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湘版四年级音乐上《藏族歌》说课稿(8)

日期:2019-05-20  类别:说课稿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藏族的歌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堂课我所使用的教材是湘版音乐教材第七册第五课《藏族的歌》,《藏族的歌》是本册教材中唯一以少数民族音乐作为教学内容的课,充分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中弘扬民族音乐的教育理念。我整合了这个单元中的两个内容:学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和活动《踢踏舞》,将课题定为"我的家乡日喀则"。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是一首极富韵律感的二声部合唱曲,两段体结构,歌词简单明了,旋律活泼欢快,很是好听,在配合藏族的踢踏舞,呈现出藏民们载歌载舞、热闹欢快的生活场景。
   《我的家乡日喀则》这一课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演唱《我的家乡日喀则》,学跳藏族的踢踏舞初步感受藏族的歌和舞。在本课的设计中我着力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将西藏的风俗和歌唱舞蹈融合在一起,让课堂充满审美色彩。在课堂中我想带着孩子自主的感受,体验参与快乐的表现藏族的歌和舞!
   考虑到四年级的孩子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我依据教学实际,从《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维度制定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能学会《我的家乡日喀则》的二部合唱,体验歌曲欢快热烈的情趣,能用饱满的情绪,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2、能积极参与学跳藏族踢踏舞基本舞步的活动,并能随着歌曲的节奏舞蹈。
   3、初步感受藏族歌舞的风格特点,了解相关文化,并对藏族文化和藏族歌舞艺术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教学难点:学生能自信地将二声部合唱唱好,能做到声部的和谐与均衡。
   二、说教法:
   1、教法:为了全面准确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视听结合、声像一体,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走进西藏"的情境,通过认知、感受、表现、创造等参与活动的综合形式教学,指导学生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技能,并感受藏族歌和舞,从中获得愉悦与美的感受。采用引导法、奥尔夫教学法、小组比赛法、带动学生参与表演法、还有探究法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吸引学生,让学生有不知不觉想跟着老师一起表演的欲望,达到教学目的。
   2、学法指导:在教学中我以学生参与为主体,通过一些综合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采用主动模仿的方法、听唱法、比较聆听法、分组合作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探究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在亲身体验、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张扬自己的个性。
   三、教学流程及相关考虑:
   那么到底要怎样使我的音乐课堂成为学生享受音乐美的圣殿呢?我决定这样安排教学过程:
   一、课堂激趣
   在课堂激趣这一环节中我首先用do、re、mi、fa、sol、la、si几个音名为每一小组取一个名字,唱到哪一组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看着你,然后我教学生念一首童谣:
   同学们,今天老师先教你们念一首老师小时候经常念的,也是我们湖南人非常熟悉的童谣《月亮粑粑》,好不好?
   1、念童谣:月亮粑粑,豆里坐个嗲嗲,嗲嗲出来买菜,豆里坐个奶奶
   2、边念童谣边做拍腿、拍手的声势动作。
   设计意图:很多学生都熟悉这首童谣,而且会念,在教学生念整齐后我再加上声势动作让学生模仿。这个环节我运用奥尔夫教学法除了激起学生上课的兴趣外主要是为后面的歌曲学唱和感受歌曲的节奏做准备的。学生一般能边做声势动作边念童谣,而且很感兴趣,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二、走进西藏,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先用藏语向孩子们问好并献上哈达,欢迎大家的到来。
   导语:同学们好,"扎西德勒!"(献哈达)
   然后问孩子们:你们知道我用什么语言向你们问好吗?生:藏语。
   学生一般都知道这是藏语,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可以引导。
   师:对,"扎西德勒"的意思是吉祥如意,西藏是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这里有气势宏伟的布达拉宫、美丽的雪域风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雄踞在这里、还有成群的牛羊、可口的酥油茶......
   师:大家想去看一看吗?那就让我们随着画面一起来看一看美丽的西藏吧!
   看完以后教师创设一个问题:刚才你看到了什么?(生:......)
   这个问题的创设是想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西藏的了解。,有的学生会说:"我看到了布达拉宫""美丽的雪山、成群的牛羊"。这时教师很自然的引出日喀则:
   师:其实西藏还有一个很美丽的地方,如果你到了西藏不到这个地方,那真是遗憾哦,因为这

