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技术教育是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对学生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当前也是摆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束缚,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突破口。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也对劳动技术教育做了明确的规定。但目前中学劳动技术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很不平衡,是中学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在教材的基本建设、教法的研究等方面,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现高中劳动技术课大纲正在制定过程中,故在此仅对操作技术培养在劳动技术教育中的地位及劳动技术课项目的设立谈一点看法。
劳动技术教育应包括劳动品德与操作技术两部分培养内容。劳动品德指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及劳动中的动手能力、创造与适应能力、审美能力等;操作技术培养是使学生掌握一些劳动项目的基本操作技能、简单技巧。
一、劳动品德培养是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目的
在中学教育阶段,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能力、并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的三大目的。劳动技术教学同样也担负着这三项任务,教学中传授的是技术项目的操作技能。目前技术项目繁杂,涉及的学科门类广泛,碍于课时、学生的体能、知识水平等所限,项目不可能开设得很多,不可能通过劳动技术教学使学生掌握各项常用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而不同的技术项目又各具特点,技能间的迁移性不强,例如电工技能与农作物栽培技能就不易发生迁移,所以,使学生只掌握某一项技术技能,对于尚未进行职业定向的普通高中学生来讲,也并无多大现实意义,且这也有悖于“传授基础知识”这一教学目的。
据此,中学劳动技术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使学生掌握某项技术,而是使学生在技术项目的学习过程中,养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掌握学习技术技能的基本方法;培养其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并使学生在体能、智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也就是说,劳动品德培养才是劳动技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以发展精神力量为目的的劳动中,技能和技巧不应当成为最终目的,而应当是达到社会目的、创造目的的手段。”
二、操作技术培养是劳动技术教育的客观载体
虽然,使学生掌握一些具体的劳动项目的技能与技巧不是劳动技术教育的最终目的,但是技术教育仍是劳动技术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不能脱离开实际的操作,抽象地谈劳动。只有在具体技术项目的学习中,学生才能掌握学习技术的方法;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体会到完成劳动后的愉悦,并由此培养其对劳动的正确观念,发掘、发挥其天赋和特长,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所以技术训练是实施劳动教育,达到劳动技术教学目的的有效的客观载体。
使学生掌握某项具体的技术,不是劳动技术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所以,学生对技术技能的掌握情况,只是衡量劳动技术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的标准之一。正因为如此,在我们编写的《义务教育三、四年制初中劳动技术教材(实验本)》中,每一项操作训练之后,都安排了具体的劳动态度、操作习惯和操作体会的学生自查内容,以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
综前所述,劳动品德培养与操作技术训练是劳动技术教育中密不可分的两部分,劳动品德培养是劳动技术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操作技术训练是为劳动品德培养服务的。
三、劳动技术课与职业培训的关系
中学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培训在教学中都表现为大量的操作训练,但中学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培训是不同的。
劳动技术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基础内容之一,它培养了学生就业所必备的一些素质,操作技术的训练也为其进一步学习技术打下了基础。
但是,中学进行的是基础教育,目的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中学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基于广大学生的劳动品德的培养;而职业培训是针对就业相对定向的学生进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某项技术的操作训练。中学劳动技术课不能完成职业培训的目标,职业培训也无法达到劳动技术课的培养目的。操作技术的掌握不是劳动技术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将劳动技术教育混同于职业教育或择业培训的作法是不足取的。
四、劳动技术课项目设立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品德是“设项”的首要原则
劳动技术课作为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途径,是达到劳动技术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劳动技术课项目的设立,应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品德为原则。从适于学生动手,能使学生在劳动观点的确立、技术学习的基本方法、审美能力、体能等多方面受到锻练的角度选择项目。
不宜把劳动技术混同于职业培训。如前所述,不可否认技术教育对某些学生日后就业会有一定的帮助,在选择设立技术项目时也可以对此有所考虑。在某些就业渠道比较单一的地区,可以尽可能选择与学生日后就业有关的项目。例如,位于果菜种植基地的农村中学,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要在家中的果园、菜地工作,那么学校就可以多开设农作物栽培等科目。但对就业环境相对复杂的地区,比如一些大城市的普通中学,如果仅以此为“设项”的出发点,就不尽合理了。一方面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是难以在普通中学完成职业培训的;另一方面以职业培训内容权充劳动技术课,达不到劳动技术课的培养目的,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一教育目标的完成。
所以,明确劳动技术教育的培养目的,并紧紧围绕这一目的选择技术项目是“设项”的首要原则。
2.技术项目要体现操作技术性
选择技术项目时,应考虑项目的操作技术含量。一些理论知识过重的项目要淡化理论内容,强调操作技术。例如,“机械制图”这样的项目,规则、理论方面的内容过多,不宜单独作为劳动技术课开设,而应该把它作为“机械基础”中的一项内容来处理。再如,将“计算机技术”作为劳动技术课项目开设时,应以计算机的应用技术为主。强调计算机在一些传统劳技项目中的应用。如,在机械中的计算机制图,在缝纫中的利用计算机进行服装款式设计,办公自动化中的计算机应用等。尽量避免原理的介绍、计算机语言的讲解,要明显区分于计算机课的教学内容。
3.选择项目要“以人为本”
项目的选择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应尽可能选择那些学生走向社会后,与其工作、生活紧密相关的技术技能。例如,汽车驾驶、计算机使用技术等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生活、工作中的必备技能,在有条件的地区或学校可以开设此类课程,类似的课程还有“家庭电工”、“家用电器使用与简单维修”等。中学的课时是宝贵的,不应该让学生在宝贵的课时里,学习一项与他生活联系不大,甚至今后再难用到的技术。所以,那些与学生生活、工作紧密相联,具有通用性的项目,应该是劳动技术课的首选项目。
另外,劳动技术课项目的设立还应考虑技术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技术项目中技术点的基础性与可迁移性、技术项目与中学其他学科相关联性等,在此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