图像的方法和流程。这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样引入课题自然、清楚,更重要的是简化了“算法”和简化了程序,课堂效果较好,达到了课标的要求。部分学生下课后便找老师借VB光盘,说到家里去安装,对编程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在处理教材时,本人曾经很惶惑,也很忧虑,怕这样处理别人会说你脱离教材,后来,这节课作为公开课在全区信息技术研讨会上讲时,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听课老师的高度评价,信息技术课标组组长李艺老师听完这节课后点评了这节课,给了极高的评价,对这节课的设计大加赞扬,也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
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最为成功的地方是,以学生为本,紧扣课标,教材处理恰当,通过运行画函数图像的小程序抓住学生的视线,通过学生熟悉的“描点法”画函数图像引入课题,通过数学课中画函数图像的方法步骤引入“算法”的概念,通过剖析程序让学生了解编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学生上机实践,亲身感受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学生感悟编程的过程,感受到编程就像跟计算机对话一样,通过运行配套光盘上的实用程序,使学生更深的感受到程序解决问题的魅力。教学中采用了“活动式”、“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模式。
2.分层教学的实施
教学中采用了分层教学,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零起点”学生能运行程序,看运行结果,亲身感受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懂得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非零起点”的学生在“零起点”的基础上,能修改源程序画出其它函数的图像。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课标的要求,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不足:这节课内容较多,学生交流的时间较少,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也很潦草。
五、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xxxx.4
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组.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广东教育出版社,xxxx.7
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组.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广东教育出版社,xxxx.7
高级中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教育科学出版社.xxxx
李艺评析:
这个案例有许多个方面吸引了我的目光。首先是对新课程以及教材意图的理解,案例设计者使用手工描图和借助计算机描图进行比较,成功引入了程序设计也是借助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这种思想;第二,很好地把握了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在介绍程序设计方面的“度”——既不能涉入过深,又要让学生大致地知道这么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结合学生数学学习的进展,巧妙利用描图这一话题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兴趣;第四,使用的是我们很熟悉的通常的教学方法,并没有一定要搞什么“主题活动”;第五,使用的是我编的教材,但在例子选择上显然已经超过我的设计,因为经实践验证,我设计的例子较难,学生不太容易理解,下一次教材再版时,希望黄老师能同意我使用他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