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构建生活与劳动“开放性”教学模式实践

日期:2018-07-03  类别:教学反思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⑶校内食堂

  我校是一所半封闭管理的实验学校,学校共有1500多位学生在校食堂就餐,结合生活与劳动课教材特点与我校值周制度,把校内食堂作为生活与劳动课的又一主阵地,值周班的同学这一周中某一天,从跟食堂工作售货员买菜、到洗菜、烧菜、卖菜、分饭、整理餐厅,使每个学生在每一学期里至少有一次,在食堂享受生活与劳动教育。以上三个劳动基地,使学生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劳动知识与劳动技能,解决了学用脱节的矛盾,使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并举,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兼顾。

三、开放课堂教学,优化开放性教学过程

  小学生活与劳动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简单的手工制作,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的教育和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与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中来,应成为生活与劳动课堂教学模式的重点探索方向。

  传统的生活与劳动课堂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再动手操作,学生当然不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方式,途径和策略,引发和激励所有的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

  1、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注意通过实际操作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获取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通过各种感受参与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有利于深刻理解并牢固掌握知识和技能。因此,对于生活与劳动课教学,在教师精炼的讲解示范之后,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动手操作,亲身实践的时间。如教《菜的几种烧法》、《红烧鱼》、《红烧猪肉》、《安全使用液化气灶》,这四课教学内容相当,教学目的雷同,需要的教学设施较为繁多,操作性又很强,如按常规方法来上,很难达到教育目的,我校将四课合为一课《学做小厨师》将原本四课时合并起来,组织学生到食堂上,这样,不仅有足够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动手,同时又将几个知识点有序的连接了起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见附件一)

  2、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

  小学生活与劳动课以动手实践为主,教学中一半时间以上用在练习上,由此可见,充分利用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是巩固生活与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最佳立足点。在教学综合课程六年级部分《养羊、种菜我会了》这一课时如果按常规教学,“通过养羊、种菜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这些方面的技能技巧,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率最多只有10%-20%。我利用“活动”为主导,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课的内容与步骤是这样的:

  ㈠学养羊

  ⑴由学生向少年林旁的林场饲养员咨询养羊的方法,如何建好羊舍,设置草架和食槽以及羊的主要饲料,一年四季的管理等,并在讲解过程中要求学生实地观察。

  ⑵组织学生在少年林割羊草,比一比谁割得又多又好。

  ⑶实地放羊,以小组为单位,将羊分至各小组,然后到水塘边、草坡旁等草放羊。

  ⑷交流割草、放羊的体会,并作好观察记录。

  ㈡学种大白菜

  ⑴请学校劳技辅导员张柏林老师讲解种大白菜的方法,如何整地施肥,选苗移栽及田间管理。

  ⑵组织学生分组学种大白菜。

  ⑶让学生交流种植过程中的体会,比一毕谁栽得最好,并讨论栽种后还要做些什么?如何实施?同时在设计巩固形式时,要注意多样化,新颖性。除了比赛以外,还可以游戏、展览、参观等形式。

  3、让学生在“思考”中升华

  想,就是思维,只有通过学生动脑筋想,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因而在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接触知识的环境,唤起学生对原有相关经验的联想,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创造的潜能也就开发出来了。如在教学了《认知和使用木工工具》、《修理课桌椅》两课后,对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各种木工工具,用“挑剔”的眼光寻找出它的所有显性和隐藏性的缺点,并针对这些缺点、设计出新型的更为合理的工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能启发点拔,要让学生自己充分观察和动脑,发挥思维的想象力,培养创造能力。

四、注重课外延伸,拓展开放性教学途径

  小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小学生劳动创造能力的提高更需要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方渠道加以引导和培训。

