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技课课程教学改革应从劳动技术课的特点出发,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符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各地的实际,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实践性原则。劳动技术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实践性。学生所学的有关生活、生产劳动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必须通过实践操作。只有动手操作才能真正获得。这就要求在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实施中,必须突出其实践性。在有关的劳动技术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实践。十分重视手脑并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而且不只重视劳动技术,更要重视培养学生优良的劳动素质。
2.实用性原则。劳技课的课程与教学要突出其实用性。一方面要能满足社会需要,另一方面应能满足学生的自我需要。所学技术应能用来解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些技术。
3.基础性原则。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劳动技术课不同于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技术课程,不是以定向的职业技术教育为主。而是以劳动技能素质教育为主。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已有的知识水平,又要考虑需要与可能、共性和个性等。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虽含有明确的技术成分,但也只是最为粗浅的和基础的。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何种职业,这种技能素质都具有普适性,尤其是一些基本观念,如质量观念、效益观念、协作精神、责任心和遵章守纪等。
4.综合性原则。首先,劳技课涉及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与基础教育阶段的各门学科都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注重学科间的渗透和密切结合就十分必要。在多数情况下,劳技课是其他各学科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应用。其次,劳动技术课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已广泛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保健等都离不开技术。因此,就要求每个合格公民必须具备最起码的技术素养,这也恰是“应试教育”所最为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