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高中2019年高二下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高中xxxx年高二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编辑推荐]有关于高中xxxx年高二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答案是中国学科吧(jsfw8.com)特地为您集合的,中国学科吧(jsfw8.com)编辑将第一时间为您整理全国考试资讯信息,供大家参考!

1【C“曲愈高,和愈寡”在原文第三段,此段的意思是说“诗人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他表现事物时看到了事物之间精微的差别,而常人只能够在粗浅的境界沟通”。】

2【B.诗人要不断创新只是诗人孤寂的原因,不是表现,因为创新不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3【B.在这一段中作者意思是强调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十分重要,而对常人对事物的感知只停留在较量分寸而不暇剖析毫厘的水平持不赞成态度。】

4C(“佚”通“逸”,放荡。此题为了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理解和判断方法的掌握。)

5.(都是表示判断的语气助词。A、转折连词“可是”/假设连词“假如”。B、代词“其中的”/祈使语气词“还是”。D、介词“根据”/介词“凭借”。)

6A(根据最后一段的议论可知,作者的写作目的有二,其一是富贵如浮云,奇物难以永远占有;其二才是告诫世人不要玩物丧志。)

7.参考答案:

(1)我对那些人与物的兴盛与衰废产生感慨,可惜这块大石让人喜爱却反而遭到遗弃。(其中“感”“人物”“废兴”和“弃”的被动句式各1分,全句通顺1分)

(2)那些奇异的事物,被弃置在偏僻悠远的地方就很可惜,被放在大家都看得到的地方,则喜欢它的人免不了会把它拿走。(其中“物之奇者”定语后置、“幽远”活用、“置之”后的介词省略、“耳目”各1分,全句通顺1分。)

8.象征手法(托物言志)。用历经千年磨练、志向高远却始终得不到补天机会的石头象征或寄托自己怀才不遇。(4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9.诗人借石自喻,抒发了自己欲整顿乾坤却抱负不得实现的悲愤之情。(4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0.【(1)商女不知亡国恨。(2)江间波浪兼天涌。(3)蓝田日暖玉生烟。(4)凌万顷之茫然。(5)玉户帘中卷不去,(6)烟光凝而暮山紫。(7)楚天千里清秋。(8)闻道有先后】

11.答: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做事谨慎细心;热爱艺术,天真浪漫单纯。(4分,每点1分)

12.答:(1)调节叙述的节奏,使得情节发展张驰有度,富于变化,为下文的情节的突转蓄势作铺垫。(2)以这种充满愉快、充满温情的幻想和下文“顾客”在现实生活的一反常态、暴跳如雷的场面形成对比,更好突出情节的出人意料。(3)更充分地展现了人物心地善良人性之美。(6分,每点2分)

13.答:小说采用双线结构,一条以玛莎小姐为明线,另一条是以“艺术家”为暗线,小说以物——“两块面包”为线索串起全文。两条线索在两块面包闯祸后融合到一起,使小说情节设计前后衔接,浑然一体。(4分,每点2分)

14.答

(1)玛莎知道真相前的举动作者描绘十分详尽,玛莎知道真相后的表现描写非常简略,二者一详一略,相互对照,使得小说详略富有变化。

(2)玛莎知道真相前的举动作者描绘十分详尽,无须再赘言,读者就完全可以据此想象到玛莎知道真相后的痛苦与失望。

(3)作者惜墨如金,给读者留下了无比广阔的想象空间,取得了言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6分,每点2分)

(1)善于戏剧性地设计情节,埋下伏笔,作好铺垫,勾勒矛盾。(2分)

(2)小说在结尾处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使读者感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有独特的艺术魅力。(3分)

15.D【解说A.堵塞(sè)/塞(sài)翁失马乘(chéng)机/千乘(shèng)之国规矩(ju)/中规中矩(jǚ)

B.碑帖(tiè)/俯首帖(tiē)耳拙(zhuō)劣/茁(zhuó)壮成长市侩(kuài)/脍(kuài)炙人口

C.给(jǐ)养/犄(jǐ)角之势戕(qiāng)害/呼天抢(qiāng)地提(dí)防/金榜题(tí)名

D.诙(huī)谐/天网恢恢(huī)玩弄(nòng)/弄(nòng)巧成拙辍(chuò)学/绰(chuò)绰有余】

16.C【A范围不当,“耳熟能详”意思是“听得烂熟,那个详尽地复述出来。”只能够用于复杂的事物。而“富翁”只是两个字。B角度错误,“等量齐观”指“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即人们对两个不同的事物的看法,不能直接用于甲事物和乙事物的比较。C正确。D望文生义,“胸有成竹”是指“在做事前就拿定了主意,有通盘的考虑。”】

17.参考答案:B(抓住景物描写的特征即可,“一点萤火虫”只能配“一只微绿的眼睛”;“干号”只能配“发沸”;“一梳”写形状,只能配“未长成”“又密又忙”配“很热闹”)

18、(1)(②)“营造”与“作品”不搭配。可将“营造”改为“编排”、“打造”等。

(2)(③)“艺术家”与“演员”概念交叉。应删去“演员”。

(3)(④)主语残缺。删除“在”“以后”。

(4)(⑥)不合逻辑。“将”与“了”矛盾,应删去“了”。

19、设喻要准确、得体。每句3分。

答案示例:白玫瑰就是衣服上的一粒饭渣子,红的还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20、答案示例:

(1)文学创作固然离不开个人的独创性,但又离不开历史。(1分)一个作家的作品总是来源于前人的作品,所以说“小火被点燃”是“借另一支蜡烛”。(2分)但同时,这支点燃了小火的蜡烛也得以寄身于小火之中。也就是说,前人的作品在后来者的作品中得到了重生。(2分)

(2)一方面是前人的作品给后世提供了创作的源泉,(2分)另一方面前人的作品又通过后人的作品得以传承,获得发展。(2分)于是,一切文学作品都融入一个无比广阔的历史,而这历史正是通过一切文学作品得到表现。(1分)

21、作文简析:

1、“80”可以理解为“80年代”、“80分”、“80米”……

2、“超越”应为立意所在。

具体评分细则参考今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评分标准:

一、分类:

一类60——50分;二类49——42分;三类41——36分;四类35——0分

二、立意:(语言、结构)

1、立意新颖,情感健康;2、语言流畅,扣题行文;3、结构思路清晰,叙议合理,内容充实。

三、残篇的评分标准

1、最高不超过35分;2、700——500字(35——25分);3、499——300字(24——15分);4、299字以下(14分以下)

考生只要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难点、易错点,各个击破,夯实基础,规范答题,一定会稳中求进,取得优异的成绩。中国学科吧(jsfw8.com)高考频道为大家整理了高中xxxx年高二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同类热门:

xxxx年高中高二期末考试各科试题汇总

    以上《高中2019年高二下语文期末考试试题》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高中2019年高二下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高中2019年高二下语文期末考试试题》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