  1、要在课外组织劳动项目兴趣小组。

  如编织、刺绣、烹饪、种植、饲养、小木工、缝纫、科技制作和科学小实验。通过这些兴趣活动,不仅有有利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更能弥补生活与劳动教育“大一统”的缺陷,使对生活与劳动技术有特殊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有一个充分发挥天赋、才能和创造力的场所。为了进一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创新,各兴趣小组还须定期地组织举办各项竞赛和展览评比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展露一技之长,又能使学生在自觉愉快的活动中受到生活与劳动教育,体会到“劳动的乐趣”。(附件二,萧山市义桥实验学校兴趣小组记载表)

  2、加强学校与家庭的结合

  生活与劳动课程中,有一些劳动项目,可以组织学生回家实践,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会操作技术。今年开学初,我校部分班制定了一份特殊的合同书——家务劳动承包合同书。这是学校针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而特意设计的。合同中的甲方为家长,乙方为学生,主要内容是:⑴乙方须学会日常家务两至三项,承包期为一学期;⑵乙方须持之以恒,每天及时完成任务,做父母的好帮手;⑶如遇乙方不会做或任性不做,甲方有教育的义务和督促的权利;⑷如果乙方认真执行合同,承包期满后,甲方可以一本好书或一次郊游等作为奖励;⑸本合同经学校和家长委员会证明,具有严肃性,双方须认真履行合同,如遇特殊情况可报学校调解……通过这项活动使队员们认识并学会了家务劳动,纠正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习惯与认识偏差。

  3、以雏鹰假日小队为载体

  加强与社区的结合。我校在组织开展雏鹰假日小队活动的基础上,把生活与劳动教育全面引入假日小队活动之中,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我们结合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设立了科技、服务、工艺等选修章。每个雏鹰假日小队根据自己的小队队员的兴趣爱好,定好争章目标,为了使假日小队有序顺利的开展下去,我们还特意聘请了一部分有一技之长的社区工作人员作为“校外辅导员”,如请市场管理员为孩子们提供购物导向,请文化站的美工指导为孩子们辅导工艺制作,包括聘请农民、工人、营业员等各行各业的人为孩子们分别进行劳动实践指导,使学生学到更多书本上、生活中学不到的知识。

五、探索评价体系,增强开放性教学活力

  生活与劳动课既然是一门必修课,必须考核或考查。生活与劳动课主要是一门操作实践课程,而且内容无法统一。因此,生活与劳动课的考核,应以操作实践为主,结合生活与劳动态度和平时生活与劳动习惯。

  1、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考试及考查的目的是为了客观公正地给学生做出评价。而期末考试只是一学期来一次系统的总结性的检查,虽然通过期终考试,可以反映出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但也无法排除有些学生可能因某种原因而发挥失常,影响了成绩。如第11册共20篇课文,笔试占的内容只是很小的一块,1-12课的注意事项,14、15、16、17四课的基础知识。其实平时考查更是检查学生知识、技能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样是第十一册,平时考查的内容要占70%以上。通过观察学生平时在上课或实践时的表现,可以判断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对于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之间,应以平时考查为主,它们的分数比可发是6:4或者是7:3。

  2、笔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试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对提高教学质量起杠杆作用,必须认真对待。生活与劳动是一门以知识为基础,以实践为主体的学科,因而考试不应局限于笔试。更应针对教学实际,因地制宜地进行实际操作等各种形式的考查。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可以采用笔试,考查实践的方法便可以让学生进行实地操作,等等,无论这些,对培养学生动脑又动手的学习方法都起着推动作用。例如:

  在综合课程四年级部分的《做好小当家》这一课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调查、观察讨论、实践等多种形式,了解炉灶的使用方法,会给饭菜加热,烧开水和灌开水,训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做好小当家的意识。我们在考查时,把完成和实际操作很好地结合起来,我们在考查时,把完成和实际操作很好地结合起来,如下表:

  姓名: 小组: 专题:

» More

» More

» More

相关范文

    以上《构建生活与劳动“开放性”教学模式实践》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教学反思»构建生活与劳动“开放性”教学模式实践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构建生活与劳动“开放性”教学模式实践》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