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的总体目标是,构建适应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开放的、多元的、动态的劳技课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包含下列几层含义。
(一)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分层次课程教学体系
自1992年正式颁布新的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和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以来,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劳动技术课的认识逐步提高。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初步形成了以省编教材为主,乡土教材为辅的劳技课教材体系的基本框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水平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性。因此,基础教育的内容决不应该是划一的死板的,更不应该让农村与城市采用同一模式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劳动技术课采取统一要求与因地、因校制宜相结合的办法。在统一性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弹性,给各地各校留出一定的自由空间,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应该给予充分肯定。至于这种统一性和灵活性应保持一个什么样的比例,难以用数字来表达,涉及的问题也较为复杂。但加强宏观调控却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按大类分为基本内容和参考内容,分别提出各类内容的具体要求,并按此要求评估督导。允许各学校在确保教学时数的前提下,根据当地的实际,从基本内容和参考内容中选择若干项目教学。而且,在同一项目内又可以分为若干层次,分别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如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以指导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校开展教学。广大农村学校可利用这种课程的弹性“量力而行”,并逐步由基本要求向较高要求过渡。这样可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也是劳技课这门学科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目前,中小学劳技课内容按性质划分为自我服务性劳动,家务劳动,社会公益劳动,手工工艺劳动(手工制作)、学工学农劳动、勤工俭学劳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大类。含盖了家庭饮食起居(家政)、使用安装维修、加工工艺、种养技术及农产品加工等几大板块。允许各学校及任课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增、删、补、调。并鼓励各地教师及有关的教研、科技人员编写乡土教材,充实教学内容,以便因时、因地制宜。在这一点上,农村教育更应突出强调,使教学内容地方化。
(二)从农科教统筹,三教结合的层面统合教学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育正在逐步形成以县为单位,普通教育、职业技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基本结构。在教育外部,形成以“星火计划”、“燎原计划”、“丰收计划”相互协调的一体化格局。这符合国际上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相互接近的趋势。在这样一种基本框架下,农村中小学的劳动技术课应该成为一个基本的结合点。必须从三教结合的层面来统盘考虑劳技课的课程与教学,以适应三类教育的共同需要。为此,我们提出这样一种构想,即劳技课内容以板块为单元,以单行本的形式编写教材。同时考虑劳技课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共同需要。采取“厚本讲薄”的方式,即教材内容可以详细通俗,以适合学生自学为宜。普教、职教各取所需,劳技课教师根据大纲要求和地方实际,从中选讲基础的内容,其余的内容可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教材或成人培训的材料。还可满足一些农村中学“3+1”(即三年基础教育加一段时间的职业技术教育或掌握一门实用技术)中之加“1”的需要。内容应以种植、养殖、林果及农副产品加工等板块为主。从农村教育改革的实践来看,普教中渗透职教的成分,尤其是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相互融合(在层次上有所区别),这符合“普通教育职业化”的趋势。
(三)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劳技课要贯彻教劳结合的方针,必须面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发展之中。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正向着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大农业方面发展。这对未来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农村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必须现代化。
1.要体现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特点
反映集约化、分工化、机械化生产的特征;种-养-加一条龙式的连锁生产;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特点和作用;家庭经营设计(投入、产出概算和经营规模的选择等);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以及电脑网络上种庄稼等等现代内容。以专题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和提供有关的图、文、视听教材及电脑软件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开阔思路,形成某些现代观念。
2.展示农村现代化生活的美好前景
如未来农民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营养、健康等。描绘现代田园生活,密切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农村、建设农村、立志改变农村面貌的情感。
3.从农村生产、生活的变化中,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身边的科学技术中体会科学技术的人文价值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对培养跨世纪人才的素质是十分重要的,体现了劳技课课程与教学的开放性、多元性和动态性。
(四)引入案例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农村涌现出一大批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他们凭借所掌握的生产劳动技术,灵活的头脑和经营管理能力先富了起来。其中有许多感人的事件和素材。劳技课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对当地的典型开展调查活动,调查走访种、养、加、运(输)专业户,了解其生产经营情况、发展历程和规划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激发学生对从事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参与意识和感性认识。这些鲜活的内容极具教育性。亦可安排一些典型的项目,组织学生进行一定规模上的投入、产出概算,并针对产前、产中、产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寻求解决办法。这些活动可以为学生择业提供基础。
(五)教学过程科学化,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
劳技课教学应突出其实践性,以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它不同于普通教育中的理、化、生等其他课程,决不能以教师讲授、示范来代替学生操作。教师应围绕操作技能训练来确定讲解理论知识的内容,不求系统、完整,以解释清楚技术点的操作原理和方法为目的。在安排学生进行操作实践时,应明确包含于操作中的技术点,避免为了操作而操作。光有操作是不够的,它仅是一种载体,教学重点应放在有关的技术点的掌握和通过操作而应受到的优良品质的培养上。
劳技课教学还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任何一种劳动,都包含着一定的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需要一定的才能和创造性。学生处在成长发育阶段,会不断获得一些新的才能。每获得一点才能,就会非常兴奋,禁不住要试验自己的才能,显示自己的才能,证明自己的才能,并常常想超越自己现有的才能。获得更高的认定和评价。这样,他们的才能才可以获得不断发展。劳动技术课教学正是要运用这些心理学原理,来巧妙地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在实实在在的劳动中育人。实践操作前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有计划、有安排、有布置、有检查。避免草率行事甚至弄虚作假。教师还要善于挖掘蕴藏在劳动及其成果中的教育价值,如讲究效率、讲究方法和技巧、讲究质量以及珍惜劳动成果等意识的养成。
另外,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要多样化。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媒体,辅助讲解、示范。一些学校的成功经验已经证明了它的有效性。根据具体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劳技课可采取小组讨论式、调查研究式、角色扮演式、情景模拟式、讲座式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还应走出封闭的课堂,在校园和基地现场教学。此外,劳技课还要与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与家长合作开展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务劳动意识,懂得家务劳动是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承担的义务,养成“眼中有活,见活就干”的习惯。为学生将来的生活打下一定的基础。
面对农村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农村学生面临的升学方面的高淘汰率和就业方面的低成功率之间的矛盾,农村中小学劳动技术课应该不断优化其课程与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