里有闻名世界的珠穆朗玛峰,他就是:美丽的日喀则。藏族人民能歌善舞,我们今天学的歌曲就是写日喀则的。课件出示几张日喀则的风景图片,引出课题《我的家乡日喀则》。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的教学目的是"激趣、感受、铺垫"。让学生初步了解西藏相关文化,采用视听结合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望。
   三、藏族的歌和舞
   此环节是教学的重点,我将其分成了两块,第一部分是学跳踢踏舞,熟悉歌曲旋律,第二部分是学唱《我的家乡日喀则》。其实第一部分也是为第二部分是学唱歌曲做准备的。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雷默曾说过:"音乐的感受是教不会的,音乐教师的责任就是搭个桥,帮助学生进入到音乐中去!"所以这部分我设计的一些音乐活动首先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了,教学目的也就会达到。
   (一)学跳踢踏舞,熟悉歌曲旋律
   1、还记得老师刚才教你们那首童谣的的声势动作吗?现在让我们边听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边跟着音乐和老师一起拍一拍,感受一下音乐的节奏。(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印象,并能感受到歌曲欢快的节奏)
   2、接下来还是听歌曲,随音乐和老师一起走一走踢踏舞的基本脚步动作。师: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走一走,看谁的模仿能力最强!(这一环节可以放慢节奏走两遍,让学生熟悉基本舞步,并能模仿准确。同时教师在做动作的同时可以交叉唱一下高低声部,让学生有一个印象。这一环节让学生体验舞蹈的基本韵律与节奏感,掌握脚的基本动作)
   3、师:大家学得真快!现在老师想考验一下你们,看大家会不会。我们加上手的动作一起跳一跳。
   师:其实大家刚才跳的就是藏族踢踏舞的基本舞步,大家真聪明,一下就学会了。
   (意图:这几个环节都是教师不告诉学生这是踢踏舞的基本脚步动作,只让学生听着音乐模仿老师做,使学生在无形中学会,同时教师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适时的给予鼓励与评价
   4、编一编,以脚步为基本动作,让学生创编甩袖的动作。
   师:藏族人民喜欢穿长袖的衣服,在他们的舞蹈里有很多甩袖的动作,大家来编一编,你还可以怎样跳呢?(这一环节有的有一点舞蹈基础的学生能够编得很好,如果学生的动作不是很协调,教师可以引导一下,比如前后甩、左右甩等)
   5、师生随乐一起跳一跳踢踏舞
   设计意图:"学跳踢踏舞,熟悉歌曲旋律"这一部分重在"跳"但又要听,学生要随着音乐去跳。在设计上,我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的模仿,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把握舞步。分解舞蹈难度,让学生先掌握脚的基本动作再加上手的动作。在"编一编"的环节中降低创作难度,鼓励学生随着刚才学得脚步动作创编一下上肢动作,但要与藏族长袖的特点相结合,这样便于学生创作。这些环节教师要注意针对学生的表现要及时恰当的做出评价,比如可以用藏语"巴扎嘿"(很棒)来表扬学生,比如"老师很喜欢你,你跳得真好"等。
   (二)学唱《我的家乡日喀则》
   这部分先完成齐唱部分的学习,因为刚刚学舞蹈时已经反复的听了歌曲,学生对歌曲已经有一定的印象了,所以齐唱部分的学习花的时间比较少。但重点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唱好。
   齐唱部分:
   1、过渡语:藏族人非常喜欢边跳舞边唱歌,你会唱这首歌曲了吗?哪个同学唱两句给大家听听?(有很多同学哼唱两句,关键是靠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2、玩"听音装歌词"的游戏,(教师弹一句旋律,学生唱一句歌词)完成齐唱部分的学唱。
   3、教师用比较法引导学生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合唱部分:(用音名分组,分组比赛学唱)
   1、师:出示合唱部分歌单,告诉学生这是一首二声部的歌曲,教师将高低声部分别唱一遍,大家听一听自己是怎样唱的,别人的声部又是怎样唱的。
   2、聆听比较:学生仔细听赏《我的家乡日喀则》
   3、重点学唱:将学生分成高低声部两组
   第一遍:两声部跟着老师轻声哼唱各自的旋律(或者将这一合唱旋律的四个小节分开教,一句一句教,让学生找到音高);第二遍:高声部用lu轻声跟琴哼唱,低声部聆听,默唱自己的声部。低声部用la轻声跟琴哼唱,高声部聆听,默唱自己的声部。第三遍:两声部轻声唱歌词。第四遍:学生和老师合作,高声部唱时,师唱低声部,然后反过来。第五遍:两声部合唱。
   4、听一听范唱,学生感受一下高低声部,可以在心里默唱。
   5、跟着伴奏音乐轻轻地唱一遍。
   6、演唱全曲:指导学生用饱满的情绪,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7、表演歌曲:学生和着踢踏舞步,愉快地有感情地将歌曲演唱一遍。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歌曲的学唱,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合唱部分的学习是难点。虽然前面已经熟听了歌曲的旋律,但在学习歌曲时我仍安排学生静听歌曲,主要是让学生

听两声部合唱时的效果,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合唱时声音要和谐统一。那么怎样去突破两声部合唱学习这个难点呢?我采用听唱与教唱相结合,先采用"启发、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对高低声部有一个了解,并找出两个声部的异同。然后再用多种方式学唱,借用钢琴帮助学生掌握自己声部的音准。采用"比较聆听法",指导学生学会聆听另一个声部的声音,提高其合作能力。基础好一些的班级可能学得快一些,声部的合唱也协调统一一些。没有怎么进行合唱训练的学生学得慢一些,尤其是高声部,声音上不去,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音准,用高位置的声音唱,及时的鼓励,学生能够唱好。
   四、拓展部分--藏族的歌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但学会了藏族的歌舞,还看到了雄伟的布达拉宫,美丽的雪域风光,草原上成群的牛羊!那你们还了解其他的藏族歌曲吗?
   生:说一说,知道唱的引导其唱一唱。
   师生一起听一听《青藏高原》《北京的金山上》等歌曲,合着音乐一起载歌载舞。
   设计意图:这些优美动听的藏族歌曲对小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通过师生载歌载舞的形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藏族民歌。并能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课堂小结
   师:好了,孩子们,告诉老师今天这节课你高兴吗?(表示一下,摆一个造型)
   最后,我想送大家一首由著名的藏族歌手韩红演唱的《家乡》。希望大家能从歌声中感受到他对家乡的热爱,希望大家能热爱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
   再见,谢谢大家,扎西德勒!
   芝麻开门: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研究教法,不是研究如何把教师吃透的教材,再用嘴去嚼碎,一口一口地喂学生,而是大力研究该怎样教,研究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去吃,自己去品味,其本质即是研究学生的学法。
   
   以上设计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中国学科吧www.jsfw8.com
中国学科吧www.jsfw8.com

    以上《湘版四年级音乐上《藏族歌》说课稿(8)》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说课稿»湘版四年级音乐上《藏族歌》说课稿(8)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湘版四年级音乐上《藏族歌》说课稿(8)》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